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 霸州大城县重修庙学记 刘光国撰 正书 天会二年十二月 大城学宫 沙门惠心造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先经后 记 正书 天会三年三月癸卯朔 房山 赵鉴为亡父造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先 呪后题名 正书 天会五年十一月三 十日 房山城内大寺 沙门行章造大悲心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正书 天会六年五月二日 东安城内观 音寺  相似文献   

2.
<正> 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唐天护城遗址的天护陀罗尼经幢,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高4.7米,全部用青石雕刻累积而成。幢座最下面为一方形石座,每边长1.35米、高0.15米,其上置一八角素面石盘,石盘上为一八角八面扁平石,海面龛内刻交足佛一躯,扁石上为一八角素面石盘,最上面置一圆形覆莲式石座。此为五层幢座。幢身为八角八面石柱,高1.38米,每面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首南〔南面〕上部阴刻“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二字。未面经文后刻“大唐国镇州井陉县天护城东禅寺内有……开元十五年岁次丁卯十一月已亥朔八日建”等字,这段刻文为经幢的建造年代提供了确切纪年。幢身上面为雕刻华丽精致的七层幢顶。自下而上第一层为八角八面扁石,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山县北郑村的一座辽塔,于1977年6月倒塌,在塔身中心,发现了辽代应历五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高3.2米,平面作八角形,由盖顶、身、基座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八面覆莲基座。幢身八面均刻楷书汉字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陀罗尼真言并序、咒语及北郑邑人起建陀罗尼题记等。顶部由垂幔纹宝盖、长方八角形身、八坡瓦顶形檐、卷云纹托象征清净的莲花头顶组成。幢文纪年为:辽应历五年岁次乙卯肆  相似文献   

4.
佛顶尊胜陀罗尼造像经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沁阳市城西北20公里王范村兴隆寺旧址内。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载:“唐,王范村兴隆寺陀罗尼经幢。正书‘开元十八年正’,幢凡八面,每面十行,第八面止五行,每行四十三字,高四尺,每面广九寸,在河内县(今沁阳县)王范村。经文不录。‘开元十有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建。’此系篆书。”另外,关于经幢的发现情况也有记载:“李生家骐来告,其村有古幢,字甚完美,未知岁月,亟令拓之。”并说:“兴隆寺,在王范村,寺外植唐开元石幢,制作宏丽,则此寺之大可知,今至存数楹耳,”由此也可推知兴隆寺在清道光五年时已遭大  相似文献   

5.
1997年3月,四川成都成铁二公司在拆除成都市老东门大桥过程中,在西岸桥墩发现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被嵌立于桥墩的石条中,绕幢底部用规格不一的青砖垒砌一圈,高约30厘米。经幢为红砂石质,八面柱形,高179厘米,题书“佛顶尊胜幢”。八面中一面略窄,顶宽19、底宽21厘米,其余七面宽窄基本相同,顶宽19、底宽23厘米。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7,(5)
2014年发现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二月十五日,是目前所见完整《陀罗尼经》幢中时间最早者。《陀罗尼经》在唐代有多个译本,并以出现石刻经幢的形制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经对勘发现,文水县圣历二年经幢所刻《陀罗尼经》的译本,是唐《开元释教录》中所记佛陀波利译本之别本——即佛陀波利、顺贞等所译经与地婆诃罗、志静所译咒的合本。这个没有在《大藏经》中独立呈现的唐代版本,其实是流传于宋、明二代的代表性版本。  相似文献   

7.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设中发现一座后周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经幢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经幢通高240厘米,为八面柱形,每面宽10·5厘米,高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莲形台,莲台共有覆莲八瓣。第图一经幢二重为八面幢柱,  相似文献   

8.
畿辅续志金石目(五)肖新祺辑县尹关玉墓碑张庸撰康里正书张起山严篆额延礻右七年三月曲阳西南五里卢家庄水门乡金山寺铭正书延礻右七年五月十五日涞水本寺涿州新修真武庙碑张孔铸撰刘肃正书曹勋篆额延礻右七年七月十五日涿州真武庙住持宗主庆公塔幢八面刻沙门福真撰巨溟...  相似文献   

9.
《唐会昌二年铭经幢》是2002年追缴的倒卖文物,其原始来源信息简单模糊,含混不清。由经幢上所刻赞文及形制等,可归为墓幢的一种。经幢本身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考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盛行及经幢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经幢造像记信息丰富,反映了唐代尤重孝道文化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发愿文中"彭城郡刘士宁"的题名及出现的多个刘氏家族人名又为考证刘氏一支提供了族源信息。经幢底座刻乐舞图像,将未来世界所描述的乐舞思想与陀罗尼经信仰结合起来,准确地表达了建幢者祈愿亡亲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尊享安宁的美好希翼。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洛阳出土一件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一位中亚移民在其母亲坟墓前建立的石经幢。幢体八面,第一至四面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第五至八面刻《经幢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是唐朝景教大师景净所造的伪经,是一部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本体论的论文。《经幢记》记载了洛阳大秦寺及其前三位领导者的名字和俗姓:法和玄应与玄庆俗姓“米”,说明他们来自米国;志通俗姓“康”,应来自康国。康国与米国相邻,均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附近。从现有的资料看,唐朝所有的景教徒都是来自波斯和中亚的胡人,没有汉人信仰景教的确切记录。  相似文献   

