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房屋按揭贷款中的法律关系,明确了地震毁损房屋的按揭贷款的法律责任应由受灾人承担。但现实中受灾人不具有承担能力,执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发生冲突,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解决措施不具有可重复使用性。有必要通过完善配套保险法律制度、建立国家巨灾风险专项基金、建立灾难法律援助制度、引进个人破产制度等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
李明泽 《神州》2014,(3):200-200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法律相互影响,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有相互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与英美国家相比,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和漏洞,本次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英美法系国家的沉默权制度,研究其制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以笔者的绵薄之力,为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办学校的法律主体地位一直未有明确,给民办学校的设立、发展、变更与清算、税收等的程序带来一系列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本文在分析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商事主体角度探讨民办学校纳入其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死刑制度作为人类法律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刑罚的同时,也是最为严酷的,它是对人生命的一种剥夺。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法律发展的最高峰,死刑制度不论是在适用范围还是适用的程序上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完整的制度结构。在保证法律威慑性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同时,更加看重刑罚在进行时的文明性。本文通过对唐代死刑制度的罪名和适用对象以及影响死刑制度的适用观念进行分析,并结合唐代死刑适用制度的相关程序,希望为我国现代刑事立法中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西汉时期的春秋决狱,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司法裁判方式。它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决狱重视法律原则,注重法律的主观因素、法律的灵活性和法律适用的社会基础,它所蕴涵的司法价值和理念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强制医疗关系是医患法律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种,且争议较大。笔者由"肖志军拒签事件"引出本文核心问题:我国医疗机构在特殊情况下的强制治疗权及其适用。而我国关于强制治疗权的立法条文简单,观念陈旧,不能完全规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形。在考察和比较了国内外关于强制治疗权的观点及相关规定后,指出我国关于强制治疗权的立法现状与不足。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完善我国医疗卫生相关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并分析和探讨如何适用医方的强制治疗权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古物"概念在中国法律中起源颇早,在中华民国时期广泛使用,是我国现行法律"文物"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对中国历史法律法规中"古物"概念的发展脉络作了细致勾勒,并与现行法律法规中"文物"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探讨了世界其他国家法律法规中仍在使用的"古物"概念,认为"古物"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法律概念,其关于古代文化遗物方面的合理内涵已为"文物"概念所吸收,"文物"概念在此基础有所扩充和发展,更加适合当今形势下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关乎公权力的配置与私权利的保障。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现代刑事诉讼越来越注重人权保障和程序正当,其程序设置和制度构建也越来越精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刑事犯罪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新刑诉法便应运而生。本次新刑诉法的修改幅度较大,其中关于"简易程序"的修改是一大亮点,以下是笔者对简易程序适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强 《神州》2011,(1):61-62
以刑罚手段规制公共卫生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公共卫生法律关系,维护公共卫生管理秩序的有效方式。刑法要实现其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共卫生管理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法益的价值目标,必须以规范完善的公共卫生刑法制度为首要基础。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危害公共卫生犯罪的内容,是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公共卫生刑法制度不够完善,对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刑法与公共卫生法律制度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概念的模糊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罪的刑法体系性不强,内容不够明确,在法律适用和理解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刑法的统一适用和权威性。诸如表现在界定公共卫生犯罪的内涵,处理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与关联犯罪所保护法益的交叉关系,明确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内容,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与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合理设置刑罚的种类及幅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危害公共犯罪必须按照我国现有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完善其自身的刑法体系,准确界定危害公共卫生罪所要规制的内容。本文旨在以公共卫生基本概念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立足于构建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体系,结合危害公共卫生罪关于危险犯的规定,谈谈笔者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孙吉伟  缪志岫  张强 《神州》2013,(2):146-146
代孕于七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开始广泛流行起来,目前也已悄悄的进入我国,大多数人对这种行为都予以了谴责。为了使"代孕"受法律条文的保护,首先要做就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来制约"代孕"这一行为;以及明确代孕行为的法律含义;进行代孕行为的孕妇与委托孕妇生育的人,他们之间的合同关系;如何鉴定他们的法律资质;当代孕孕妇生育后,亲子关系如何确认。  相似文献   

