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道年间发生于中国的银贵钱贱,一般认为是鸦片输入引发白银外流所致。实际上,19世纪上半叶,美洲金银大幅减产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白银购买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世界范围内白银购买力的上升。处于世界白银流动末端的中国,这一时期白银购买力上升更为显著,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白银购买力变动趋势与国外白银购买力上升密切相关;同时,中国银钱比价与白银购买力变动一致,钱计物价相对稳定。因此,这一时期银钱比价上涨的长期变动原因是银贵,而非钱贱。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考察团来华与中美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华飞 《民国档案》2000,3(3):58-64
1935年春,当中日关系不断紧张、中国国内经济势日趋恶化时,中美之间进行过一次重要的经济交往——美国经济考察团六来华。当时中美经济关系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美贸易出现萎缩趋势;第二,美国自公布《白银购买法》(Silver Pur—chase Act)以来,连续多次通过有关白银法案,抬高银价,大肆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市场出现恐慌。  相似文献   

3.
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后期,尤其是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以后,白银象潮水一样大量流入中国。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重大社会经济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个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即是对这一问题所作的初步探讨。一在隆庆以前,由于明王朝厉行海禁,私人海外贸易为非法,在走私贸易中虽然出现了白银内流的趋势,但还不是大量的。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的近80年间,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  相似文献   

4.
18—19世纪之际,出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先前和中国进行贸易的绝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淡出中国市场,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英国与美国仍能保持其对华贸易不坠,甚或快速发展。其重要原因在于,当西方对华贸易最重要的交换物品——美洲白银发生危机时,英美两国较好地解决了替代产品,美国依靠人参、皮毛等,英国先是依靠印度棉花,继而依靠鸦片重建对华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5.
第二章民间票帖的发展一、清代道成同光时期中国及山西民间金融业的发展清代中后期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中国及山西的民间金融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中后期,货币的流通领域十分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除了国势衰微,社会经济状况不佳的基本因素外,还有两个大的破坏因素:其一是鸦片的输人和白银大量外流所造成的“银荒”。大量白银的外流,造成当时进出口额上的逆差,直接引起国内流通领域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之不足,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外国经济侵略而引起的第一次,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货币危机。中国货币流通领域中所急…  相似文献   

6.
周厚琴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25-138,16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开始反思20世纪初的革命,在深化对17世纪初大动乱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动乱”取代“革命”的话语,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构建以“动乱—帝国”为模型的俄国国家系统性危机理论体系的动乱学研究范式。该范式强调,17世纪初、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国家制度的三次系统性危机(即动乱),前两次危机都以建立帝国而结束,俄国历史在“动乱—帝国”的周期性节律中循环。动乱学的提出,是21世纪“俄罗斯学”和“帝国学”研究热潮下的产物,也是一部分俄国学者对当前俄罗斯向何处去的一种回答。但作为建构一门新学科的尝试,其学科体系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中国是在民族危机和乡村危机共同震荡中走向近代的。针对乡村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创立并实践了乡村建设理论。理论的困境令运动失败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8.
古老的中国是在民族危机和乡村危机共同震荡中走向近代的。针对乡村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创立并实践了乡村建设理论。理论的困境令运动失败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白银需求在刺激全球白银生产、促成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世界学者所公认。16-19世纪,中国的商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外国进口白银,起初源自日本,但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在这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拉美白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随中国经济、全球贸易的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追溯了这些变化,直至源自西班牙比索的新的货币单位"元"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这潮流,在2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1927年——1930年间,一次是在“九一八”之后的1939——1943年间。从现象上看,这两次移民高峰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有着相似之处;从实质上看,两次移民高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为标志,深入地研究这两次移民高峰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比较其特点,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认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的概况、原因及其特点。 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历史悠久。纵观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以前的自由时期或自然时期;二是清末民初以来,尤其是20年代的自觉时期;三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期的强制时期。 为了研究“九一八”事变对关内向东北移民的影响,必须首先回顾一下“九一八”事变之前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从货币流通量看清代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探讨清前期的货币体系及经济货币化进程的基础上,对1651-1860年间的货币流通量进行了粗略估算.进而依据清前期的货币流通趋势,主要从宏观层面考察了清代前期二百年间的经济增长与波动.认为18世纪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白银的货币化和供给量的大量增加,以及由此推动的长途贩运和地域大商帮的兴盛,工农业生产的提高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化进程的加快,货币供给量和政府的财政行为对于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由于经济中货币供给量的不足,分别在清代初期、嘉庆和道光时期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经济萧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该文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关于清代经济发展中的"停滞论"和"增长论"或许仅仅是基于不同时段和不同侧面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协调.  相似文献   

