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陈琏(1370-1454年),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举人[1],历任:桂林府儒学教授、国子监助教、许州知州、滁州知州、扬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兼国子监祭酒,以南京礼部左侍郎致仕。还数度出任乡试及会试考官。他"徳行淳懿,文词典重",是明代初期典型的文官。一生著述颇丰,其《琴轩集》还是岭南明代初期的重要文集。关于《琴轩集》,杨宝霖先生考称:"《琴轩  相似文献   

2.
陈琏(1370-1454年),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延福乡大桥头村人。他是明代初期岭南的杰出人物。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举,历官桂林教谕、许州知府、国子监祭酒、滁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南京礼部尚书左侍郎等职。他才华横溢,能兼集名宦、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诸身份于一身;他厚于德,不仅生前有名于朝野,死后亦获数地入祠祭祀殊荣;他根于本土,且对促进岭南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亚  相似文献   

3.
佟悦 《满族研究》2008,(2):44-51
那桐,字琴轩,咸丰七年(1857)七月二十三日生,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人,姓叶赫那拉氏,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清末曾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时人称为"那相"或"琴轩相国",是清末满洲重臣之一,入民国后引退居家,1925年去世.  相似文献   

4.
陈琏,是陈布雷(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1948年11月3日服安眠药自杀,时年58岁)的女儿,西南联大地下党员,团中央少儿部部长。其夫袁永熙上世纪50年代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7年被错划“右派”,陈琏被迫与之离婚。1967年11月19日,陈琏含冤自杀,时年48岁。本文作者为陈琏与袁永熙的长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许承尧(1874—1946年),字际唐,号疑庵,室名"眠琴别圃",歙县西乡唐模人(现属黄山市徽州区)。16岁为府庠生,21岁举人,31岁(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几年大多时间在京;民国中兴,陆续随张广建上将都督在甘肃为官。1924年,愤辞宦海,离陇,由京返乡,自此,绝迹仕途,息居家园,著述终老,诗文、收藏皆丰厚。  相似文献   

6.
谢冬荣 《文献》2007,(2):180-182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一部<穆堂诗文钞>,十一卷,四册,书名页题"道光辛巳年镌"、"穆堂诗文钞"、"临川李氏容轩藏板",卷一卷端著者题"临川李绂巨来著".  相似文献   

7.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因偕同列大臣与当今世宗皇帝争议"大礼",被贬永昌,永不叙用,老死戍所.一生著述颇丰,<明史>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世传<升庵文集>,自明以来,编排非一.嘉靖时已有滇、蜀、吴中三本,万历又有蜀刻、再刻及金陵三刻诸本.今人王文才先生详考诸本,校勘整理的<升庵文集>和<升庵遗集>,辑佚的<升庵诗文补遗>[1],为今收集升庵诗文最全者.然而,著述甚丰的杨慎诗文散佚者亦多.  相似文献   

8.
正朱启连,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字跂惠,一字棣垞。原籍浙江萧山,因其父游幕侨居于粤,遂落籍番禺。同治十年(1871),师从岭南大儒汪瑔习诗,甚得器重,汪以次女若昭妻之。诞二子,长子即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朱启连曾于光绪十四年(1888)参加乡试,未第,此后绝意仕进,布衣终身。他博学多才,诗文造诣颇深,对政治、经济也有独到见解。两广总督张之洞闻其名,召入幕府,未几,自感遭遇轻慢而辞别。善书,尤精草、隶体。晚喜琴,妙达声律,能以琴音识人,有"琴王"之誉。他为人诚悫,性情耿介,不俯仰流俗、  相似文献   

9.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1):F0002-F0002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桐城派三祖”之一,清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坛领袖。《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辑录姚鼐与师友门人往还信札516通,其中姚鼐信札476通(与朱孝纯一书有目无文),他人与姚鼐信札40通(朱孝纯与姚鼐一书有目无文),附录诗文214题255首(篇)。旨在通过书信往还等材料,反映姚鼐与师友门人的文学批评和学术交往。  相似文献   

10.
王凡 《大众考古》2020,(3):87-91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东侧,一说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不过根据明天顺元年(1457)《应天府新建贡院记》、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江南贡院碑记》碑文的相关记载可知,作为江南乡试所用的贡院“自设科以来,其地凡四易”,直到明景泰五年(1454),在前武臣没入废宅之上,建立了现在的江南贡院。  相似文献   

11.
吴大澂(1835-1902年)初名大淳,因避同治帝载淳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别号白云山樵、白云病叟?瘴庀厝?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历任编修、陕甘学政,累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役,毅然请缨,统领湘军出关,以督师无功,获遣回籍。从此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工书善画,兼长篆刻。吴氏为官二十余年,虽巡学帐荒,治河巡边,筹屯戌马,未尝稍闲,却编撰了大量著作,如《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权衡度量实验考》、《十六金符斋印存》  相似文献   

12.
杨慎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杨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人。历官至翰林学士。因“仪大礼”触怒世宗而下诏狱,被廷杖削籍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达30多年逝世,年74岁。杨慎幼警敏,11岁能诗,12岁能作文,人以神童视之。工乐府、善弹词。除诗文而外,还有著作一百余种。有《升庵集》《、丹铅余录》《、广夷坚志》《、古今谚》《、诗活补遗》《、风雅逸篇》《、滇载记》等诗文集,阅览之博,著作之富,有明一代,首推杨慎为第一。杨慎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如其《新都县八阵图记》文:院林谪慎乐升补,著朴“…  相似文献   

