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际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斯诺、史沫特莱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她曾六次访问中国,几乎每次都是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来到中国。在她72岁那一年来中国后,她决定定居中国。1970年,她逝世后,被以最高荣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1946年6月,斯特朗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时期,是以国共合作的建立、发展、斗争和破裂为其历史特征的。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到破裂,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在这期间,国共关系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和工作部署,始终是党中央关注的中心议题。党明确指出:“我们能胜利与  相似文献   

3.
正本书口述者李敦白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美籍中共党员,1921年出生于美国南卡州一个律师家庭,大学期间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1945年9月作为美军士兵到昆明。1946年退伍后,先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工作,旋至张家口参加中国革命,经李先念、王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新华社从事英语广播工作,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1949年李敦白因"斯特朗间谍案"入狱,1955年出狱后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敦白在中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是在共产国际加强组织领导和在苏联的援助下进行的。这个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具有紧密联系的特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援助主要表现在: 1.推动了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了推动这一革命,共产国际从组织上密切了和中国的关系。从1923年下半年开始,魏经斯基、加拉罕、鲍罗廷、加伦先后来华,在中国设立了工作机构,从各个不同方面参与了中国革命的事务。魏经斯基对陈独秀领导下的上海党中央,鲍罗廷对陈延  相似文献   

5.
孟庆宇 《文史精华》2008,(Z1):10-12
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对邯郸有过3次莅临,分别是1959年、1961年和1966年.1959年至1961年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1966年又是"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之年.周总理这3次莅临所关注的工作重点都是哪些?他又强凋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坚持十四年,扩展十七省,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推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义和团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规模壮阔的以农民为主力的革命斗争,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止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义和团运动证明了中国农民不仅是反封建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反帝斗争一支  相似文献   

7.
1911年,那场看似突如其来的革命,使得大清王朝顷刻瓦解,在中固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形式上划上了一个句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00年后,当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英烈们的丰功伟绩时,仍忍不住要问:当年武昌首义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兵变,而一次看似偶然的兵变为什么会导致一个统治中国近270年的王朝瞬间灭亡?  相似文献   

8.
瞿秋自是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领袖人物之一。大革命时期是瞿秋自政治思想最辉煌的时期,他精辟地、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关系到当时革命成败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如:中国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对国民革命的指导权;农地革命是国民革命之中枢;武装平民实行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等,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做  相似文献   

9.
李娟 《人文地理》2013,28(5):160-160
如果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有哪些?答案可能很多,但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化必然是其中的一个。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有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那么,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显然,城市经济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博物馆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举办了河北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爭史展覽。展覽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組成的:(一)"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与第一、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二)抗日战爭时期;(三)第三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这个展覽較为系統地反映了河北人民在这一革命时期里,在党的領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爭。这个展覽注意了充分表現中国共产党領导中国革命的正确和毛泽东思想的偉大。(張平一) 山东省博物馆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鼓足干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中的开始阶段。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建立,根源于十月革命后在苏俄成立了共  相似文献   

12.
"革命"的批判--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的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8年5月学生运动及由此而起的"五月风暴"震撼了整个法国,震惊了整个世界,对法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文化革命,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日常生活革命,有的认为是代际冲突,甚至还有人认为,学生参与运动的出发点各异,指导思想庞杂,这是一次难以定性的革命.我认为这是一次法国学生用革命方式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资本主义法国的批判运动.如果从学生运动爆发的大背景、进程、指导思想以及主要内容来加以考察,就可以对这场运动的性质有着大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从1953年到1974年毛主席曾26次到东湖,东湖成为毛主席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59年3月,毛主席第九次到武汉的时候,在东湖边的梅岭一号接见、宴请了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及夫人;美国作家斯特朗;日本社会党访华代表团团长浅沼稻次郎。也是这年,毛主席在梅岭一号给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写了《关于召开县的五级干部大会和人民公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问题》的党内通讯,这篇通讯,成了日后党内工作关注群众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內革命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1927—1937)。由于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策划了背信弃义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反动政权的統治下,成千上万的工农革命群众被杀害,第一次国內革命遭到了失敗。党为了挽救革命,曾領导了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从此,开始了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自从秋收起义以后,中国共产党領导中国人民在广大农村中建立了許多革命根据地,自1927年至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09,(10):38-43
从1953年到1974年毛主席曾26次到东湖,东湖成为毛主席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59年3月,毛主席第九次到武汉的时候,在东湖边的梅岭一号接见、宴请了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及夫人;美国作家斯特朗;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共五大是在中国政治风云突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紧急形势下召开的.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广西也发生以“清党”为名,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大屠杀的事件,革命联合战线内部发生巨大变动与分化,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相似文献   

17.
汉口“四·三”惨案是1927年武汉政府时期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第三次高潮中的一次重大行动。研究这次历史事件,对于研究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是有益的。一汉口“四·三”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一次大血案。1927年4月3日下午四时左右,有日水兵四人,由某处乘人力车至南小路某日本酒店  相似文献   

18.
有些老前辈曾这样对我说;“我们都老了!我们应该给后代留下些什么?金钱、财产?不是;名誉、地位?也不是.那么究竟留下些什么呢?要留给他们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的火炬和革命的传统.”我这个外国人,一个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工农革命队伍后,生活在点油灯,吃山药蛋、小米饭的山沟里的革命根据地,在那环境艰苦、物资器材奇缺的环境中,我是怎样才经受住了考验而对中国革命始终如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2,(9)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将于今冬明春在海南省联合举办“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第九次学术研讨会,以文人会。研讨会参考选题如下:1.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20,(2):36-39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革命激烈演进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因政治理念不同而激烈交锋。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政权并为之奋斗70载,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根本分歧究竟何在?本文通过解读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试图从中找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种不同命运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