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4,(3)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永乐大典》条,除著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抄本外,尚有一条:《永乐大典》……明抄本存二卷六百八十三至六百八十四~①此本藏于大连图书馆。考察不同时期《永乐大典》存世卷目表~②,均未有卷683、684的记载。若此抄本确为《永乐大典》卷683、684的传抄,则其价值不容小觑,对《永乐大典》内容及流散的研究,弥足珍贵。然仔细考查比勘,此"明抄  相似文献   

2.
马泰来 《文献》2006,(4):104
近读《〈永乐大典〉研究资料辑刊》①,收有张升编"《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编者称该表"是在张忱石先生《永乐大典史话》附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又参考了……《〈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五经大全》(154卷)、《四书大全》(36卷)《性理大全》(70卷)与《永乐大典》(22877卷)同僎成于明朝永乐年间。虽然这三部大全,无论从卷帙上,还是内容上,都无法与堪称图书史上一绝的《永乐大典》相提并论,但它作为以“大全”形式出现的文献,在文献学史上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9,(6)
重庆图书馆藏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十二卷,实为《永乐大典》辑佚本。其证有三:其一,《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此书系"四库馆抄出",《永乐大典书目(残本)》著录"杨简《春秋传》";其二,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中僖公、襄公合三十五年经传皆阙,而这是《永乐大典》辑佚本《春秋》经解著述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其三,更重要的是,《永乐大典》残卷今存《慈湖春秋传》原文十一条,而此十一条皆在郑氏注韩居抄本中,文辞几乎全同,仅有数字讹脱之异。特别是郑氏注韩居抄本所载双行小注,尤为其从《永乐大典》辑抄的确证。同样是《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四库馆抄出"的敬铉《春秋备忘》,亦当为《永乐大典》辑佚本。  相似文献   

5.
正《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奉明成祖朱棣命而编著。全书22870卷,11095册,3亿7千万字。惜当时书编成并未付印,只有二抄本分别为正本、副本,各自保存在文渊阁和皇史宬。清代,《永乐大典》正本藏乾清宫,副本入翰林院,后不幸乾清宫失火焚毁正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副本又遭焚毁和劫掠。致《永乐大典》今国内外仅存400册,其中收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编纂的,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凡11095册,经明末清初战乱及1900年八国联军焚劫,绝大部分已被毁,现仅存世八百余卷。《永乐大典》在编纂之初,明成祖即告之主修官解缙,编纂此书要秉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宗旨,故《永乐大典》包括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经、史、子、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地方志存目校订一则廖盛春《永乐大典》卷二千三百三十七至卷二千三百四十四为《梧州府》,辑录总地志及梧州府辖地的图志等记载该地自然和社会各种情况,其所征引的书籍计数十种,多为今已不易得见的古籍,有的是早已成为绝响的宋、元图志。其中引录有《古藤...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4,(2)
<正>一、《永乐大典》录《世说新语》的数量今《永乐大典》共录《世说新语》(以下简称"大典本")142则,其中第139(《排调》42)"桓豹奴是王丹阳外甥"则(卷七七五六)与第7则(卷二九四九)、第112(《品藻》28)"王右军少时"则(卷一一○六三)与第51则(卷一一○六三)、第48(《品藻》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则(卷一一○六三)与第136则(二○三○八)重出,实际辑录为139则。在这139则中,  相似文献   

9.
《永乐大典》概说崔文印(一)一部空前的大类书《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又凡例、目录六十卷,全书分装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类书达到了如此宏大的规模。例如唐代...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4,(3)
<正>《永乐大典》(下文简称《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11095册。嘉靖末年,宫禁失火,明世宗为防备不虞,命馆臣重抄一部,历时五年于隆庆元年(1567)抄成,《大典》于是有永乐本、嘉靖本两部。明亡之后,永乐本不知所踪,一般认为是毁于明末战火;嘉靖本也没能逃脱被毁散佚的厄运。入清以后,由于官员监守自盗,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已丢失1000馀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嘉靖本《大典》惨遭劫  相似文献   

11.
《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事目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明朝与前代的行政区划。现存《连筠簃丛书》所刻《永乐大典目录》与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永乐大典目录》在这些行政区划的著录上存在部分的偏差。而刻本与抄本目录所载事目相同之处,也不意味着《永乐大典》正文便是如此,还应思考《永乐大典目录》与其正文的名实相符问题。因此,对于《永乐大典目录》中行政区划事目的勘误,可以从刻本、抄本目录“共误”之处入手,分析其中的行政区划单位错误与行政区划名称错误。从而进一步考察刻本、抄本目录各自的问题,由此深化对于《永乐大典目录》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永乐大典》辑得金代21人90首诗,为《中州集》、《全金诗增补中州集》、新编《全金诗》等失收。  相似文献   

13.
编纂于明初的《永乐大典》,征录地方志在1000种以上。许多方志久佚于世,赖《大典》得以重现。本文作者自1987年开始对现存797卷《永乐大典》中的方志进行辑考,共检得宋、元、明初方志780种,约5400条。这些方志尽管多是零章片简,但对于研究古代经济文化、地理民俗,了解方志学发展变迁,以及辑补古代方志,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自卷一三九六五至一三九九一,凡二十七卷,收戏三十三种,但后来仅存三种。钱南扬先生对这三种戏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作了校注,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永乐大典戏三种校注》一书。笔近读此书,深感功力之深、用心之细、校注之精审,实在值得后辈学习。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地方笔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一并提山来,请人家教正。  相似文献   

17.
一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的残本《永乐大典》中,所存《宋会要》引文107篇,除去非宋代事而《大典》误标《宋会要》书名的4篇外。其余103篇,本人已据以写成《宋会要辑稿校补》一文,收在《宋会要辑稿考校》中,共补佚文44篇,校舛误者59篇。1984年,中华书局又将搜集到的残本《永乐大典》67卷影印出来,因得接续取校。共得《宋会要》引文18篇,其中17篇见《宋会要辑稿》,一篇虽不见于《宋会要辑稿》,但《辑稿》中却有出自《永乐大典》他卷更详细的复文,所以没有辑补的必要。这次校勘的主要收获,除校正一些文字上的舛误外,还搞清了《辑稿》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明初所修《永乐大典》,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它汇集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古籍,特别是宋元人的著作最多。清代学者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书名、方志编修源流和其他文献资料的佐证,《永乐大典》收录的《旌川志》应该是宋代绍熙年间李瞻编修、绍煕三年谢昌国作序的八卷本的《旌川志》,此志早已亡佚。李瞻所著的《旌川志》是安徽旌德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其内容具有开创性价值。《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4条《旌川志》佚文。笔者从现存安徽方志中查找到21条李瞻《旌川志》佚文,作为对该志佚文的补辑。这些佚文包括19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料,2条经济类资料。这些佚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存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徽州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时间线索可知,《永乐大典》收录的《徽州府新安志》应该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朱同的《新安志》在《永乐大典》中有三个书名,《永乐大典》存在着著录文献不严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记载:“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至元)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按:元至元十四年所立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而非“山南江北道”。1.辽宁省图书馆今藏有清文廷式由《永乐大典》辑出《经世大典》(抄本),其“官制·肃正廉访司”条(辑自《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九,今本《永乐大典》不存)记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十三年十二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