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炼火”,早期在浙江许多地方有所存在,但绵延至今的“炼火”活动则在磐安仅有。本文通过对磐安“炼火”历史渊源及其活动过程的阐述,揭示了“炼火”这一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神秘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为民俗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13日上午,荔湾区仁威庙门前广场两头醒狮在一阵热烈的锣鼓声中舞动起来,其中一头爬在6米多高的竹竿上采“高青”,拉开了第三届北帝诞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正"火龙"(又称烧龙)是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当地民间春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已有几百年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大年初三火龙在各街道游行表演,百姓用鞭炮焰火喷射,祈求来年吉祥平安,风调雨顺。"火龙"用竹木、铁丝、彩布做材料,由传统工匠手工精心制作而成,重约15公斤,长18米。每条龙的色彩都不相同,有红、黄、绿、蓝、银等颜色,龙头制作更是  相似文献   

4.
“禺邗王”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多年前、河南辉县附近曾出土春秋末叶的一对青铜圆壶,壶盖外缘四周有铭文19字:禺邗王于黄池,为赵孟(广介)(介),邗王之惕(锡)金,台(以)为祠器.近代金文诸家对此壶铭文中的一些字考(?)不一,特别是对“禺邗王”之“禺”字释读不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一者认为“禺者吴也”(1).另者认为“禺当读为遇”.由于释读不同,故称此壶之名也不同.认为禺是吴的,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麻章区旧县村一年一度的傩舞表演引领我们进入一种神秘的湛江民俗文化中。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旧县村都举行傩舞表演,规模盛大,观者如潮。这一天,村里的人不管是在外当官经商。还是在外打工读书,都会如期回村,就连亲戚朋友也一个不落地被邀请来。家家户户都大摆宴席盛情款待各方宾客。中午时分,泰山府庙前彩旗飘扬,人头涌动,锣鼓喧大,傩舞表演就在这里举行,七个舞者头戴七副分别代表车、麦、李、刘、洪、土地公和土地婆的面具,身穿不同颜色和样式的服饰,  相似文献   

6.
《旅游纵览》2015,(6):28-29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及对轻松自在生活的渴望,推动了旅游活动日渐发展,这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振兴、促进民俗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民俗文化是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旅游活动时科学有序的开发民俗文化必不可少。本文在概述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其浅析了旅游活动对民俗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孔小英  李强  郭峰 《神州》2012,(21):21+23
跳丧舞,又称萨尔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与摆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对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本论文分析了土家族跳丧舞仪式的形式及表现特征,从跳丧舞习俗的过程中表现出土家族一种特有的生命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一、禺南传统园林概述 禺南地区的园林建造最早可追溯到南汉时期。《舆地纪胜》称:“荔枝洲,在南海东四十五里,周迥五十里,刘氏创昌华苑于此”。  相似文献   

9.
蚕乡的狂欢——江南蚕花庙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官飞 《神州民俗》2009,(10):16-18
庙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堪称是融合祭神、宗教、游乐、贸易、祈福、相亲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大舞台。本文记述了独特的江南民俗现象蚕文化庙会——蚕花庙会的民俗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0.
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檀 《清史研究》2004,(1):66-75
北舞渡是清代河南著名商镇之一。该镇商业以粮、油等本地农副产品的集散 ,纸、糖等南方杂货的转运贸易为大宗。北舞渡自身的腹地范围虽然有限 ,但作为周口与赊旗两大商镇之间的水陆过载码头 ,其商货往来范围可及秦晋吴楚乃至湘粤等数省。在清代中叶该镇的鼎盛时期 ,贸易于此的行商、坐贾估计可达四五百家  相似文献   

11.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吉祥的化身。每逢佳节,各地都有“玩龙灯”的习俗(亦称龙舞)。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亦不例外,而且种类多、特色显。兹介绍如下:火龙黄龙溪的火龙灯舞起于东汉。盛于南宋。古镇先民根据“黄龙见武阳赤水”与民间传说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主管风雨的“应龙”的神话。以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火龙灯舞”...  相似文献   

