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成大在桂林两年,留下了数十首诗歌,这些诗歌描写了秀美的桂林山水,记载了他在桂林的交往活动,体现了浓厚的归隐思想,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失意情怀,展现了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同时,这些诗歌呈现出明畅自然、清新婉丽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肖瑾 《神州》2011,(2):10-10
桂林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桂林石刻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它是传承桂林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在桂林石刻的传承和发展中,方信孺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方信孺在桂林留存石刻24件,号称桂林石刻第一人。他钟情于桂林山水,为传承发展桂林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汉代画像石刻,以山东、四川、河南等省出土的较多,尝试论其故,认为这与当时这些地区的经济、政治背景有密切关系。石刻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汉代的石刻艺术记录了当时的阶级生活、劳动者与寄生者、被剥削者与剥削者的不同形象。这些石刻艺术有血有肉,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不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这些石刻画像是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资料,它可做为古代文献的证物。  相似文献   

4.
独秀峰南宋"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的发现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尽人皆知的口头禅,是桂林旅游的重要品牌。它源于800年前刻于桂林独秀峰读书岩口右上方的南宋人王正功的诗句。这一石刻诗句,对研究桂林地方史、旅游史,对桂林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足道教石刻人物历来关注极少。本文对大足南山道教石刻中宋代昌州军州事何格非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梳理,可见其为道教文化的崇尚者,对道教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是大足道教石刻在南宋绍兴年间兴盛不可忽视的人物。研究其生平,对于地方志研究、宋代诗歌等研究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调查和科学分析,确定宁波庆安会馆石刻(雕)病害的种类和形成的原因,认为出现这些病害的主要诱因是水质入侵,只有解决了这一诱因,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石刻(雕)的风化。设想采用清洗、加固、修补、灌注、防水等工艺与防护性措施,保护这些石刻(雕)构件的外观和结构,延长石刻(雕)构件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区现存主要铭文石刻及其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最早的文字石刻应是利用天然石块或石壁刻成 ,并没有为刻铭而对岩石进行形状加工。秦代以后 ,依照铭目与用途的不同 ,逐渐分化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固定外形的石刻类型。这些外形式样有些出自建筑构件 ,有些来自实用器物 ,有些受外来文化影响 ,从而形成今天能见到的各类古代铭刻。由于铭文是石刻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各类石刻的铭文因用途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而有了形制间的差异 ,有些特殊的铭文文体仅限于某一种形制的石刻 ,如碑铭 ,墓志铭等 ,因此根据不同的形制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历代学者对石刻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安宁温泉摩崖石刻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从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的集中性、历史性、史料性、艺术性出发,对摩崖石刻与温泉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石刻,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纪录着人类的历史,也承载着人类思想、社会发展等诸方面的脉络,具有历史和艺术两大价值,又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庐山,这座千古文化名山,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钟灵流秀的自然风光而称甲天下。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其壮观的景色,以诗歌或纪游等形式留下了遍及全山的石刻。以丹崖镌金,铁壁染翠,为后人提供了认识过去、展望未来的文化资料。本文试以庐山石刻的分期特点、地域分布,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探讨。一、庐山石刻的时代分期“庐山”一词,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史…  相似文献   

10.
项侃 《风景名胜》2010,(8):48-49
钱币速览→第五套人民币20元 第五套人民币有个特点,即背面都用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极具代表性。 在20元人民币上,选取的是桂林山水——漓江。桂林山水是根据实景画的,与实景相差无几,但景色中的竹筏却是PS上去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桂林的古塔     
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人称道。桂林作为历史化名城,人景观也特别惹人注目。且不说那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就是点缀各风景区中的古塔,也为大好风光平添许多情趣。桂林之有塔,至少可以追溯至唐代。在名风景区芦笛岩前的一堵石崖上雕凿的一对浮雕石塔,就是唐代留下的作品,其形象与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在石壁上的唐代浮雕石塔十分相似。唐代浮雕石塔在桂林西山风景区的龙头峰也有一处,塔面朝北,共五级,是典型楼阁式塔。这些浮雕石塔是当时建在寺庙中的佛塔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四川、重庆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即著录了《四川金石志》《成都金石志》《潼川金石志》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四川历代碑刻》《巴蜀佛教碑文集成》《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大足石刻研究》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利用这些文献辑得宋佚诗127首,补充作者44人,又校正补充字句题序若干。  相似文献   

13.
流散石刻文物是相对于馆藏石刻文物而言的概念,指散落在中国广大城乡社区聚落和郊野田间的石刻文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散落于城镇乡村的大量石刻遭到了严重破坏。在全社会都关注文物保护的今天,这些石刻的命运却令人优虑。它们大多不是名家手迹,记载的多是民间生  相似文献   

14.
《广西富川石刻集》一书收录了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北宋至民国时期的154通石刻,本文从基层政区变迁、地方社会控制与山区开发、地方交通与门楼建筑、地方文教治理四个方面,大致勾勒了北宋以降富川历史的变迁脉络,揭示了这些石刻资料蕴含的文献价值与文化内涵;该石刻集为南方丝绸之路与潇贺古道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四川南部泸县南宋石室墓中发掘清理出的人物浮雕石刻上能找到大量结饰造型。其中仕女石刻与武士石刻上的结雕刻最为精细,最具特色。这些结饰在造型上、数量上、位置上的不同安排,塑造出石刻人物的不同风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结饰在南宋时期的特独风貌,更为南宋时期中国结饰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马文邹 《神州》2014,(17):46-46
邹城市铁山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邹城市南北朝时期四山摩崖刻石的典型代表。本文对石刻的位置面积、刻石的历史渊源及石刻的书法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对于了解和研究铁山摩崖刻石概况及南北朝时期的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齐扬 《文博》2005,(4):7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尤其顺陵、桥陵、乾陵石刻是其典型的艺术体现。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陵前石刻现存有34件,石走狮和天禄是其中的精品。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石刻总计124件,内城东、西、北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控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陵园石刻更富于写实性,堪称唐陵石刻艺术之冠,陵园现存石刻50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珍贵文物长期遭受着自然风化和破坏,大部分石刻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8.
丹阳六朝陵墓的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陵墓的石刻,在整个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丹阳六朝陵墓的石刻,在六朝陵墓石刻中,又独放异彩。在丹阳附近,有齐、梁两代陵墓十处;陵墓前面,都有石刻麒麟(天禄或辟邪)以及神道石柱等石刻。这些石刻,离现在已有一千  相似文献   

19.
何曰愈《退庵诗话》选录的蜀地诗歌,作者身份不一,内容多样,有一定的文献与文学价值,有的或许可作校勘辑佚之用,有的展现了一些蜀地官员的部分业余生活。不过这些诗歌摘录的准确度可能还有存疑之处。《退庵诗话》对于蜀地诗歌并不仅仅是单纯选录,有时会在诗歌前介绍作诗缘起或蜀地风貌风物,这些蜀地诗歌大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跟介绍性文字互相印证。何曰愈有时也会点评一些蜀地诗歌,这些点评,大致符合他的一些诗学主张,但有些点评也有值得思索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续在福建泉州发现了二百多方元代印度教石刻。这些石刻作为我国在本土惟一发现的印度教寺遗存,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印交流最直接和特别的例证之一。石刻图案取材印度古老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故事,以大神毗湿奴与湿婆及他们的各种化身为故事蓝本,有着浓厚的印度风味,但仍融合了一些中国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石刻创作者在以印度教题材为蓝本的雕凿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融入了中国美学观,不仅使石刻别具风情,而且有助于推断石刻创作者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