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拥有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在高原环境的各族人民积累造化了神秘多彩的人文景观。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政府大力倡导,西藏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本文论述发展旅游业对西藏经济、就业、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发展西藏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梦向西藏     
血液里一直有一种西藏的情结,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李娜的那首《青藏高原》。那一刻。我便梦想着西藏,向往着她的美和她的宽广。高大的雪山、无边的雪域高原,明媚的阳光。奇伟的布达拉宫……。构成了梦中才能见到的美好景致。常喜欢听着《青藏高原》进入梦境,静静地,不渗入一丝杂念的。在梦里,迷恋最大程度地得到宜泄,何等自由,何等美妙啊! 据说西藏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少为外人所知。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5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的名湖     
林青 《中国西藏》2008,(6):74-79
青藏高原有全球最密集的大小高原湖泊群。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湖泊数量仅次于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省区之一;而且青海的湖泊,与西藏多为咸水湖不同的是,既有咸水湖又有淡水湖,许多湖泊是中国乃至世界名湖,风光秀美,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河流     
西藏的河流何希吾,冯雪华西藏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地处我国三个地势阶梯的第一阶梯,由于高原边缘地势急剧向东、向南倾斜,使之成为我国和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河流概况西藏河流湖泊众多,境内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万...  相似文献   

6.
火星也发烧     
刘浩 《华夏地理》2007,(5):22-22
高原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然而对于青藏高原的建设和开发,曾经给那里的湿地带来许多影响。近些年.西藏环保部门正加强对这些湿地的保护,恢复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7.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17
为何要进行青藏高原研究?青藏高原第一次科考和第二次科考有什么区别9湖泊科考主要考察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西藏人文地理记者在青藏高原湖泊团队可可西里科考途中,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青藏高原面积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8.
壮丽巍峨的布达拉宫,与红山融合在一起,屹立在拉萨河谷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霍巍 《中国西藏》2002,(1):8-11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的西藏阿里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其西、南两面与印度交界,西北端与克什米尔相毗邻.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壤.几乎三面环山,处于亚洲大陆干燥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达到4000米。在这片土地上.早于古格王国文明存在的是更为古老的象雄文明。  相似文献   

10.
红翼 《纵横》1996,(12)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都深感交通闭塞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带来的困扰。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繁荣,加强西藏同内地的联系,依据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张国华、谭冠三“不甘于拉萨和内地的封闭状态,多次向中央建议在拉萨修建航空港”的提议和西藏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需要,195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突破康藏高原“空中禁区”的基础上,从青藏高原上开辟一条北京至西藏之间的航空线。根据这个决定,1955年12月24日,国务院指示空军从内地开辟至西藏拉萨的空中航线,并在拉萨附近修建一个机场,供民航和空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球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青藏高原横空出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高原的三条大河,从万壑干岩的横断山脉的夹缝中奔泻而出,或因厚重的高原情结而在西藏、云南间彼此靠近,形成了我们这个星球上壮观的三江并流风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西藏加速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一批独具高原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走出深闺、走向世界。然而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业内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西藏需着眼绿色旅游发展方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独具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禀赋。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三十余年的特色开  相似文献   

13.
她,诞生于1989年,走过28年的风雨兼程,依然风华正茂。她,拥有三种语种、四种文版,发行西藏及四省藏区,探索及海内外130多个国家。她,雄揽藏地壮美风光,追踪藏区政经时事,诠释青藏高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解读古今人物,挖掘在世界屋脊上每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她,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有力回击境外反华分裂集团的不实言论,占领国际涉藏宣传舆论阵地。她,孜孜不倦,纸墨飘香,于方寸间铺呈青藏高原的发展巨变,传递着雪域高原千百万民众的喜悦心声。她,守得住清贫,扛得起重担,以前辈精神激励自己,以匠人情怀做好每一本杂志,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众多游客纷纷涌向西藏,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的旅游业发展。而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之处,也是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海拔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和人类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理反应以及不同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从而导致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区域游客的生理反应、接受的服务程度以及旅游环境容量都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海拔在2000—3000m为高原旅游游客的生理适应区,并得出西宁—兰州区和昆明区是高原旅游的最佳适应区;而3000—5000m为青藏高原的常规旅游区,>5000m则为青藏高原的特殊旅游区。从而提出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的架构。  相似文献   

15.
吴宇  朗杰 《中国西藏》2005,(4):26-31
拉萨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干流全长551公里,是世界大河雅鲁藏布江的5大支流之一,年平均流量为60亿立方米,约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八分之一,流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拉萨河是西藏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见证了藏族古老明变迁的历史之河、化之河。拉萨河流域作为西藏政治、经济、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区域,作为西藏重点发展的“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拉萨河流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原早春三月,记踏访了拉萨河两岸,采写了这组实地见闻。希望读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今日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历史化、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延续状况。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自然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自然区域郑度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作为主体的西藏约占整个面积1/2。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有大片区域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人们常把它视作地球的“第三级”。然而高原所处的中、低纬的地理位置,使它形...  相似文献   

17.
西藏飞蝗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属直翅目、蝗亚目.丝角蝗科中的飞蝗亚科,系1963年发现并记述的世界飞蝗10亚种中分布最高的新亚种,可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高原亚种(分布多在3000米以上,最高达海拔4600米)。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特独的高原地理环境孕育了青海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和民间艺术,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给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增添了无穷的快乐和生活情趣,青海民间剪纸就是其中的一枝鲜花,她开放在高原,在高原沃土上扎根成长。  相似文献   

19.
马丽华印象     
马丽华印象林金荣作为她《走过西藏》一书的责任编辑,我未见其人,先就深深喜欢了她的书,喜欢她对于西藏的描述,喜欢她的才思,她的质朴无华却准确成熟的散文语言。及至见到她,熟悉了她,发现她坦诚随和,是个活得真实自然的人。高原的骄阳灼伤了她脸颊的皮肤,使她颇...  相似文献   

20.
正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上旬一个中午,我站在雍布拉康白塔旁边,望着眼前那一片金黄色的麦穗;恣意挥洒的汗水,流淌在农民大哥欢乐的脸颊,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也是雅砻大地赐给农人最好的礼物。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高原农作物,是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典型代表。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控血糖等作用,在西藏粮食作物的面积和总产量比重中均占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