12.
题名焦玉撰于明初的火攻书《火龙神器阵法》、《火龙经》等,虽然保存了一些明代前期火器技术的内容,但据书中的社会背景、火器技术等内容,其成书时间比明永乐十年要晚得多,大约到嘉靖末年始有抄本流传。成书于崇祯间的焦勖《火攻挈要》最早著录了《火龙经》及其别本《海外火攻神器图说》,此外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焦玉其人的记载,而官私史籍记载了同时代擅造火器的安南人黎澄父子的事迹。因此断言《火龙经》为元末明初的火器作品是不切实际的。由于《火龙经》是成书较晚的一部伪作,所以在中国火器史上的地位也不应该估计得过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晋西北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和内蒙古南部村落的对应性调查.分析了走西口移民对祖籍地晋西北和迁入地内蒙古南部公平来的民俗文化变迁。从民俗学角度对走西口移民的生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王联英 《神州》2014,(18):19-20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群众文化的建设方面,我们更应发挥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并以才为基础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不断进步和多样性发展,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基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对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吧,本文将从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两者的关系入手,为新时期民俗文化带动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邓芳 《丝绸之路》2013,(4):65-66
舞马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当时马戏中的一种。隋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发达,社会上习染胡风,贵族无论男女皆好骑乘,出游狩猎、打马球及舞马等与马有关的活动十分盛行。由于舞马表演是脱离了民间的乐舞,这注定它的命运必定和大唐贵族同沉浮,留存于历史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6.
近读王文清先生新作《“愚邗王”铭辨》①,很受启益,稍有心得,不揣冒味公诸刊端,以就正于方家.禺邗王壶出土于本世纪20年代,后流至英国为喀尔兄弟所藏,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关于禺邗王壶铭文的释读论辩,早在30年代已在学界进行,分歧的焦点是:1)关于“禺”字的释读:陈梦家先生释禺为虞、吴,认定“禺邗王”为“吴邗王”,即指吴王夫差.②而唐兰先生将“禺”释为“遇”,认作动词.③关于“庎”字的释读:陈梦家先生释为动  相似文献   

17.
师振亚 《沧桑》2008,(3):57-58
碛口是晋西重要的晋商码头。碛口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晋商文化、商业习俗文化、晋西北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新时期文化等方面。碛口的历史文化正在快速流失,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2,(3):78-78
由湟源县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于2012年1月1日至2月23日举办。本届文化旅游节以“品味茶马商都,观赏排灯异彩,走进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一湟源丹噶尔”为主题。第四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期间,湟源县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刘姗 《文史博览》2013,(4):18-22
妈祖信仰是先民在海洋生活中逐渐孕育出的民间信仰,自宋时发源于福建莆田后,相继南下传入两广至海外,北入江浙鲁辽,西入云贵川等省。清初,随着闽粤移民流入及其商业开展,这一信仰亦传入湘黔边界的舞水流域,渐在苗疆山区兴起发荣。妈祖这一信仰传入路线大致与"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相同,另一条重要路线是闽粤商人进入江、沅贸易的路线。其传播的主体是来自闽粤地区的农工和商人,也渐为舞水当地的民众及渔渡者信仰。  相似文献   

20.
邳国起源于黄帝族十二姓之一的任姓,是禺阳之后,与禺号、番禺、儋耳、无肠、有仍、薛、任等族同姓.记载丕人较为完整的要算《路史·后纪五·黄帝》,其谓“禺阳最少,受封于任为任姓,谢、章、舒、洛、昌、(契刂)、泉、卑、禺(遇)皆任分也,后各以国为氏.禺号生禺京、徭梁、儋人(禺京即禺强,《山海经》黄帝生偶号,禺号生禺京,又云帝俊生禺号.……).京居北海,号处南海,是为海司,有禺强氏、强氏(《大荒东经》:强北海神,《海外经》云:黑身首、乘两龙:《归藏》云:穆王子筮封于禺强,故《庄子》云:立乎北极.疏云:与顗帝并、黄帝之孙,得道为水神.).儋入任姓,生牛黎(即今儋人,故儋近有黎),徭梁生番禺,番禺是始为舟(番禺南极海,故主为舟),生奚仲,奚仲生吉光,是主为车,建侯于薛(或云禹汤,《姓纂》:黄帝子弟十二人,以薛为姓,一为任氏,六世生奚仲.……),又十二世仲虺为汤左相,始分任(太戊时臣扈,武丁时祖已皆国薛.《竹书》:梁惠戍三十一年,邳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