11.
畿辅续志金石目(四)肖新棋辑元蔚萝首山无碍清净禅师塔铭八面刻僧善湛正书乙亥岁三月二十九日(考为蒙古太祖之十年)蔚州南二十五里大炭石石佛寺庆寿寺西堂海云禅师碑王万庆撰正书赐慈济院碑记沙门从撰正书额篆书岁在玄默徐孟贩生明后二日(按碑文云崇庆元年赐额壬辰为...  相似文献   

12.
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景祐五年,平面呈八边形,三级基座上有幢身六层。其中第五层幢身宝盖每面刻造像一铺,据佛教经典与相关图像,考证镌像内容为从"劝请莫般涅槃"到"起塔供养"的连环画式涅槃变相,情节较为完整,是经幢上发现的首例涅槃变系列铺像,且具自身之特点,对研究涅槃变相与经幢造像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15.
二横山天然大石佛经像碑考--兼与龙门同类经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敦煌学辑刊》2003,(2):114-122
一、前言 2002年4月×日的<焦作日报>上刊登了"博爱青天河峡谷北魏摩崖石刻"一文,因涉及早期摩崖刻经与造像,故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亦前往实地踏察.本人由于前两年曾做过龙门刻经洞窟和经幢资料的整理与调查工作,因此对早期经碑、经幢等格外留心.为获取资料遂于2002年9月下旬只身前往博爱青天河谷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将考察资料撰文刊出,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0,(5)
正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老县城城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以及东西两侧禅房和配殿。原有钟楼和鼓楼已被毁,只剩"大明正德九年广昌县阁院寺钟楼"碑记。文殊殿前有两座石碑和两座陀罗尼经幢,石碑上分别是明嘉靖元年(1522)"广昌县阁院寺重修安禅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阁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两座陀罗尼经幢分别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辽应历十六年(966)。(1)在东侧厢房旁,悬挂一口  相似文献   

17.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期在配合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机场段工程中,发现北宋石墓幢一件。墓幢呈八棱状,周长1.12米,高1.49米。经幢通常由座。身、顶(刹)三部分构成,形似宝塔。该墓幢之基座和刹未发现,仅存中间一段幢身。幢身上端边缘镌刻蔓草一周,缘下八面刻大日如来佛像和篆书“佛顶尊胜陀罗尼”7字。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供奉的本尊,梵名谓之摩诃毗卢遮那。“摩诃”即“大”的意思,“毗卢遮那”是日的别名,所以汉译为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像圆形背光,身着祖右袈裟,衣褶重覆于左肘;左手抚膝,右手施降魔印,赤脚结跏跌…  相似文献   

18.
高静铮  李晓帆 《文物》2014,(4):80-84,96
<正>昆明市博物馆古幢厅中的大理国时期地藏寺经幢,是1919年在瓦砾废墟中发现的。1982年,地藏寺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藏寺经幢高6.7米,七级八面,由五段砂石榫卯连接(图一)。经幢通体雕刻密教佛、菩萨及天龙八部共300尊,构思巧妙,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是国内现存经幢中较为精美的一座,代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见证了云南佛教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北魏《一千人为孝文帝造九级一躯》碑,1918年被《河朔访古新录》的作者顾(亠爕)光在河南汲县周湾村田间发现,并收录该书和《河朔新碑目》。碑在“文革”中被砸碎而荡然无存。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有1921年后拓本。高1.98,宽0.89米。首为弧形,下刻一龛,龛下刻阴文篆书“上为孝文皇帝造九级一躯。”碑文正书28行,行34字有界格。刻于北魏正始元年(504年)正月七日。碑文下端刻隋开皇五年(585年)游妙所刊的移碑记,正书28行,行9字。碑阴题名24列,能辨认的仅存10列,均为杨姓。因为该碑被发现时,它的下半部久埋地下,所以碑的上半部份多损泐,下半部份较清晰。《河朔访古新录》称为《比丘法稚与宗  相似文献   

20.
陈晓伟 《文物世界》2009,(2):40-44,66
2007年8月,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败虎堡村发现了一座辽代经幢,呈六面柱体形,残高0.18米,对宽0.27米,其余各边长分别为0.13米、0.075米、0.11米0.17米、0.16米。盖顶、身、基座不存嘲。该经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正文共十九行,每行仅存四或五字,残缺严重。首行为“佛顶尊胜”四字,题记为“大辽国山西云和尚僧行该、口座僧志的、口麈沾影”,幢文共计84字。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