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2])。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重视和做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及其表现方式之一的地方志事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特别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方志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与光荣使命。在强调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对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张磊 《岭南文史》2014,(4):I0001-I0001
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这种持续不断的状况是罕见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这桩任务不仅关乎文化强国的实现,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社会越向高层演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益发凸显。正如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所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形成了对文化自信的系统性理论表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方面,从毛泽东没有革命文化事业,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到邓小平"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从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到胡锦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都是对文化建设所做的深刻论证。通过对新中国文化历程的回顾,可以总结文化建设60年来所发挥的解放思想、动员人民、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最辉煌一页.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结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接续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其间形成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主要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总结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经验,应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的有机统一中进行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9,(6)
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鲜明地表现为科学社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源"与"流"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基本原则、动力基础和全部旨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道路基石、理论支撑、制度定力和理想信念,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在联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人类社会全新文明的时代动能。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选择,源自于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的深刻思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反思中国史学的传统,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  相似文献   

10.
<正>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是第二次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  相似文献   

11.
习裕军  张娟 《攀登》2007,26(6):14-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和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潜能并促其由弱而强、由低级到高级和不断完善的实践活动。由"建设"到"发展"的演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讲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十八大报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当今,我们讲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点要讲到,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发展、积累而成的极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合。红色文化铭记着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探索与收获,彰显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与气质,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是支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新 《神州》2012,(30):27-28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其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奋斗过程。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对于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科学总结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得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时代新在哪里?起于何时?准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主要特征、历史起点、重大意义,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五部分组成:时代特征与发展阶段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坐标,时代特征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阶段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着力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1998年5月27日,由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馆,贵州省民族学院,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五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座谈会”在贵州省文史馆隆重开幕。来自贵州、台湾的等地的教授学者40来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提交论文20多篇。现就会议论文及讨论问题,作一简要综述。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所谓中国特色,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十五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的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胡总书记还说:“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才能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优势和创造活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