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六十年,铸造了巨额乾隆通宝。《清国史·食货志·钱法》和《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记载,乾隆朝累积铸钱170937604串,其中京局(宝泉局、宝源局)77281383串,占全国45.2%。宝源局铸炉为宝泉局之半,宝泉局约铸5千万串,计500亿枚,占全国30%。《一统志》记载,"宝泉局旧址在东四牌楼北,仍明旧址。"雍正四年,定宝泉局分设四厂铸钱。东厂在东四牌楼之四条胡同,炉十二座。南厂在东四牌楼之钱粮胡同,炉十二座。西厂在北锣鼓巷之千佛寺后,炉十四座。北厂在北新桥之三条胡同,炉十二座。正炉共五十座。东南西三厂又各置  相似文献   

2.
正宣统元年,行"宣统通宝"钱。按《故宫清钱谱》记载,此时京局铸币唯有户部宝泉局,而无工部宝源局。宝源局已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裁撤,因这时由于民间已广泛使用机制铜元,再加之铜价日昂,钱厂铸钱无利。在户部奏折中,也明确指出:减少铸造制钱,"以便腾出铜斤,留备制造铜元之用"。所以制钱的铸造也只是为了维持部分钱局员工的生计,故铸量不大。清代宝泉局隶属户部,位于北京东四条四83号,下属东作厂(东四四条胡同)、西作厂(东锣鼓巷千佛寺胡同)、南作厂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地名     
顾建平 《文史月刊》2011,(12):39-39
北京街巷、胡同的命名,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排号的:如东四一条至十二条,“棉花”几条、“长巷”几条等。  相似文献   

4.
吴丽平 《民俗研究》2008,(4):102-118
东四街区,隶属于东城区管辖,它北起平安大道,东邻东二环路,西至东四北大街,南到朝内小街,区域外形旱长方形。东四街区以朝阳门内小街为界,划分为东、西两片,东片部分已在危改和拆迁后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楼房,而此处的明清时期皇家仓廒旧址也被打造成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西片的头条至九条胡同,除头条、  相似文献   

5.
乾隆六年秋,京师户部宝泉局所属的东、西、南、北四厂数百名铸钱工匠,因炉头屡年侵扣,所得工价“不敷应用”,“养赡无资”,遂联合一致“俱各停炉,不行鼓铸”,竟在天子脚下掀起一场反抗侵扣工价的罢工斗争。现据清宫档案,将这一不为外界所知的案件略作述要。  相似文献   

6.
“抚局”辨     
“抚局”辨黄士芳许多论著都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曾在北京设立过“抚局”或“抚夷局”,此即总理衙门的前身①。记载此事最为详尽的要数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其中说:“咸丰十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奏准于内阁部院军机处各司员章京内,满汉各挑取八员,轮...  相似文献   

7.
陈锐 《安徽钱币》2008,(1):17-18
介绍笔者珍藏的一枚宝泉局嘉庆通宝部颁样钱,此钱大样,角头双点“通”,开口“贝”,满文“宝”不出头。宝泉局设有五厂,此版为四厂铸钱标准样式。其径28.5mm,穿5.5mm,厚2.0mm,重6.8g。铜质精润,穿口修整打磨光洁,外郭边缘呈鲫鱼背隆起,文字精整,笔画细硬方直,棱角分明,锋芒毕露。钱文“宝”字末笔捺与背满文“泉”字末笔收尾奇大。  相似文献   

