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斯 《神州》2014,(17):208-208
定格动画是以一帧一帧的拍摄方式,将每个静态的画面连成动态的影像,使观众看到一种幻想。定格动画依赖与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幻想,它通过这种形式来传递内容和营造气氛。那么,影片是通过何种途径来传递内容和营造气氛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就要探讨定格动画影片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清卿 《神州》2013,(21):32-32
1998年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影片《花木兰》是根据中国南北朝时代北魏“木兰从军”的故事改编而成。虽然这部影片至今已有15年之久,但是一部经典动画作品仍然值得用不同时期的眼光分析,这也是作为从事动画专业人士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杨彪 《神州》2011,(5S):65-65
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研究的多是常量,研究的内容比较具体,突出形象思维,高中数学在语言表达上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强,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学生到了高中后普遍反映跟不上节奏,  相似文献   

4.
白洁  苗腾辉 《神州》2012,(18):177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这是人们对动画最浅显也是最形象的描述。动画作为影视艺术,是由美术和影视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以电影的视听方式作为基础内容,以美术手段塑造角色、情境,它具有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因为动画电影具有这些特性,便决定了它除了具有造型和视觉思维,还具有电影的语言与听觉思维。动画影片必须重视电影视听语言,将电影视听思维融入动画影片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电影     
《断背山》导演:(美国)李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李安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一句名言。两个牛仔在怀俄明山中结下的同志情谊让女观众们热泪不止,也成就了李安获得奥斯卡的小金人。相比以上这些成果,挑战固有的同性恋价值观和影片的开拓性内容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这是一部相对沉闷,但观后却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李安采用的是克制平静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但是,电影前后两部分的节奏全然不同。山上的戏份戏剧化因素较弱,下山之后叙事的节奏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陈佛子 《神州》2014,(18):174-174
在戏剧表演的领域,主要是依靠着演员在舞台当中的表演作为艺术的主要展现形式,演员通过对戏剧中人物的性格把握,在一系列的行动上对角色进行刻画,故此表演是结合动、静来构成的,这就需要演员对于表演中的节奏进行把握,根据其特征使得整个表演符合戏剧内容。本文主要就戏剧表演中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探究对戏剧表演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庙会概说和佛山庙会的兴盛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信仰、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庙会根据突出的重点有着不同的名称,为突出其进香的内容,称为香会;为突出其报答神佑、采取大规模民间文艺演出的特点,称为赛会、过会、出会;同时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卫·林奇的代表作,《穆赫兰道》其实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女性哥特作品,但影片中的女性哥特元素、对于女性所遭受的压迫进行的反思和关注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文章将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影片诸多细节进行解析,探索影片如何利用隐藏在其中的女性哥特元素来向观众呈现女性所遭受的心理压迫。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影对于中国广大人民精神上的毒害,是普遍而深入的。在经济上,美国影片又是我国外汇的一笔大支出。美国影片公司还企图利用从中国影片榨取来的高价片租收买中国的电影院。以“七彩”“五彩”诱人的美国电影,是美国一大侵略工具。解放后的北京市影院业通过:坚决拒绝放映美国影片,从三月二日起首都各影院一直停止了放映美片。  相似文献   

10.
孙明 《神州》2012,(17):215-216
电影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影片至关重要,画面独特的表现形式表达着创造者对于影片的观点,画面所营造的美感无时不刻在影响着观众。在电影画面丰富的今天,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电影画面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安天杭 《神州》2011,(9):135-135,137
色彩,是电影这门视听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影片本身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电影中的色彩,能够指导我们判断影片的质量、把握影片的基调、分析影片的风格、抓住影片的主题。为我们分析视听语言提供素材和有效依据,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电影制作水平,从而推动电影艺术及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观看大量影片、查阅书籍报刊、咨询教师专家。总结了色彩对于电影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可以说,电影中的色彩学是一门“流动”的学科,在电影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色彩对于电影来说。是不能忽视的关键存在。  相似文献   

12.
Tina 《世界》2010,(3):182-182
2010年突尼斯影展于1月25日晚在百老汇新世纪影院拉开帷幕,之后的8天,4部风格各异的突尼斯影片相继在新世纪影院和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展映。内容虽然不同,但每一部影片都通过奇妙的镜头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突尼斯的诱人风情。  相似文献   

