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芳芳 《神州》2012,(15):84-84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淑婧 《神州》2012,(30):62-62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以上这些文字出自郑金洲老师《重筑课堂》一文,虽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对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让自己充满教育智慧,如何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动态之美呢?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双梁 《神州》2013,(36):204-204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学习不应被看成对教师所授予的被动的接受,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理解并不是指学生要弄清教师的本义,而是指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达成数学理解。数学教学只有重视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理解的过程,构建促进学生理解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和把握数学的本质与联系,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在《我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中描述到:“那个时候的北大,是一个‘自由王国’。蔡元培到北大以后,开课并不是先有一个预订的表,然后拉着教师去讲,而是让教师说出他们的研究题目,就把这个题目作为一门课。对于教师说,功课表真是活了。他所教的课,就是他的研究题目,他可以随时把他研究的新成就充实到课程的内容里去,也可以用在讲课时所发现的问题发展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秀玲 《神州》2011,(7X):219-21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化学科学的真谛,像科学家那样去学习化学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积极探讨、共同发展的场所,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下面就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卫蒙 《神州》2011,(3X):108-108,111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也不再只是技能的简单学习,而是要求学生能有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促进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相对于传统授课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情感引导工作。通过情感引导教育内容渗入美术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使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关怀,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概率。同时,情感引导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性格,使其能够注重自我调节,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需要重视情感引导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渗透方式,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倞 《神州》2012,(8):180-180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想。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关注:课堂,学生,教师,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冯玉娥 《神州》2012,(21):120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外语学习也理应如此。因此,在外语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外语思维就成为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蒲跳英 《神州》2013,(35):113-1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教学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教师如何诠释知识,不是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多少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来获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资料来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堂上采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理论。本文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祁艮平 《神州》2012,(3):360-361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问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商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程萍 《神州》2012,(9):402-403
当课堂上学生的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价,而是要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思维过程,要巧妙地利用学生曲错误答案,引导他们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讲授新内容时,问题提出后,学生感到陌生,不知从何下手;或是例题新颖,一下子找不到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学芳 《神州》2021,(1):141-142
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而今天,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微课正是其中之一,使得学生更加喜欢课堂上的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好,当学生对学习有着自己的兴趣后,将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微课引领着学生追求那未知的知识领域,这也让教师的教学计划更加顺利.其对社会各方面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及,其可以更好地匹配各种各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丹丹 《神州》2013,(31):102-102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教学过程中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循循善诱。老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封素芹 《神州》2012,(12):256-256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包括生物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才能把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极大热情,这是广大生物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本人经过探索,取得一定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石艳春 《神州》2012,(18):162-163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教师一味地追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已教授的知识,或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原文,并不讲求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其次,在课堂上,学生被当做单独的学习个体,没有被当成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甚至从没考虑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其后果是:从课堂教学的艇体过程看,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知识;从课堂教学的长期后果看,教师的权威绝对确立,学生的主体能力遭到埋没。  相似文献   

18.
芮春华 《神州》2011,(7):58-58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些无良菜农在西瓜里注入了过量的催熟剂,结果西瓜全部涨裂了,在人们狠狠批评菜农道德缺失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也开始了深深地思考:在课堂上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讲演,一道道题海战术不也是充当了知识催熟剂的角色,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识,但是,学生希望的是轻松而又高效的学习,而不是让人疲惫的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中,如能用好"问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听过很多公开课,课堂环节紧凑有序,学生按部就班,教学目标次第完成,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学生没有循着教师的思路而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也总能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回来。但这样的课,听来总感觉多了些拘束,少了些学生的发挥。其实,如果教师能适时把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完成课堂任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更吸引人。当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发展需要批判性思维,在科学教育的课堂上需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当下课堂充斥着灌输,缺乏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角度看,这种缺失的原因有,一是教师不是批判者,二是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封闭而专制,三是学生自身的"向师性"。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自身要是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