12.
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政府 193 4年通过的《购银法》造成世界银价飞涨。作为银本位大国的中国深受其害 ,白银大量外流 ,金融出现严重危机。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交涉 ,最后与美国达成了白银交易 ,先后三次向美国售银总计 1 44亿盎司 ,并利用售银所得的外汇改革和稳定了中国的币制 ,实现了中国多年来一直追求的货币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不同,明清时的白银和铜钱(制钱)两种货币不仅是货币,本身又是两种金属商品。白银和铜钱(制钱)作为货币使用,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在清代,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民间以银兑换为铜钱后,用于零碎小额支付。但是,由于中国银矿藏量很少,政府无法铸造统一的银币,所以白银只能作为称量货币流通(清光绪年间开始出现流通国内外的银铸币,  相似文献   

14.
从近代以来欧美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看,在传统农业社会与近代工业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的先导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阶段。在欧洲,这一过渡性阶段大约出现在1500—1700年这两个世纪前后。人们往往把这两个世纪的欧洲称为商业欧洲。在这两个世纪中,欧洲商业经济的先导发展和急剧膨胀,以及整个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商业化,作为一种破旧立新的革命性力量,一方面浸蚀瓦解着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向近代的转型,学术界呈现出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的多样性成果,使"中国社会转型"这一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20世纪90年代,万明研究员在主持"晚明社会变迁"课题时,承担了"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这一研究专题。在深入的考察中,揭示了明代白银货币化历程的广阔社会意义:在促进明代从赋役国家向赋税国家转变的近代化进程中,白银货币化与全球互动,当时的中国主动而非被动地走向全球,并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及众多国家,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一些国家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掀起了排华运动,大批华侨遭受迫害,被驱逐回国成为难侨。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对国外排华运动展开外交交涉,对回国难侨积极扶助和救济。1931—1937年间,《申报》等全国性报纸对此做了大量报道,对难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交涉和难侨救济工作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李洵认为:“公元16世纪前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世界性的变化中,中国历史的所有值得研究的问题,集中在16—18世纪这200多年中”(《李洵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页)。16—18世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就当时民间借贷的发展而言,契合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同主体的借贷需求,促进了白银等货币的流通。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关系的复杂性,高利贷的盘剥,  相似文献   

18.
1935年的法币政策,将几十年议而不决的币制改革付诸实施,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币制改革由理念、设想、计划最终落定为现实,因于多种因素的刺激,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经济困难尤其是美国白银政策推行后导致的白银危机,是法币改革的直接催化剂;中国货币体制与外部世界日渐暌违,也不断刺激着国内币制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探究,法币改革的实施,与中国经济基础逐渐增厚相关,经济总体上的不断成长,对弹性货币政策形成一定期待,而且为币制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吸收国际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美国移民局统计,1820-2002年间,美国的外来移民总数达6821.75万人。从时期划分上看,移民进入美国的高潮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1880-1930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为2757.26万人,而1960-2002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为2637.65万人,二者合计占1820-2002年间美国外来移民总数的79.08%。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尤其民国时期,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则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国家间的时空距离,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频繁交流猛烈冲击和侵蚀着闭关自守的古国围城,“天朝之国”愈来愈深地被卷进复杂动荡的国际事务之中,这又反过来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这是近代开关以前的中国历史未曾遇到的课题;二则帝国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及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次尖锐冲突,乃至发展为大规模战争。处于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受害尤甚。中华民国30多年间,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