13.
粱爽 《神州》2013,(18):231-231
诗情画意的原野远山、逆流而上的鲑鱼河豚,节奏的舒缓配合画面的生命质感,营造出追寻生命的动人氛围。电影《入殓师》以颠覆性的暖调光、稳定构图以及四三拍节奏音乐的视听元素,呈现给观众一场超乎寻常的关于“生死”的思考。借助渐进性的叙事表意,影片讲述了小林大悟误人人殓师这个行业,然后渐渐对之热爱并进行了自我灵魂救赎的故事,中间穿插着对日本社会和人世百态的白描式述绘,使得影片在有层次的时代质感和丰盈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示中,尽显有电影叙事特色的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14.
安天杭 《神州》2011,(20):135+137
色彩,是电影这门视听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影片本身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电影中的色彩,能够指导我们判断影片的质量、把握影片的基调、分析影片的风格、抓住影片的主题,为我们分析视听语言提供素材和有效依据,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电影制作水平,从而推动电影艺术及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观看大量影片、查阅书籍报刊、咨询教师专家,总结了色彩对于电影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可以说,电影中的色彩学是一门"流动"的学科,在电影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色彩对于电影来说,是不能忽视的关键存在。  相似文献   

15.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评美国影片《在西藏七年》□沙舟美国好莱坞公司拍摄的影片《在西藏七年》是一部政治影片,它极力丑化中国共产党人,恶毒攻击中国政府在西藏的政策,妄图损害中国的形象和国际威望,鼓吹“西藏独立”。它的摄制手法的突出特点是:恣意捏造事实...  相似文献   

16.
赵戈非  李丽梅 《神州》2014,(8):210-211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法的日益复杂化,在节奏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它们包含了各种节拍和复杂的节奏形式,为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节奏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和障碍,如果教师仍使用陈旧而古老的节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感觉到力不从心,所以就必然给视唱练耳这门音乐专业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为了配合新课题的研究,笔者将朝鲜族音乐内容纳入了视唱练耳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补充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广泛地吸收朝鲜族丰富的音乐元素,建立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本文仅以朝鲜族歌舞独特的节奏风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学习并掌握视唱练耳中三拍子为基础的各种节奏形式。  相似文献   

17.
吕薇 《神州》2013,(32):227-227
近几年来,动画电影得到迅速发展,蒙太奇手法作为动画电影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蒙太奇特有的叙事和艺术表现手法,让动画影片更有趣、更生动、更有深度,吸引观众眼球,使票房大卖。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蒙太奇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动画蒙太奇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三部华人题材的德语故事片为样本,分析了三部影片的内容及其与德媒涉华报道之关联、三部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及德国人关于华人和中国的刻板印象。分析显示,影片都设定有与其主题相应的、关于中国和华人群体的总体性认识框架,在该框架下影片将德国社会关于中国和华人的各种具体认知融合在一起,这些框架包括中国经济崛起框架、对华政治偏见框架、华人非法移民框架等。华人题材的德语影片对于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建构,一方面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华人题材电影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了诸多部年鉴,感到其框架与内容大有改进的必要,我想用几个例子来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年鉴的特载。年鉴特载的报告、讲话、文件等,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资料都与当年或下一年年鉴中某些事项的内容重复。既然年鉴的主体条目已记载了这些内容资料,又何必将这些原文一字不少地放在特载里?地方综合年鉴的特载多是当地县(市)长、县(市)委书记的讲话、报告、文章,突出这些领导同志的讲话、报告、文章是否必要?会不会让读者感到其它的内容就不那么重要了?在年鉴中没有这个界线、等级划分的必要。年鉴中内容是否重要是由其信息的含量、价值和实用效果来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职务不同来决定。  相似文献   

20.
宫崎骏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金熊奖的动画电影。透过影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我们更应该找到其折射现实社会的深刻内涵。本文试图从生态人文的视角来解读《千与千寻》,通过分析影片中所涉及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了解日本人的生态人文观以及对于我国年轻一代的教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