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萍 《神州民俗》2007,(10):18-20
恩施“女儿会”是恩施土家女儿在华夏大地上彰显女性文化特征的一朵艺术奇葩,是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以歌为媒,自由择偶的节日盛会。  相似文献   

2.
赵婷  姚继中 《福建史志》2022,(4):35-40+72
自中琉建立封贡关系开始,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越过重洋,远播冲绳。时至今日,冲绳文化机体中依然保留了大量的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基因。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在冲绳的传承与重构进行梳理,深入研究其对冲绳文化的影响,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和重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上顺应信息化的潮流,积极开展文物数字化建设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升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效率,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全球化文化传播和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数字博物馆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对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并将文物的数字模型通过网络进行三维立体展示,打破了文化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因此,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资源和数字化管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以承德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描述了云帆月舫数字化复原和交互设计的过程;最后,总结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方式,强调了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跃 《民俗研究》2017,(3):150-156
四物游戏作为韩国代表性的民俗艺术可以从最初的祭祀活动中找到雏形,从田间的乡村娱乐活动到舞台剧院的民俗文化表演,其传播经历了从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的转变.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传播既要保持文化本体的主体意义,又要赋予文化本体更多的世界化基因.传播方式的推陈出新有利于主体意义的传承与文化价值的增值.探讨韩国四物游戏演变轨迹,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与再生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婷 《福建史志》2023,(5):36-41+72
明清时期,闽人三十六姓不仅是中国和琉球友好往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而这些来自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对琉球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也成为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构建对祖源地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出发,对异文化语境下闽人三十六姓民俗文化记忆的构建过程及当代价值进行探讨,试图寻找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在海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以期为今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及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重要场所,更是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主体,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使人们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因此,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肩负着光荣而又重大的历史使命,发挥好博物馆的文化信息传播水平和传播效率尤为关键。但随着信息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数字化信息传播成为当代主流传播形式,而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和模式也随着改变,所以对博物馆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研究和探讨至关重要,对博物馆成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双 《旅游纵览》2011,(3):155-155
<正>1.数字媒体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媒体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时代,数字媒体已经显现出它在媒体领域、产业领域以及文化构建领域的勃勃生机。1.1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  相似文献   

10.
在传播遗产地精神的各种方式中,信息技术是最新、最先进的,有利亦有弊。利用信息技术挖掘、解释、传播和延续遗产地精神,增进遗产地精神的交流和融合,是相关文化和遗产机构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在阐述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信息技术在传播遗产地精神中的作用、弊端、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带来了新的解读方式和传承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数字化的形式注重参与者的交互性,在精神层面给用户带来满足感,朱仙镇木版年画应打破现有创作传统与困境,重塑文化新形象。文章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概述、困境进行讨论分析,结合文化创新案例,提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美 《攀登》2023,(3):113-120
本文紧扣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出版数字化的核心要素,遵循主题出版呈现的规律变化,结合主题出版传播效果分析的四要素,探索并阐述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青海非遗主题出版传播效果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旨在实现以“可视化”路径生动地记录和保护青海非遗资源。这既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理念,又切合了“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框架下,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民俗文化财保护传承体系。在日本,"传播"是实现民俗文化财保护目的的重要环节,"传播即保护""传播促传承"的理念深入人心。就日本民俗文化财传播策略来说,一是以社区营造为重点,促进民俗文化财向大众传播;二是大力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在民俗文化财传播中的应用;三是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民俗文化财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和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勇 《南方文物》2004,(3):72-74,104
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域、民族或族群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传播、吸取和改造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立 《文物天地》2022,(S2):89-95
博物馆是公共教育、历史文化传播的重镇,近年来,公众文化消费持续升级,泛文娱产业百家争鸣,数字化生活滋补了线下社交的空缺地带……各种因素的叠加对博物馆策展和宣传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根据传播过程和性质的不同,文化传播可大致分为线性模式、控制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等,随着公众对文博事业参与度的提高,后两者更重视公众的意见反哺,更适应当下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笔者认为,新时代的文博事业需要借助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理论成果来指导实践工作,以成都博物馆“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为例,通过分析其意识之变、操作之变、效果之变和观众反馈之总结,归纳梳理文博事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人文化的传播新矩阵,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刘晓凤 《神州》2012,(32):25-25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拥有辽阔地域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多积聚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这就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的农村生活方式,各类农村民俗文化中包含着各自独特的韵味和涵义,例如赛龙舟、剪纸、陶艺、绣荷包等等,这些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农村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了继承与创新农村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维护和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努力将农村民俗文化得以保留,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急促推进的过程中,文化生态迅速变迁,民俗文化1不仅仅以消亡的形式呈现,它也不断糅合新的时代因素,发生进化、传播、发明及涵化,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民俗文化反哺机能始终在发生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注人本身,在本质上与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发挥是对立统一的。因而,努力激活或发挥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有效利用文化生态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和谐机制、创意资源机制、身体技术机制和心理认同机制等反哺的潜在维度,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关注农民市民化,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文化生态,因势利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朱晨晨 《旅游纵览》2023,(17):130-132
旅游景点的数字化复刻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旅游景点进行保护、展示和传播的方法。本文从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优势、案例和设计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优势,包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旅游景点的可及性和可观性、丰富旅游景点的内容和形式等。其次,介绍三个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案例,分别是敦煌莫高窟壁画、故宫数字博物馆和大理崇圣寺三塔。最后,基于沉浸式传播理论,提出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设计策略,包括优化交互体验、打造沉浸式虚拟场景、创造多感官体验、提供多样化数字内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