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56,(10)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美术家们,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创作许多新的作品。北京鲁迅博物馆最近收到了各地版画家们新创作的版面。这些创作的内容有鲁迅像、鲁迅生平事迹、鲁迅故乡风景和鲁迅著作的插图,包括李桦的"鲁迅在木刻讲习会"、黄永玉的"鲁迅与木刻青年谈珂勒惠支版画"、赵  相似文献   

2.
《纵横》1998,(9)
◆鲁迅与青年木刻工作者一1936 10∞一鲁迅在上海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会上一1g36。10_8】◆鲁迅先生遗容一1g36 10 1g一_佩戴八路军臂章的白求恩大夫f1。∞∞一◆白求恩在唐河一一∞∞∞一●白求恩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f1∞u∞∞一◆白求恩遗容(1∞39 11∞一沙飞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被毛泽东评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于1936年10月8日抱病前往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青年会九楼会见木刻青年时的情景。11天后,由于在访友归途中受了风寒,鲁迅大病突发,竟于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  相似文献   

4.
太行根据地的木刻作品,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太行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要地之一,8年抗日战争,根据地军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在木刻作品上得到了真实的反映。他们是老一辈木刻家用生命和鲜血浇灌而盛开的革命之花,也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60年前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二十岁左右的爱国青年,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们辗转跋涉从大后方或敌占区投奔到抗日根据地,接受战斗的洗礼,以空前高涨的革命激情,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一面战斗,一面创作,制作了大量优秀木刻作品。当我们今天重新翻阅这些木刻作品时,仍然感到扑面而来的斗争生活气息,不能不为之心潮起伏、激动、振奋。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从战争年代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60多年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革命木刻家深入生活,艺术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这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永远值得提倡的。我们编辑这一组图片,将会帮助今天的青年了解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学习革命传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鼓舞文艺工作者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玉磊 《岭南文史》2011,(1):60-64
中国今天的新兴木刻版画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年历史,它是由鲁迅先生在本世30年代从欧洲输进来的,三十年代初期,当木刻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阴刻作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许多作者,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西方风貌,这就和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不能吻合.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时期,延安是中国抗战美术中心之一,而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又是延安美术活动的中心和重要阵地。为了深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1938年"鲁艺"成立"鲁艺木刻工作团",奔赴晋东南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鲁艺木刻工作团"成员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创作了许多反映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的木刻作品,谱写了一曲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是我国著名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及安徽省、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的当代诗、书、画、木刻大师赖少其逝世13周年.他任职南京时,我以工作之便,得识其人,今回忆往事,无限感慨! 赖少其,字少麟,斋号木石斋.1915年生于广东普宁下市乡.193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但擅长木刻,次年即在广东广西举办木刻版画巡回展览,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1939年10月,赴安徽泾县参加新四军,1940年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6,(10)
鲁迅夫人许广平最近把保藏了多年的鲁迅的部分手稿和书刊等,赠给新建成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这批文物中有鲁迅为纪念1931年被反动派杀害的五个青年作家而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1933年为萧伯纳访问我们而写的文章和"两地书"、"鲁迅书简"等现存的手稿,还有鲁迅青年时期在日本学医的笔记等。  相似文献   

9.
马红梅 《神州》2013,(7):224-224
鲁迅和王小波是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两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性,比如都是苦难文学的践行者,特别是在语言的风格和叙事的手段的运用上,他们熟练穿越历史,穿越空间,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是他们在语言风格上他们除了保持相互接近、通融的艺术手法之外,各自又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就鲁迅与王小波小说语言风格的差异做一个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鲁迅受林语堂的邀请,担任厦门大学文学教授和国学研究院教授。这段时期,鲁迅第一次完全以学院教授的身份开展教育工作。鲁迅十分重视青年教育工作,他把改革中国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并甘为人梯,为培养进步青年费尽心血。鲁迅之子周海婴就说过:"父亲从日本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实际上鲁迅也是一个教育家。父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他说话很和蔼,是一个温和的中文系老师。"1鲁迅教育青年学生集中体现在教学、演讲和办刊等活动中,延续着  相似文献   

11.
一鲁迅是全民族的鲁迅鲁迅的作品近二三十年来,在中大学课程及其他一些读者中,渐渐出现了一些困难局面,因而不得不在某些语文课程中减少一些或更换一些。这一现象迟早是会出现的。原因是,解放以来什么都要拉到"阶级斗争"上,甚至说在学校里,阶级斗争必须是一门主课。数学、化学等是很难扯上阶级斗争的,于是,鲁迅的作品,自然就被拉来充了数。教师不得不为此勉强陈说,学生  相似文献   

12.
艺术对话录     
四十年前,我和杜应强同志同时任职于《汕头日报》。我任文字编辑;杜应强任美术编辑。当时杜应强以青年木刻家杨名国内外,他的作品频频在《美术杂志》《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发表,并进军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三十年后,他的国画作品登陆东南亚和台港澳市场,故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祖国的大片河山异色,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有志的爱国艺术青年不甘于再走“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要求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当时,上海的革命文艺之风不时吹到杭州来,鲁迅先生极力提倡木刻,他于1929年以“艺苑朝华”的名义出版了两本《近代木刻选集》,1930年又出版了《新俄画选》。尤其是同年出版的德国画家梅斐尔德的木刻《士敏土之图》对我们很有影响。况且“一八艺社”已被开除出校的胡一川等同学就早已尝试刻木刻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就勇敢地拿起了新的艺术武器——木刻刀。 鲁迅先生在《新俄画选》的《小引》中就明确指出:他之多取版画的原因就在于“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并说:“‘艺苑朝华’在初创时,即已注意此点,所以自一集至四集,悉取黑白线图。”  相似文献   

14.
刘瑛 《文史天地》2008,(3):40-44
本文介绍了鲁迅对古籍、拓本及木刻等的收藏,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作为收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赖少其(1915~2000),原名赖锡麟,笔名少麟,广东省普宁县人。他1939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被俘,越狱后秘密来到苏中。他以笔代枪,用木刻为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越狱后辗转来到苏中赖少其,193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他响应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受鲁迅的指导和教诲,木刻技艺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杨建民 《文史天地》2014,(11):65-69
正法捷耶夫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青年近卫军》等,不仅在苏联,在上世纪中、下半叶的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捷耶夫与中国著名作家鲁迅虽然并未有会面机会,但因为作品,他们之间却有着一段相知颇深的文学之缘。一1927年,年仅26岁的法捷耶夫,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毁灭》。这部小说,以刻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文史月刊》2014,(4):80-80
鲁迅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也是中国现代收藏史上第一位版画收藏家。收藏有16个国家的280多位版画家的2100多幅作品。在德国的版画家中,鲁迅最喜欢的是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鲁迅认为,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如《牺牲》、《面包》、《俘虏》等体现了"深广  相似文献   

18.
少年鲁迅曾经被四位底层文人教过,他们是其启蒙塾师。这四人是:周玉田、周花塍、周子京、寿镜吾。人的性格主要是在童年形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重要的模仿对象,从鲁迅身上及其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以“版画国”蜚声于欧美画坛的日本,不仅版画作品声誉卓著,而且以版画交流的频繁活跃著称,他们对国际版画交流及其重视,就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一样,大量引进。每年约有一百三十个外国版展在日举行,平均每月十个以上。中国,是其交流的重点国之一。其实,中日版画的交流,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就是现代版画的交流,从一九三一年鲁迅办木刻讲习班,请内山嘉吉先生为技法讲师算起,也逾半个世纪,其间,虽  相似文献   

20.
陈漱渝 《百年潮》2006,(10):62-6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