13.
王莉 《收藏家》2020,(10):41-45
裴铁侠(1884~1950),四川成都人,民国时期重要的川派代表琴人,先后成立了"律和琴社""岷明琴社",并有琴学论著《沙堰琴编》《琴余》等传世。裴铁侠酷爱古琴收藏,稍有积蓄便四处寻访,倾其所有购买名琴(1)。所藏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琴,约30余张(2)。大小雷琴最为珍爱,曾仿制大雷琴,其琴室即为"双雷琴斋"(简称"双雷斋")。  相似文献   

14.
黄汉 《文献》2023,(4):96-117
嘉庆初年,姚鼐手订、刊刻、增补诗集十卷与文集十六卷,付之江宁刘文奎家雕刻,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印本。其后,李际春补刻诗外集,姚雉续刻诗后集,梅曾亮续刻文后集,又有姚原绂翻刻印行诗文集。道光以降,诗文集流传产生了“全集”的形式。同治五年,李瀚章因《惜抱轩全集》书板毀于兵燹,故重作校勘,另刻新本,是为省心阁本。此本有原刻与翻刻之分,原刻亦有初印和后印之别。翻刻本不仅改正了原刻后印本许多错讹,而且刊刻更为精良,上海校经山房、会文书局皆据之印行出版。徐宗亮又因省心阁本“翻雕于楚而不常印行海内”,故取文集别为校刊。目前学界普遍使用的《惜抱轩诗文集》,实据省心阁本之原刻后印本整理而成,故书中错讹甚多。姚门弟子校阅、助刻姚鼐诗文集,诗文集反过来又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姚门弟子,吸引了众多读者依附姚门。  相似文献   

15.
正唐大历元年至二年(766-767),道州刺史元结(字次山,719-772)在任上客游邻郡连州,修筑并命名海阳湖,事载历代《连州志》。"海阳"作为一个地名称谓,东南西北都有;"海阳湖"作为特定称谓,唯独岭南连州才有。连州不但有过海阳湖,还因海阳湖诗文辈出而孕育出连州文脉的海阳湖分支。作为实体的海阳湖虽然早已湮没了,而升华为人文  相似文献   

16.
李因(1610~1685年),字今生,号是庵、龛山逸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葛征奇妾。葛征奇(?~1645年)字无奇,号介龛,海宁(今属浙江)人,崇祯初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李因一生耽于诗文、书画:婚前“家贫落魄,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婚后随葛征奇“溯太湖、渡金焦、涉黄河、泛济水、达幽燕”游历各地,途中,手不释卷,“樯影驴背,辄作惊人语,奚囊几满”,她的诗集《竹笑轩吟草》、《续竹笑轩吟草》所录二百余首诗,及传世绘画作品,皆完成于旅程。晚年,李因孑然一身,家境凄苦,仍“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作苦吟诗”吟咏作画不懈,是明末清初具有影响力的女艺术家之一。她曾自  相似文献   

17.
贺双卿的诗文,主要辑自于康乾年间与贺双卿同时的金坛人史震林的纪实体笔记《西青散记》(乾隆瓜渚草堂刊本)。《散记》初刻于乾隆三年(1738)。今人杜芳琴教授在《散记》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贺双卿的诗文整理成《贺双卿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李明在《中国传统吟诵音乐及其唱法》一文云:今人体味和欣赏古旧诗文的三种方法:读(朗诵、默诵)──古代语音(古方言和官话)、方言今音、普通话。吟(吟诵)──接近朗诵语音的吟诵(普通话或方言,乐音、非乐音)、(吟唱)──依字行腔,接近音乐的吟唱曲(全为乐音,且有一定的歌曲形式)。唱(音乐)──传统的古代诗词歌曲、琴歌等及现代创作的古旧诗词艺术歌曲和流行歌  相似文献   

19.
正黄花梨天地盖,砚唇楷书铭:"丁亥夏至节(1827年6月22日),子逸汪赵棻。"朱文"汪赵印"、白文"天水小荼"。赵棻字婉卿,号子逸,乾隆朝廷臣赵文哲孙女,内阁侍读学士、侍郎秉冲之女,海上著名女诗人,生于北京南城虎坊桥。事夫汪延泽后从汪姓,有道光间《滤月轩集》诗文传世。砚雕一水两岸,依山溪之势,远池近堂,又似瀑布,恍若飞流。覆手一角雕榴开百子图。工系乾隆时苏工,深挖细琢而善留白。  相似文献   

20.
近来,偶翻《洛阳市志通讯》1982年第三期刊发的郭轩先生编写的《洛阳大事记(1840--1948)》(以下简称《大事记》),读后,引起对史志界前辈轩老的不尽思念。《大事记》悉心收录百年来洛阳涉及教育上的大事达30处之多,足见轩老对洛阳教育关注之深。上个世期80年代之初,我曾受洛阳市教委之命,主编过《洛阳市教育志》,忆昔抚今,更感轩老的这些资料为编写洛阳市教育志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