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立新 《历史研究》2012,(2):68-82,191
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抱着毫不妥协的态度,企图用基督教文明取代中国本土的信仰、伦理和价值观,即对中国进行文化征服。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理性主义、民族主义的冲击和一战的影响下,主流的传教团体开始倡导文化合作,提出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携手"共同追求真理",以及借鉴中国文化遗产以补充和丰富基督教传统的重要思想,对中国文化表现出高度的尊重与欣赏。这种思想改变了传教运动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晏成中学,它是由美国南浸礼会(基督教会的一个分支)在苏州的传教机构——谢衙前教会创办的。创办人是美国传教士麦嘉祺先生。1902年,麦嘉祺受美国基督教差会派遣,以传教兴学为己任,航海来苏。麦嘉祺受过良好的教育,是美国里丘蒙大学文学士、道学(哲学?)博士。1906年,麦嘉祺征得美国本部的许可,于礼拜堂的左侧设立小学,以培植当地的信徒子弟,学校定名为浸会学校。最初的浸会学校,规模简陋,学生寥寥,然而造就人才的基础也于此奠定。本世纪初,苏州较有规模的非国立学校,如东吴大学、晏成中学、桃坞中学…  相似文献   

4.
新教传教士与西医术的引进初探——《中国丛报》资料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农 《广东史志》2002,(3):36-43
从明清开始,西方医疗技术(即今天我们习惯所称的源于欧美的西医学或称现代医学)逐渐传人中国。早期,主要是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等国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将西方医学传人,并在华从事医疗活动。18世纪末,信奉基督教的英国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兰西,夺取了海上霸权,竭力向外扩张殖民势力,来华发展传教事业也到了迫不及待的时期。在该世纪的最后10年,英国国内纷纷成立对国外传教的基督教差会机构,向外派遣传教士。美国的基督教也接踵而起。  相似文献   

5.
美国长老会是美国基督教在华传教的三大差会之一,江苏是长老会尤其是南长老会传教的主要区域,其传教活动对江苏近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检索史料入手,首次对长老会在江苏100多年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近代基督宗教如何传入边疆地区,特别是对当地族群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仍然需要探究。其中天主教是在蒙古地区传播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西方宗教。天主教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冲破清代蒙古地区传统法律和制度限制,成功地将教务活动推广到内蒙古东西部各地。但它并没有达成当初专向蒙古人传教,建立独立的蒙古信徒社群的目标,因而将传教重点转向了进入蒙地的汉族移民。外藩蒙古特殊制度、游牧经济以及普遍崇信藏传佛教的文化生态等,都与西方基督宗教难以相容,因而教会与蒙旗之间出现长期对峙,蒙古人入教者甚少。  相似文献   

7.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前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释迦牟尼得道之后,主要在中印度的恒河流域向众生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到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把佛教奉为国教,建佛塔、修寺院,并派传教师到缅甸、斯里兰卡、叙利亚、埃及等国家传教,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早在西汉时期,我国通向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已经开通,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发展,佛教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基本上形成三大体系:一为汉语系的汉传佛教;一为藏语系的藏传佛教;一为巴利语系的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王立新传教政策与方法是研究传教史时必须着重考察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传教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纵观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采取“直接布道”方式,即宣讲教义、巡回布道和散发宗教印刷品。这种方式既是《圣经》中主...  相似文献   

9.
前伊斯兰时代,基督教向阿拉伯半岛的传播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思想文化现象。基督教在向半岛扩展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碰撞与融汇,深刻揭示了当时以半岛为核心、向北延伸至肥沃新月的广大阿拉伯地区频繁变动而又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形态。早期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及地方化过程中,虽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并获得短暂繁荣,但终因受到当地固有的阿拉伯传统习俗、多元文化差异以及基督教内部教派分裂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阿拉伯半岛形成宗教主导之势。但基督教无疑为该地区留下了丰厚的宗教遗产,诠释了东西方文明互为融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花之安是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1864—1899年,他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达35年之久。他以“文字传教”为工作重点,一方面用中文写作了若干宗教宣传品和介绍西方文化的读物;另一方面,他也有意识地研究中国,把中国的各方面情况和他自己的认识介绍到西方社会。然而花之安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传教服务的。由于宗教偏见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影响,花之安的中国观带有显著的帝国主义倾向,是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文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