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诗人泰戈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广为流传,他为人生描绘了纯美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探求、歌唱生命的真谛;其作品凝结着人生的哲学和智慧,慰藉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是爱。语文作为与生命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也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爱的养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生命的成长与精神世界的建构;我们不能只培养标准的"知识人",却忽视"人"的培养。老师温和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中,提起黄喜民的名字,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36年矢志不渝,患肺癌做手术切掉两片肺叶也不曾停下致力于野保事业的脚步;多年无数次向上级部门及专家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议,最近终于有了令他期待的结果……保护好从小熟悉和热爱的湿地,让多种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自在栖息,这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坚持。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东北部,有一片被命名为"东升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区地处挠  相似文献   

3.
明正彬,一个看起来很平凡的警察,却是让毒枭闻风丧胆的英雄。他深入虎穴106余次,整日与丧心病狂的涉毒分子周旋,其间惊险难以尽述。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推动他忘了生命之宝贵、家庭之珍贵?  相似文献   

4.
向文凯 《文史博览》2009,(11):34-35
苏轼的爱情如他的仕途一样行得极为坎坷。一生有过两次正娶,夫妻感情非常深厚,但遗憾的是都未能相偕至老。在苏轼的生命中有几位红颜与他生死相交:久恋未忘的堂妹二娘;灵犀相通的原配王弗;贤淑端庄的续弦闰之;暮雨倍思的爱妾朝云。然而在这几个人中,只有朝云才是苏轼灵魂的真正伴侣。  相似文献   

5.
<正>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经典句子,也是作家自己内心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每每回味起  相似文献   

6.
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名篇《典论·论文》中留下名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为年寿再长也有尽头,荣乐止于其身,不如文章可传之无穷。且不论以现代人思维,宇宙的生命也有限,根本不存在永垂不朽的物事;就曹文本身看,他只讲了文章对于个人名垂后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勇 《文史精华》2004,(3):18-20
1969年夏天过后,由于日益恶化的病情,蒋介石只公开露面4次。这种露面旨在给人留下一种蒋介石始终处于身体健康、一直控制局面的印象。而事实上蒋介石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患了多种疾病,行动困难,长期住在荣民总医院,4次露面是在宋美龄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他所以在病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仍能在报纸和电视上昙花一现,完全是宋美龄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才不得不采取的宣传手法。  相似文献   

8.
<正>方唐已经年届八旬,近日拿出百馀幅书画作品以"游于艺"为题,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先是在广州,然后在他的家乡中山市,两次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是他的第几次作品展,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上来了。接下来这批展品还要去他的家乡——中山市的小榄镇与乡亲们见面,然后就永久留存在那块养育他生命的土地上,化作一种深深眷恋,表达一个画家对家乡永远的爱。  相似文献   

9.
柯云 《文史月刊》2008,(3):38-42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年4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村一个普通家庭。1913年,年仅16岁的戴笠第一次来到了素有国际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赌注。终日浪迹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十里洋场,精于心计的戴笠,竟然与上海滩名流杜月笙成了结拜兄弟,也正是由此,戴笠结识了一位日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蒋介石。  相似文献   

10.
相声大师侯宝林走过了苦乐交融的75年人生路,度过了呕心沥血的65个艺术春秋,在他的生命临近终点时,还孜孜不倦地研究相声艺术。 他患的是胃癌,做了胃全切,术后病复发,进食困难,整整五个月全靠静脉输液来维持生命。 在病床上,侯宝林完成了《毛主席听我说过的相声》的编纂工作;为中国名人丛书撰写了6000余字的《我的少儿时代》;和亲朋好友讨论了有关相声的几篇论文、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以及“笑话集”的出版事宜;每天都要与前来探视的亲人谈相声的历史、发展和表演技巧等问题;还让女儿侯珍为他借一本《古优解》,买一本《梁实秋·林语堂妙语录…  相似文献   