11.
赵磊 《神州》2013,(8):166-167
犯罪构成是我国借鉴苏联的一项成果,但在实践中已经融入了我国的法治精神。但是对于犯罪构成的性质却存在很大争议,由此形成了"法定说"和"理论说"。笔者对这两种学说进行分析,得出其理论漏洞,根据哲学理论指出犯罪构成兼具理论性与法定性。此外,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将犯罪构成作为一种具体适用三段论时的法律工具,并且这一概念无需写入法律条文中。  相似文献   

12.
概念梳理是研究的基础。目前国际社会影响最大的法律文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所定义的"文化遗产"概念所指对象范围大体对应于我国《文物保护法》的"不可移动文物",即建筑(群)、遗址等,这与概念产生的背景因素相关——正是社会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公众对"公共遗产"的关注,注重对建筑类遗产的保护。而我国现在所广泛运用的"文化遗产"概念,则在《公约》等文献理念的基础上,体现出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语境下,"文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呈现延展态势,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关于"文物"的表述与国际公约、他国法相比较,既有吸纳借鉴,又有内涵和外延的差异,最为关键的是,国内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关于"文物"的表述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这为文物法的适用带来了困难。"文物"的法律界定直接关系到整个文物法律体系的构建。可以预见,"文物"概念或以三种方式为未来的文物保护法所规定,即:保持现有法律表述内容不变;拓宽"文物"保护范围和价值的描述;以大"文物"("文化遗产")概念统辖现行文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4.
近期,"断供门"成了国内各媒体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断供门"就是早几个星期传说的,深圳用住房按揭贷款购买住房的居民,由于房价下跌得太快而不再归还银行按揭贷款的事件。根据这种说法,如果对"断供潮"不加阻止并让其向全国蔓延,那么不仅会危及国内商业银行的安全,也会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及中国经济的危机,因此,政府应该迅速调整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政策,阻止这种"断供潮"在全国蔓延,以此来保卫中国50年来经济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动向     
重点房货首付提成传言惹争议就在各地商业银行纷纷提高房贷按揭成数之际,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拟推新的按揭政策以彻底打压房价,新政策的核心是将购房首付款比例从目前的最低2成,提高到4至5成。此消息引起舆论哗然。显而易见,房贷首付提高至5成的传闻,在如今  相似文献   

16.
陶广杰 《风景名胜》2020,(2):0312-0313
土壤污染导致我国可利用土地更加稀缺,土壤污染修复问题刻不容缓。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土壤污染修复的立法并不完整,导致土壤污染修复责任主体难以认定、土壤污染修复责任的承担规则难以适用、土壤污染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难以确定。文章从案例入手,对土壤污染修复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探析,提出健全土壤污染修复法律责任主体制度、土壤污染修复责任应合理适用溯及既往原则、细化土壤污染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相关规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互联网+"属一个新事物,尚未形成良性发展的博物馆互联网+产业,结合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在现实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本文试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法的角度阐述法律对博物馆互联网+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叶金方 《沧桑》2008,(5):90-91
在我国,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能否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宪法能够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的直接适用必将有助于我国宪法由静态变为动态,真正成为"活的宪法"。围绕此观点,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普通法上的控诉状源于私人向王室司法权威的喊冤(控诉)行为,存在于13世纪中期到14世纪后期百余年间。控诉状有着与令状不同的概念、形式和适用情形。在"王室司法地方化"的背景下,以令状制受限为契机,控诉状的应用逐步扩展到民事领域,为地方民众提供了全面的王室救济,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法律制度;它对令状制起到功能替代的作用,弥补了令状制的缺陷,并最终与令状制合流。控诉状制度对英国法律机制和实体法律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推动"国王和平"观念的转变,见证衡平和议会立法的兴起,并参与完善以"侵权行为法"和"契约法"两大分支为主的普通债法,最终完成对英国法的形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