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沈融一、问题的提出,亦作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铁矛。之得名可上溯到汉代,据刘熙《释名·释兵》记述:“矛长丈八尺曰,马上所用,言其,便杀也。又曰激矛”①。不过,从有关文献来看,汉魏时期矛是很少称的。《三国志》有不少武将骑马持矛战斗的记载,如《...  相似文献   

2.
<正>熟悉《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张飞的兵器是"丈八蛇矛"。矛头部位都是弯弯扭扭,其状如蛇,让人一看便映入脑海,终生不忘。然而仔细一想,这种造型毫  相似文献   

3.
1983年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M5出土1件形制奇特的青铜兵器(图1),因其器身有“吴王夫差自乍用铍”八字错金铭文而引起轰动。张舜徽先生释“铍”为“(矛昔)”之异文,读若“笮”、训作矛,故该器被定名为“夫差矛”。其实早在1977年就在安徽贵池的春秋晚期窖藏坑中出土过一体形制、大小、花纹与夫差矛几乎相同的铜兵器(图2),只是没有铭文,此器也被定名为矛。但是这两件兵器与常见的矛不同,一是长度比普通的矛长一倍左右,二是形状更象剑而不象矛。这种形制似剑、装法如矛、功能介于剑与矛之间的武器,应命名为铍。文献中关于铍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十七年和昭公二十七年。《说文》释铍为“剑如刀装者”,意甚不明。汉晋以后文献中几乎不见“铍”字,因此铍一直未被辨认出来。1979年至1981年秦俑1号坑出土了  相似文献   

4.
古殳研究     
古青铜兵器是我国青铜器中一个很大的门类,《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的记载。而兵器中有很多待进一定研究的问题,如属五兵之一的殳,它是一种不同于戈、矛、戟、钺的特殊兵器,其名见于《诗经》《周礼》等古籍过去由于未见自铭的实物,各家解释不同,并有种种推论,究竟何如呢?  相似文献   

5.
韩智慧  杨艳成 《文物春秋》2020,(3):91-93+2+97
1984年,定兴县南旺村发现两件有铭铜兵器,后入藏定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分别定名为"燕王喜戈"和"燕王喜矛"。经与《殷周金文集成》中收录的燕王兵器上的铭文进行对比,认为这两件兵器应为"郾王■"兵器,应定名为"八年郾王■铜戈""八年郾王■铜矛"。由铭文中的"八年"纪年推断,郾王■即燕武成王。  相似文献   

6.
沈融 《文物世界》2002,(3):61-62
铍是东周秦汉献所提到的一种作战兵器。铍为何物,《说》、《玉篇》皆释“大针也。又剑如刀装”;《方言》谓“锬,谓之铍。郭璞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释颇令人费解。20世纪70年代,经日本学林巳奈夫先生考证,一种似矛而无銎、似剑而无首的单尖两刃青铜小刀恢复了自己的专名——铍。70年代末、80年代初,秦俑坑16件带秘长铍的出土把青铜铍的研究推上了高潮,数年间论辈出。  相似文献   

7.
研究《三国演义》中的神秘文化,是揭示这部现实主义巨著艺术魅力不可或缺的课题。我们虽不能将其神秘文化过分夸大,但也不能不正视神秘文化在其中的突出位置和重要影象。本文拟就《三国演义》神秘文化的主要形态、艺术表现及其文化功能进行一些探讨。一、神秘的传统文化我国三部古典现实主义小说都有神秘文化的影象。如《水浒》开篇,有“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被说成是龙虎山伏魔殿黑气金光锁镇的天罡星和地煞星;《红楼梦》主角贾宝玉被指为女娲炼石补天的鲜明莹洁的石头;而《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辽阳博物馆藏一件战国有铭文兵器,长14.5、宽3.4厘米,圆筒形銎,骸上一孔,脊隆起,有凸棱,脊两侧有血槽。狭前锋,尖锐。矛体剖面呈菱形。骸中部双面刻篆书铭文,1977年出土于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喇嘛园。《辽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集》中认为该件铭文兵器为铜矛,一面4字为“口徒杜阳”,一面为“衍”字。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1,(7)
正1962年,云南省博物馆在云南石寨山遗址发掘并征集到一批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古代青铜兵器,年代大约在西汉时期。其中一件阔叶形青铜矛头,整体为一青蛙造型,蛙身为矛头,蛙首及爪为矛銎。蛙双目圆睁,两前肢弯曲成双环耳,两后肢下蹲作起跳状;  相似文献   

