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与读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知识与智慧的宝库,书籍是通往光辉彼岸高扬的风帆,书籍是催人奋进的力量之源。对书籍无论发出多么热情的赞美,作出多么高的评价,也是不过分的。因此,每个有上进心的人,都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都希图通过读书,把自己的思想与情操、知识与素质、才能与贡献大大提升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我出生在书香世家。小时候,总记得父亲喜欢读书,经常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昏黄的灯光下翻看着各类书籍,那仿佛是他最放松快乐的时光。父亲偶尔会给我讲故事,也鼓励我自己去读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半床书”的故事。我家先辈中有一位做过帝师的大学士朱珪,朱珪去世,嘉庆上门吊唁,看到朱珪的宅子,哪像个一品当朝,  相似文献   

3.
胡海帆 《收藏家》2006,(9):20-24
二、寄存、购买李文田“泰华楼”碑拓书籍1939年,李文田“泰华楼”碑拓书籍也有寄存让归燕京大学的经历,燕大图书馆由此获得了一批珍贵善本古籍。李文田(1834-1895年),字仲约,一字若农,广东顺德人。清咸丰九年探花。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直官南书房。曾典试江浙,督学顺天、江西。李文田是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吴道《广东征文作者考》记载:“文田学问淹贯,名重海内,而不欲以文学见称。常思发摅忠谠,一救世敝,其谏修圆明园疏,世无传稿,略具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日之之见,曾首阐《兰亭序》非王羲之所书之论。喜收藏,尤其是金石碑拓和古籍善本…  相似文献   

4.
张丁火 《沧桑》2013,(1):39-41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历代国子监均有书籍刊刻,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就称为监本。本文对历代国子监刻印书籍的情况与监本特征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好书推荐     
《神州》2014,(10):101-101
<正>《毛泽东阅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出版以往介绍毛泽东读书生涯的图书大都着眼于他阅读的嗜好及从中所受到的启发裨益,而《毛泽东阅读史》一书则从书籍本身入手,以代表性书籍为线索,呈现了毛泽东一生的阅读历史。书中既有毛泽东阅读状况的整体概览,也有对具体书籍的细致描述,围绕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如何把书读"活"、如何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阅读生活。  相似文献   

6.
《史记索隐》是史记三家注中引书最丰者,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文献。前贤程金造认为《史记索隐》虽引征丰富,然规律未严,以致读者核检原书多有不便。文章通过对《史记索隐》所引四百多种书籍耙梳比对,整理出其具体引书体式四种十一小类,考得《索隐》引书规律四种:儒家经典及其他经典书籍之本书皆以书名、篇名出,不列撰者;传注之书多以撰者出,或附以书名、篇名;撰者无可考或无定论者,皆以书名出;凡不列书名、撰者,未言明引文出处者,皆以意取,而不直接引用原文。并据此为《索隐》述补引书凡例。  相似文献   

7.
读书     
《山茶》2011,(2):174-174
卢梭说自己本来有可能成为一位植物学家:”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哪项研究比植物学研究更适合我天然的品味。”写作本书时.卢梭厌倦社会,厌倦自己,唯有大自然让他获得了些许安慰。我们在书中看不到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身影,但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业余植物学家卢梭在这个领域投注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酷爱读书,并且是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攻书到底"。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他会反复读;对相同题材的书,他会把不同的甚至是相反观点的著述对照起来读;毛泽东读书还习惯"手到"并注重讨论。他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留下的批注,和写进论著的对于各种书籍的引用和评论,及在各种场合关于读书的谈话,已成为他思想智慧和文化个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你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文章。因此,有人提出的“博览群书不如读破一卷”的口号堪为读书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山茶》2009,(10):204-204
《坐具的文明》 家具是人类文明生活的必需品.其历史遗存都是文明的坐标;坐具又是家具中的原点.影响到其他家具的发展。本书收录了专业文章《坐具的文明》.以及每套各80件明清优质坐具。书中既可看到明式家具的简洁风雅,亦可一览清式家具的雍容大气。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总以为一进入学校就是在读书,他的生活就是读书生活。其实不然。很多学生是在读应试题目而不是在读书,是在试题堆里痛苦地挣扎而根本没有读书生活。选择自己喜爱而又有价值的书,“投入地读一次,忘了自己”,喜悦也好,悲哀也好,无限满足也好,充满困惑也好,在与书中伟大灵魂的对话中,情感升腾起来,精神飞翔起来,思想明亮起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也更有分量,这才是读书,这样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一般很少意识到书籍的力量,因为在我们日常工作的圈子里,书总是太过于平凡,以致我们并不怀着常看常新的感激之情,去注意它的新奇之处。阅读差不多已经成了一种身体机能,成了一种下意识动作。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摆在我们手边,早已是那种不言而喻与我们共存、伴我们共存的东西;我们拿过一本书来,总那么懒洋洋、淡然漠然,就像拿过来一件上衣、一只手套、一根烟、一件随便什么成批生产的大路货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凡是容易  相似文献   

