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何宏 《文博》2012,(2):50-53
博物馆工作重心向公众服务意识的强化,告诉我们博物馆服务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对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观众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博物馆只有真正重视观众、研究观众,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博物馆观众的需求、心理、行为、学习模式等进行认真、细致、多角度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调查数据,以不同形式和特点的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才能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观众,达到融入现代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应用已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也为文博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基本满足了提升博物馆服务观众的能力与效果,本工作以博物馆观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描述了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观众服务领域的几种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3.
叶虹 《丝绸之路》2014,(6):69-70
观众是博物馆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观众的有无、多少直接反映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因此,吸引并服务于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博物馆应根据老年观众的需求和行为特点,完善对老年观众的各项服务。对首都博物馆的相关调研显示:老年观众多在上午与家人、亲属结伴参观,大多对历史和艺术有兴趣,愿意参观博物馆组织的特展,充足的休息座椅、良好舒适的参观环境和干净且位置适宜的卫生间位列老年观众参观需求的前三位。  相似文献   

5.
马萍 《东南文化》2023,(6):162-168
近年来,随着深度老龄社会的来临,我国博物馆开始将观众研究对象聚焦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然而,无论是博物馆业界还是学界,已有研究普遍缺乏对于老年观众这一群体需求特质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博物馆老年观众服务需求-供给层次”理论模型,不仅可对老年观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内涵进行阐释,而且可以对博物馆服务供给结构中与不同需求层次相契合的服务对象、内容和目标的具体含义予以界定。我国博物馆高质量老年观众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构建以老年观众社会/文化参与为目标的三层次服务内容体系,在赋权增能中惠及全体老年人,培育老年观众的主体性,形成“自助-互助”式服务形式,并且加强机构间协同合作,实现组织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除了一些特展外,中国的博物馆大多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与国外博物馆的情形,有天壤之别。中国人为何不愿意走进博物馆?有一位观众回答了这个问题: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走进去难免有距离感。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博物馆多年来坚持利用多种形式的调查,多渠道听取观众意见,获取了大量有益的信息,由此而引发了作者对博物馆社会功能、服务意识、宣传工作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冯慧 《丝绸之路》2014,(10):69-71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免费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到博物馆感悟文明,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随着观众结构层次的变化,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出现在了博物馆。本文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观众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作了具体研究和分析,论述了博物馆该如何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并强调了服务工作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魏敏 《东南文化》2012,(2):119-123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体验。文字风格和形式设计影响着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文字的阅读行为。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展览策划和文字撰写的前提,是构建"高效"的博物馆展览文字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相似文献   

10.
申宪  何刚 《东南文化》2002,(11):64-67
观众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博物馆的陈列应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工作应全心全意地为观众服务,博物馆应美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发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化品牌,吸引、陶冶和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博物院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博物院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观众调查,目的是了解观众的自然特征和参观态度,以及对博物馆配套设施的评价.调查数据的分析利用,对了解观众需求,改进博物馆展览水平,以及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中国博物馆的名称、种类及其服务内容的关系,探讨服务内容的定位、发布,以及服务意识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进步依托于理论的成熟,但是目前学界有关博物馆观众这个定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以往有关博物馆观众的若干流行定义进行了质疑和辨析,同时对博物馆观众的定义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理解,即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文章结束部分进一步对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体验以及人的集合体等信息点进行了必要的深化补充。  相似文献   

14.
苏文涛 《丝绸之路》2010,(16):82-87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公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博物馆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公众的地位是被动、消极的。然而,当代博物馆观众的需要正从内容的满意、理性的满足上升到对形式的满意、感性的满足。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5.
赵爱军 《丝绸之路》2022,(2):165-170
从博物馆每年的游客量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到博物馆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随着公众需求的变化,博物馆的功能也逐渐从当初的只注重文物藏品的收集保管到既注重文物藏品,同时也注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的首位职能。在新时代,不断提升博物馆观众的吸引力和满意度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命题,本文主要以天水市民俗博物馆为例,通过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与科学分析,来总结博物馆观众群体的状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且通过博物馆业务实践来探索增强博物馆吸引力和观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天舒 《神州》2013,(7):226-227
结合产品本身功能特点分析产品在外观造型和在色彩搭配上的设计以及产品外表面的处理运用上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对观众心理以及需求入手,在产品设计中追寻设计的必须性,色彩搭配的亮点性。综合这些去探讨产品设计中哪些因素会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使产品自身设计要求内涵与人们的审美和需求高度融合,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观众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进而再在需求的产品上对色彩分析,做出最为引人入胜的色彩搭配。这样才能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即需求的设计得到充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免费开放后,前来参观博物馆的观众人数逐年增多,观众构成类型逐步多样化。如何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标准。本文通过对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观众构成和观众意见调查分析,探讨博物馆在提升服务、发挥职能方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讲解员与观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著名演讲家李燕杰常说:“听众就是演讲家的上帝。”那么,对于讲解员来说,观众就是讲解员的上帝。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好讲解工作,使观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就涉及到讲解员与观众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张婧文 《东南文化》2023,(6):154-161
伴随“公众转向”的持续深化,博物馆由原来的粗放式服务逐渐转变为以个性化、去中心化、实时化、智慧化为导向的精准式服务。大数据范式下,数据挖掘、云计算、海量储存、智能推荐等新技术的发展,虽然为博物馆“全样化”获取观众数据、精准识别观众需求、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高效化带来了机遇,但也呈现出理论转化不及时、技术不成熟、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安全隐私等规范原则尚待确立等多方面问题。博物馆在观众研究中应用大数据,不能以此取代以往的研究范式,而应将其作为辅助性工具,在以算法挖掘出的数据规律的基础上,回归博物馆学研究的理论体系,解释其本质层面的因果关系,推动应用层的拓展和创新,服务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博物馆出现至今,其观众的结构已扩展到包括各个年龄层以及各种行业。随着这种变化,以展品为中心的展示形式也转移到注重体验的展示形式。从体验的特点入手,博物馆吸引观众的手段也需相应地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