8.
傅惜华,满族,正白旗人。原名宝堃。父存祥(字五云),兄芸子(原名宝珍)。父子三人均搜集、珍藏戏曲、小说、传奇等俗文学书籍。 早在三十年代,傅惜华即以收藏戏曲、小说等俗文学见称于世。嗣后,对“子弟书”的收藏和研究,也兴趣甚浓。他曾说“余以治曲余暇,亦甚嗜此,尝四方网罗,无论钞刻,并为收藏”。 惜华早年家住北京朝阳门内北小街豆芽菜胡同,中年后,移至东四牌楼北汪家胡同(今东四牌楼北十三条)。这两个地方都离隆福寺街不远,因此惜华兄弟经常出入隆福寺街各书肆,寻访戏曲、小说及“子弟书”等书籍。 隆福寺街有旧书肆二十处左右,内中修绠堂孙寿芝、孙诚俭父子,修文堂孙诚温(与诚俭是兄弟,均是孙寿芝之子),文奎堂的王金昌均善经营,并手眼通天,善能搜集善本、冷书。他们与惜华兄弟均甚熟悉,经常出入汪家胡同傅宅,一方面为惜华兄弟搜集书籍,另一方面因为惜华兄弟长于书籍版本知识,这几家书肆老板得到善本好书要请惜华兄弟“长眼”。所谓“长眼”就是鉴定版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明朝及清朝关外时期开始,对宝泉局的地位和天命年间铸钱时间进行了新的考证,并找到清朝关外时期从朝鲜进口铜矿的史料。考证了雍正年间在宝泉局一厂外多设四厂的原因,并对五厂的功能加以分析,同时对"宝泉分局"的历史概念进行辨析;最后对以往没有解释清楚的宝泉局撤销时间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喇嘛说》     
《喇嘛说》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乾隆皇帝在派兵击退入侵后藏的廓尔喀军、大将福康安根据谕旨“酌定凯旋事宜”,随后汇总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后,又特地撰写《喇嘛说》一文,并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勒石立碑于北京雍和宫大殿前院的“御碑亭”内。...  相似文献   

11.
老北京的帅府胡同有两处,一处在东城区王府井,一处在西城区太平仓。两条胡同都得名甚早,各有来历。四百年前明朝人张爵在其撰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已有记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有清一代,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的札哈沁部仅设一个总管旗。大量可靠史料证明此说不确。事实上,作为内属蒙古的札哈沁部设置了两个总管旗:一为乾隆年间设置的公中总管旗;一为嘉庆五年设置的、由三等信勇公兼任世袭总管的总管旗。兹予考证,不逮之处,就教方家。一、我国史学界对札哈沁部设旗数目的看法 《嘉庆重修一统志》载:“札哈沁部(一旗)”①,又载:“札哈沁总管二员(内一员,三等信勇公兼任)、参领一员、佐领五员、骁骑校五员”②。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载:“札哈沁总管一人,参领一人,佐领、骁骑校各四…  相似文献   

13.
有的史学史论著,称李延寿所撰《南史》、《北史》“贯通前后不分正统。”或说《南》、《北》二史“承认南北分裂,不强调谁顺谁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还有的论著亦仅赞李延寿父子贯通南、北诸史、削其相互攻讦之辞而表现出来的史识,对《南》、《北》二史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正统观念鲜加论述,因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辨正。《北史》卷一百李延寿自述其著述之由:父“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延寿承其志,编为纪传体断代通史。在《北史》卷九三《僭伪附庸列传》序中,李延寿说:“至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几年学习生活,我一直难以忘怀。有时赴京,路过东四十二条海运仓和铁狮子胡同的老校舍,总要多望几眼。“当年铁狮窗前月,曾照莘莘在囊萤。”这是当年我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耿承山 《旅游》2002,(9):44-45
梅兰芳原籍江苏泰州,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班主.成丰初年北上学戏.举家来京。光绪甲午年梅兰芳出生于李铁拐斜街。庚子事变,家道中落.卖掉老宅,搬到不远的百顺胡同。后来又搬到珠市口东大街鞭子巷三条(今锦绣巷三条)。1916年梅兰芳以两千多两银子在前门外芦草园(今北芦草园胡同)典租两所四合院,拆去两院的隔墙连成一片。名人好友经常相聚。  相似文献   