13.
日本每年有好多种研究中国史的书籍出版,而我国研究日本史的书籍实在出版得太少了。万峰著《日本近代史》,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值得推荐。万峰同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南,根据丰富的日本史料,经过分析研究,对日本近代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部书的出版是我国日本史研究可贵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同书异名为命名者使用不同的摹状词为同一部书命名而产生;同名异书则是命名者为不同的典籍命名时选择了相同摹状词的结果.避讳、商业行为、个人喜好,以及称引书籍时的随意性均可能导致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则与四部典籍自身的类别属性密切相关.一部典籍异称的多少通常与该书影响力、流传范围成正比;而那些影响小、传播不广的书籍,更容易出现同...  相似文献   

15.
读书     
《山茶》2010,(1):170-170
《何枝可依》 本集所收.主要是李零的读书笔记。”读什么书?主要是闲书”,作者自问自答之,“笔记的传统是丛谈琐语.但此书不一样。我是借读闲书说闲话.冷眼向洋看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读书     
《华夏地理》2010,(1):170-170
《何枝可依》 本集所收.主要是李零的读书笔记。”读什么书?主要是闲书”,作者自问自答之,“笔记的传统是丛谈琐语.但此书不一样。我是借读闲书说闲话.冷眼向洋看世界。”  相似文献   

17.
读书     
《华夏地理》2013,(3):171-171
给人启迪的长城故事 “无巧不成书”。巧就巧在两个人都叫威廉,巧就巧在两个威廉都全程考察了中国长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两个威廉与长城的故事》。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书中,两个时空相隔百年的威廉,以他们考察探险中国长城的经历,向读者讲述了他们眼中过去和现在的中国长城,以及两个长城考察探险者非凡的经历和故事,揭示了中国长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8.
徐中远 《纵横》2013,(10):10-12
毛泽东终生酷爱读书,一生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因为从事图书服务管理工作,我得以看到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故居里的全部图书。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书共有近10万册,有的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阅读过保存下来的,大部分则是进城之后他根据读书需要用自己的稿费或工资收入逐步购买添置的。  相似文献   

19.
明磊 《福建史志》2010,(3):60-6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重视教育,倡导读活书。他在《怎样选书》中对选书、一读书和用书作了精辟的论述:(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干一个动作又干了一个动作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我国历史上人文荟萃的地区之一,历代藏书家和私家藏书楼很多。早在西晋时,钱塘(今杭州)人范蔚就"有书七千余卷";南朝梁时武康人沈约"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两宋时,随着雕版印刷术的蓬勃发展,图书的印刷量和私人藏书量激增,有些藏书家便建造了专用于庋藏书籍的房屋。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浙江出现了许多全国著名的藏书楼,其中除少数官阁藏书、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外,极大多数为私家藏书。这种私人建楼藏书之风,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以后。现在虽然迭经沧桑,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藏书楼幸存下来。其中,瑞安孙氏玉海楼不仅藏书楼本身建筑保存尚好,而且同一建筑群中的孙氏故居以及书房兼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