10.
苏鹏力  陈飞 《文博》2006,(4):84-87
剑及剑术的兴起(一)剑是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或进行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自古以来就和刀、矛、戟、矢并称为“五刃(五兵)”《说文》曰:“剑,人所带兵也。从刀佥声。”《释名·释兵》解释:“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三国故事的戏剧和曲艺(以下簡称戏曲),人們就不期而然地联系列罗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国演义》,这恰好說明两者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近来有些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却因此把三国故事的戏曲說成是胚胎于《三国演义》小說,說戏曲中的“尊刘貶曹”的思想观点,也是承继《三国演义》的衣鉢。这話未免武断,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应該承認三国故事的戏曲和《三国演义》小說,確有着深厚的血緣,但如果因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吴国后期都城——“吴大城”(又称:“吴越城”、“阖闾大城”),主要借重于《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其中又推《越绝书》为冠.《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载:“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先后出现城门名称为阊门、娄门、平门、蛇门、巫门、地门、近门,胥门、齐门等.  相似文献   

13.
《文物春秋》2020年第3期刊载韩智慧、杨艳成先生《定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八年郾王■铜戈、铜矛》一文公布了燕国带铭青铜戈、矛各1件,其中八年郾王■铜戈铭文中原释为"造"的第五字可隶定为"■",读为"作",原释文中缺释的两字可补释为"■(单)佑"。"单佑"为燕地名,在燕兵器铭文中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元明清文学研究生,把《明诗纪事》(六)张溥条下陈贞慧《山阳录》一段话问我。原文如下:天如文丰蔚典赡,兼家丞、庶子之长。崇祯丁丑,余与仲驭、朗三诗酒娄上,见其实客辐辏,帷如云,口授吟谣,手校坟典,筝歌赏笑,五官并应,绝叹为二刘更生。他问“家丞”、“庶子”及“二刘”各为何人。我只知前二者为官名,但不知所指何人;“二刘”只知指汉代向、歆父子,但未闻其“五官并应”。于是我查《明史·文苑传》,无所得。又拟查张溥所辑《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因事未果。当夜睡在床上,忽然想到何不查一下《佩文韵府》、《渊鉴…  相似文献   

15.
《集成》著录传世之"安右矛"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戟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其特点是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和横击,所以《诗经·秦风·无衣》说:“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而所谓门戟,即宫庙,官府以及显贵之家的门前所列的戟,是作为仪仗用的,因此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外物竟关身底事,谩排门戟系腰章”的诗句.在门前立戟的历史悠久,《周礼·天官·掌舍》中就有“为坛遗宫棘门”的记载,郑玄解释说.“棘门,以戟为门.”当然以戟为门与唐代的门戟仍有区别,但我们可以看出戟和门很早就有联系.到了汉代,出现了专门播放兵器的架子,张衡《西京赋》在描写都城中高官贵族之门时说:“武库禁兵,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在当阳桥头跨马提矛,一声大吼吓退曹兵,被传为千古佳话。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传奇”,可是,在5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年仅20岁的志愿军战士郑起,在抗击“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中,却创造了一把军号退敌一个营(包括8辆英军坦克)的战斗奇迹。为此他荣立特  相似文献   

18.
1925年9月,上海《时报》发表了《长江下游九县治江会议靖、如代表的宣言》一。章矛头所指是名实业家张謇及其准备实施的“治江计划”,而章的作是靖江的一位教师,名叫刘藕Ling。  相似文献   

19.
1934年左右,上海有所谓一折八扣书出售,即定价一元的,一折成为一角,再加八扣,八分钱就能购买一书。首创此举的,是上海福州路望平街口新文化书店的主持者范某,他把《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旧体小说,  相似文献   

20.
论秦俑军队“长矛手”及其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军事历史与军事理论专家T·N·杜普伊说:“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劈刺式和投掷式”,由此决定了兵器时代的基本战术形式.冷兵器时代,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把战士分成射击手和长矛手,分别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