16.
《满汉名臣传》一书又名《满汉大臣列传》《国史列传》《满州名臣传》,是一部传纪类史书,它收录了自天命元年至嘉庆初年以满汉大臣为主的人物列传,其中也有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大臣的人物列传,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满汉名臣传》一书的作者及其版本源流 《满汉名臣传》一书的作者究竟是何人?根据一些资料证明,笔者认为是清国史馆编撰。首先,该书的书名页或书口都标有“国史馆撰”的字样,清代大臣李桓编纂的《国朝耆献类征》一书卷首“述意”一文详细阐明了此书的部分史料来源,在阐述书中国史列传部分时写道:“本人有国史馆本传者均将史传首列,次及诸家文字,唯史馆故事止准史官就馆抄录,不得将原本携归私寓。先文恭公,先编修兄叠,直史馆均不过二三年,就抄无多,嗣属在馆戚友续抄,仍属无几,是以应有史传而阙载者甚多”。可见《国朝耆献类征》一书所载国史馆本传部分即清国史馆史料,我们将其中的国史馆本传部分与《满汉名臣传》逐一相核对,其内容完全一致,由此可以断定《满汉名臣传》的作者即为清国史馆。为进一步核对《满汉名臣传》一书的作者,我们又走访了国家档案馆和故宫博物院,从档案馆残存的资料来看,  相似文献   

17.
十八、和龙至速末水至难水的里程《魏书》、《北史》两《勿吉传》都记了和龙到勿吉的一段交通路线。它们说道:“自和龙北上百余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环水,水广里馀。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鲁水。又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国有大水,阔三里馀,名速末水”。“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句的“山”字,从《太平御览》卷784四夷部5卷引《北史》补。该两传另记了太和年中(477—492年)勿吉使者自言其入魏的行程是:“初发其国,乘船沂难河而上,至太弥河,沉船于水,南出陆行,渡洛孤水,从契丹西界达和龙”。《御览》引《北史》“沂”作“溯”。“沂”、“溯”同义,逆水而上。比较两项文字,一者北往,一者南来,实际上只是一条道路。和龙即和龙府(当时及后来的文献往往又讹为“黄龙府”),今辽宁朝阳市,此是定说。善玉在和龙北二百余里(约当今一百余里),必为今之大青山无疑。《新唐书·奚传》言:以处和部为祁黎州。祁黎州之名必因于祁黎山。善玉山至祁黎山十三日的里程,得为今努鲁儿  相似文献   

18.
景竹友 《四川文物》2000,(6):46-49,74
东山,位于三台县城涪江对岸。《方舆纪要》载:“在州东四里,涪江之左,修阜如长城,下顾州郭”。唐人侯圭在《东山观音寺记》中云:“梓州浮图大小共十二,慧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观音距其东。(观音寺)而上临绝壁,下瞰长(涪)江,青霭属天,纤尘莫及,瞧岩险峭,孤标势胜,诸寺逊焉!”可见唐时三台四大佛寺中的观音寺秀丽而清寂,所居的东山雄伟而险峻。  相似文献   

19.
秦志军 《旅游》2006,(9):6-6
在北京,闲来无事时,我会坐车到一个“很北京”的地方,比如前门,鼓楼或者东四、西四,然后拐进边上的胡同小巷,漫游。胡同小巷两旁,多是四合院、平房。拐角处偶尔一棵枣树,上面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树已百年;大爷大妈们或聚在一起下棋、聊天,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立在巷口发呆;三轮车、自行车  相似文献   

20.
<正>胡同,旧称衚衕,在《说文解字》,对"衕"解作街。《中华大字典》说,衚衕即街道,省作胡同。《辞海》对胡同解释为衚衕的简写,为巷、小的街道。今北方尽称胡同,南方则称里、弄。每条胡同都要有个名字,一如人之有姓名、山之有山名、江之有江名一样。当每条胡同形成之后,都要为之命名,它一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