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利用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和联邦统计局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探讨近年来俄罗斯移民尤其是劳务移民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从事行业以及中国移民在俄罗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俄罗斯在制定移民政策存在的弊端,并从"现有移民政策的局限"和"有效管理外国劳务移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一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符合该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大局,而且要认识到移民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古代大陆移民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在日本列岛内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些文明成果又为倭王权所利用,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了倭王权走向成熟。难波津工程的建造与难波津之歌的产生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倭王权的统治下,古代大陆移民在创造了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难波津工程的同时,还在劳动过程中创作了“难波津之歌”这首著名的和歌。伴随着古代日本律令国家的形成与倭王权的强大,难波津之歌便成为倭王权用来宣扬其对内外统治的精神工具。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以来,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迁出地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地,尤其是欧盟国家成为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对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移民问题成为困扰欧盟国家的一大难题。欧盟国家对移民的接收与拒绝、容纳与排斥的矛盾心态构成了其移民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详细评介了国际移民的学术定义;归纳其六大基本类别,指出不同类型的迁移可能相互转化;阐述了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并将华侨华人研究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对由于缺乏对当代“国际移民”相关定义的基本了解而出现的明显错误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5.
沧州回族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高手辈出,在武术界独树一帜,在中国传统武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能有此成就,是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等诸因素密不可分。这也是沧州回族习武尚武史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器物纹饰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题材,即蛇噬蛙。蛇噬蛙纹饰是北方系青铜器搏噬纹的一种,出现在辽西至晋中一带,时间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战国,是这一区域极其富有特色的纹饰。蛇噬蛙纹饰和其他的搏噬纹饰在北方地区盛行,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勇猛尚武之风。中原地区搏噬纹饰的缺失和对动物搏噬的否定性定义,是由于农耕民族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8.
季节性移民聚居现象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而我国鲜有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巴马盘阳河流域"一地多类"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形成过程、类型特征与作用机理进行归纳与揭示。研究表明:①季节性移民社区演变历经萌芽、快速参与和转型发展三个阶段,社区人口结构、聚居空间、经济业态、景观设施及人文氛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②季节性移民社区形态存在差异,可以归类为交融性社区、优势性社区,共享性社区,纯粹性社区。③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求、独特的长寿资源及乡村生活环境、外来商业资本、地方政府调控和利益共生等"五力驱动"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动力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试析苏联犹太移民问题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玉广  宋正 《史学月刊》2002,98(4):90-97
苏联犹太移民问题是苏联历史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苏联对犹太移民的意愿采取限制性的政策。由此产生了苏联政治生活中移民申请被拒绝这一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以移居苏联国外为其主要的政治目标。苏联犹太人的移民意愿及移民申请被拒绝的活动引起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关注,并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影响美苏经济贸易关系的一项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此后苏联的解体使这一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均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移民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着,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源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是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华人新移民的人数至少在240万以上,其中源自大陆的新移民近70万人,他们当中约有60万人移居美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中国大陆的专业技术新移民为个案,通过问卷形式,从双语能力、认同类型、文化保持与文化适应、跨国活动和跨国倾向等方面对受访的华人群体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分析,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大部分受访者具有较强的中英双语能力,这既是其高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其较强文化适应程度的表现;二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规律性、经常性的跨国活动并不明显,但其跨国认同度较高;三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跨国认同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结合体,它既包括以中国人的族裔认同为主、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为次的双重认同,也包括混杂性的中美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皖南地区深受破坏 ,战后许多地方出现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状态 ,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同治初年至清末 ,一百多万移民迁入定居 ,使得该区的人口分布态势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即探讨战后皖南地区移民的过程、地域分布及影响这一分布态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费晟  毕以迪 《历史研究》2020,(1):191-208
环境史学界习惯将近代南太平洋地区生态与文化的变化解释为创造"新欧洲"的结果,其主要叙事线索为西方殖民主义与本土经验的互动。然而,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也建立并维持了紧密联系。在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交通网络建立后,华人移民劳工和其后兴起的华人资本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南太平洋地区农牧矿复合生态的形成。近代华人对南太平洋地区生态及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由海及陆、由间接到直接、由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的扩大过程。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因素在近代全球生态重塑中的重要影响,更启示学界应该深入发掘中国在全球化尤其是太平洋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阐述了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国人移民阿根廷的历史及特征。阿根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自由开放时期、相对趋严时期和相对包容时期。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呈现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开放与限制相补充、宽容与歧视相交织的特征。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移民的移民人数、移民来源地、移民方式和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等层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根廷已成为中国移民的新兴移居国。中国移民成为阿根廷的第四大外来移民群体;中国移民的来源地、在阿根廷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均出现相对集中的特点。近年来,阿根廷华侨华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开始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如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与当地人组建家庭、参政议政等等。  相似文献   

15.
薛成荣 《黑龙江史志》2005,(2):34-35,24
在黑龙江省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共11个,其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外.外来剧种有7个,占全省剧种总数的多半。这些外来剧种是:京剧、评剧、豫剧、吕剧、河北梆子(包括山陕梆子)、唱剧、赣剧等。全国共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在这众多的剧种中.唯独以上几个剧种能在黑龙江省落脚扎根,并受到当地观众的厚爱,其原因何在?如果稍加留意的话,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拉美历史上四次国际移民历史和趋向的发展变化、非法移民及其原因、移民侨汇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移民跨国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移民在这一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移民体系中的中国大陆移民--也谈新移民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出现的新移民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已有的研究并不能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将这一问题置于国际移民的背景下加以探讨,就新移民的概念界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新移民的人数和类型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中国大陆的新移民现象,是20世纪移民时代国际移民大潮中的一个极小的部分,对此应有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清朝政府和沙俄为了各自的目的都对自己统治下的边疆地区进行移民。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移民屯垦政策是中国中央政府上千年边疆政策的延续和扩展;沙俄的移民却是具有殖民色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由于移民的目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双方移民的政策、性质、结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德国统一后成为一个非典型移民国家。为应对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国主流文化的整合问题,联邦德国形成了一套文化多元主义政策:一方面尊重和包容移民文化,另一方面要求移民必须在文化上融入主流社会。文化多元主义在文化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和宗教领域中的贯彻促进了德国非典型移民社会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西晋末永嘉年间席卷全国的移民浪潮,不仅对当时镇江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开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镇江地区的语言分化、化艺术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嬗变等也都有着明显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