11.
王升华 《沧桑》2008,(5):213-214
对人生苦难的歌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他们或抒亡国之痛,或忧民生之苦,或叹身家之难,或嗟命运之穷,或伤壮志之难酬,或恨好景之难再。一代才子卢照邻羸卧荒山10余年,苦难的人生改变了他的文风。他用笔记载了自己走向死亡的痛苦和对生命的眷念。在抖落了六朝的繁华之后,他的骈文呈现出沧桑的美态。  相似文献   

12.
他24年无偿献血9800毫升,他的血液拯救了一批批陌生人的生命,让需要帮助的人继续健康地活着;他11年中协助贫困伤者申请救助金2000万元,让797位车祸伤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一次次减少了悲剧的发生;他志愿服务41年,用自己的热血和爱心担负起了社会的责任,诠释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真谛,却说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他就是泰州市兴化市人民医院原财务部主任蔡鹏洋。近日,他被评为2022年第二季度“兴化好人”。  相似文献   

13.
张渝 《文史月刊》2010,(8):39-40
<正>说起东条英机,这个一手发起了对华侵略战争、导致上百万人丧生的二战甲级战犯,有"东方希特勒"之称,可谓臭名昭著。但他生命最后的细节,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秋风 《文史天地》2006,(5):23-28
卢德铭,一位从四川自贡走出去的有志青年,一位被孙中山寄予厚望的黄埔学生,一位我军早期的高级指挥员、继南昌起义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他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只有22年;他的生命是那么地恒久,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张向荣 《神州》2012,(6):397-398
契子:人生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人生短少,多有患难;生如夏花,去无踪影”虽说人生苦短,可我的生命却因一人而充盈丰沛,我的一生因他而改变,也因有他,我无畏生之艰难困惑,而欣喜生命的存在和温煦。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舟停泊了。一个年仅 56岁的生命 ,一个普普通通的史志工作者 ,一个准备再攀高峰的苦心修志者 ,带着对事业无尽的遗憾 ,停下了手中的笔 ,长眠不醒。在理想与信念的托举下 ,他体验到另一种生命律动 ,他在古与今、传说与现实之间上下求索 ,苦苦考证 ,在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 ,  相似文献   

17.
安萍 《沧桑》2008,(4):216-217
李商隐是晚唐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他的无题诗堪称一簇奇葩。"感时伤事"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情感特征,正是这种感伤情调使他的无题诗增添了朦胧之美、悲怆之美和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8.
有“清诗第一”之誉的郑珍在道成时期亲历了各种劫难,在贫病、播迁以及亲邻的死丧中求生,对生死等问题有着比同时代人更为深刻的体认与思索.他将这种体认与思索引入诗歌创作中,使其诗彰显出强烈而深刻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生之短暂的焦虑与化解;在枉死与顺生之间的抉择;对天道的质疑与接受.此三方面将一个衰乱之世底层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以及命运的困惑与挣扎展现出来,不仅增加了郑珍诗歌的厚度与高度,也为我们了解清季文人的生存心态提供了一种鲜活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已走到了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昔日英姿发的少年俊彦,如今已成蓬头历的衰飒老者。然而,他并不因此暮气沉沉,蹉跎岁月。他在艰难践履其生命旅程的最后跋涉时,然是那般的奋力和执着,已然黯的生命之火,尤如垂垂西坠的夕,尽情地燃放着最后的美丽。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获出狱,在妻子潘兰珍的陪伴下,入于入川逃难的人流之中。他的知的晚年生活引起众多人士的心,远在墨西哥的托洛茨基多次信,希望他去美国寓居。友人王元劝他去香港,以摆脱国民党的密监视。他的学生何之瑜希望他之往长沙专心于文字学著述。他绝了…  相似文献   

20.
金红 《文史月刊》2012,(10):66-67
袁世凯第三次被打倒是1916年。这一年,如果顺利的话,本来应该叫洪宪元年的,可惜此时,一代猛男袁世凯不但走到了他个人生命的终点,由于自己一意孤行,他也迎来了个人政治生命的末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