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主席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使柳直荀烈士名扬四海,老少皆知,然而他究竟是怎样牺牲的,却鲜为人知。一、光荣而艰辛的革命生涯柳直荀烈土又名柳克明,笔名高方,1898年11月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高桥方塘冲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12年,柳直荀考人长沙广益中学,1916年又考人长沙雅礼大学预科班,此时他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1918年,柳直荀正式投人革命斗争,参与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4年2月,柳直荀在毛泽东的直接培养下,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经杨开慧介绍,柳直苟与李淑一结婚。此后,他一直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  相似文献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毛泽东自幼信奉的名言。毛泽东尊师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其实,毛泽东尊重的老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毛宇居、杨怀中、徐特立等几个外,尚有多人,仅是隆回县(旧属宝庆府邵阳县)就有袁吉六和孙俍工两位先生。  相似文献   

3.
正建国之初,毛泽东曾多次婉拒亲戚朋友们提出的介绍工作的要求。时任长沙某中学教员的李淑一是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托人找到毛泽东,想去国家文史馆当研究员。毛泽东为此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杨开智是毛泽东恩师杨昌济的儿子,也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哥哥。他曾捎信给毛泽东,要求"在京或湘安排厅长之类的职位"。1949年秋,毛泽东在致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的信中说":在湘按其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风白(原名李泽鑫),1930年出生,湖南芷江人。他从小长得聪明伶俐,4岁时随父到了长沙,后师从于何叔衡先生,并经何叔衡指引,爱读《湘江评论》,他还带领伙伴们经常在长沙街头小巷叫卖《湘江评论》,成了毛泽东的一名义务小报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知识面是很广博的,他对中华姓氏文化也颇有造诣。他曾对自己的名字作过有趣的解释。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他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毛泽东对他的字——“润芝”也作过说明。那是他青年时期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读了老师推荐的《胡文忠公全集》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学习,胡的字是“润芝”,毛泽东就改字为“学润”。杨怀中说:“司马长卿崇仰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入党年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继东 《炎黄春秋》2009,(10):19-21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9年3月2日发表陈述先生文章,《毛泽东的入党时间:1920年》。陈先生说:“关于长沙建没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共历史界在二十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激烈争论,经过广大党史工作者的调查考证和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长沙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还有,作者更得意的依据大概就是毛泽东1956年参加中共八大时自己填写的一份表,说“这个登记表上关于入党时间的一栏中,清清楚楚填写的是1920年”。  相似文献   

7.
马涛 《文史月刊》2008,(12):42-45
一、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期间,法国巡捕闯入会场东方欲晓,红日欲出。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李大钊等人筹备下正式成立。1920年秋,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的努力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8.
从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文稿书信来,所署名字便有毛泽东、毛三石、泽东、之、润、杨子任等10余个。1893年12月26日清晨,毛泽东在韶山出生。父亲毛顺生与母亲文七妹在此前已生过两个男孩,都夭折了,对毛泽的到来,全家倍加呵护。1898年毛泽东5,为祈求长命富贵,母亲文氏领着他来韶山观音石前焚香跪拜,认了“石干”。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从此,父母家人及乡人都叫他为“石三”或“石三伢”。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湘乡山高等小学读书,因其仰慕梁启超(号公),便以“学任”为笔名。1915年下学,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其思想深受杨怀中老师的…  相似文献   

9.
宋希濂先生在《星火燎原》撰文回忆陈赓将军时说:1923年,我在长沙念中学,因听说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东接受军事训练,便去报考。考试时,谁知和我并排而坐的就是陈赓(湖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欺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 遗撼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1.
正一自1965年春开始,毛泽东就离开北京,坐镇杭州,密切关注着北京的政治动向。1966年6月15日,毛泽东的专列从杭州启程,沿浙赣线南下,于6月16日抵达长沙。6月17日下午3时许,四辆小轿车、一辆大客车紧紧连成一线,奔驰在长韶公路上。毛泽东坐在一辆灰色吉姆车上,为他开车的是中共湖南省委接待处技术最好的司机赵毅雍,毛泽东几次来长沙都是坐他开的车。另一辆白色吉姆和一辆吉普车上,坐着时任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副厅长高文礼和新华社记者钱嗣杰等人。最后一辆大卡车,拖着毛泽东的8个书箱和一些生活物资。车队鱼贯地进入韶山冲,毛泽东让司机赵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来湖南5次。第一次是1958年4月底,由广州乘专列回北京,途径株洲站停留半个小时。第二次是1960年5月15日,与毛泽东在长沙一同游览天心阁。第三次是1964年4月16日,陪同刚果客人到长沙会晤毛泽东,并到韶山参观。第四次是1966年2月26日,陪同加纳共和国总统恩克鲁玛到长沙会见毛泽东。第五次是1974年12月23~27日,专程来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  相似文献   

13.
1930年9月,毛泽东领导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我作为一名当年参加攻打长沙之役的战士,对战斗中的许多生动情景,战友的英勇行动与流血牺牲精神,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国民党在长沙驻有守军四五万人,凭着坚固的城墙与防御工事,以及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刘炳峰 《文史天地》2006,(7):31-32,33,34
1917年11月,桂军大败湘军,长沙成了无政府世界。时24岁的毛泽东正就读于湖南一师。为了保住长沙,保住学校,毛泽东指挥学生兵护校护城,首次展示了他不同凡响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15.
施劲松 《南方文物》2014,(3):163-166
陈公柔先生(1919~2004年),沈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8月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参加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安阳、洛阳等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参与编写《长沙发掘报告》《洛阳发掘报告》《殷周金文集成》《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等著作。本文回忆了作者与陈公柔先生交往的片断,在缅怀的同时希望表达,由陈先生这样的智者用心血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终将成为人类知识大厦上的砖石,一代学人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将永存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6.
王震,湖南浏阳人,1922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5年至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85年9月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文革"期间,身为农垦部部长的他靠边站了,于是他向毛泽东写信要求到基层走一走,毛泽东批准了。之后,王震到了江西井冈山,到了湖南零陵、长沙、郴州,其中他三次到郴州,其间发生的小故事,让人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7.
8月16日毛泽东为开展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组织准备留法的新民学会成员及湖南青年20余人赴北京,从长沙乘船抵达汉口。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武汉。毛泽东一行人从汉口大智门车站乘火车北上。  相似文献   

18.
何为 《文史月刊》2008,(11):43-43
宋希濂先生在《星火燎原》撰文回忆陈庚将军时说: “1923年,我在长沙念中学,因听说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东接受军事训练,便去报考。考试时,谁知和我并排而坐的就是陈庚(湖南湘乡人)。我们被录取,一起到了广州。我们到广州时,国民党正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决定创办一个军官学校(黄埔学校)。  相似文献   

19.
“不惑之年”的毛泽东,几次失权下台。几经沉浮,多次抗争,才逐步从孤立的少数变为多数。当年这一段艰难曲折的路,他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1923年6月,广州。正是骄阳似火时。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报告。他说自己在一年来的工作中犯了不少错误,各地的同志工作也没有做好。他的语气很沉重。后来他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陈独秀表扬了湖南,毛泽东是湖南区委书记,实际上是表扬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陈独秀相识于1919年,那时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已名扬四海,毛泽东仅是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1920年12月1日晚12时,27岁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文化书社,给远在法国留学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写了一封信。就在这封信中,年轻的毛泽东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部边陲。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上,新疆的民主与统一被写人《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刻起开始关注着新疆这片广袤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