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部四卷六编300多万字的《中国彝族通史》,终于在2012年正式出版了。该通史从远古一直写到1949年,采用编年史的办法,对彝族社会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了详细的论述。之所以采用编年史的方式,是因为彝家人向来有族谱和父子联名的传统,有的已连几十代,同时还有大量彝文古籍存在,这样编写起来就顺当多了。  相似文献   

2.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 ,创建了彝族史学理论。在其后的 1 0 0 0多年时间里 ,又有一些彝族史官不断继承与创新 ,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史学理论体系指导下 ,产生了大量彝文历史著述 ,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一部四卷六编300多万字的《中国彝族通史》,终于在2012年正式出版了。该通史从远古直写到1949年,采用编年史的办法,对彝族社会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了详细的论述。之所以采用编年史的方式,是因为彝家人向来有族谱和父子联名的传统,有的已连几十代,同时还有大量彝文古籍存在,这样编写起来就顺当多了。这部通史的出版,可以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的通史研究填补了个空白,彝族人民第次有了自己的通史,是值得大歌大颂的件大事。作为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之,我虽然没有参加具体写作,但关键的几次会和审查却是参加了的。故而有些  相似文献   

4.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彝文典籍与严谨的治史传统。在各地现存的大量彝文典籍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一种追寻万物根源的“探根”与先民足迹的“指路”现象。这种现象,是彝族群众传史、用史传统的具体体现,起到了凝聚、认识、整合、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彝文溯源考     
彝族的语言和文字历史久远,有着本民族的独特性及发展的完善性、规范性及传承性。但彝文的起源尚未有较为一致定论,现以汉、彝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及考古实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以期对彝文起源的探索取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贵州现当代彝文文学翻译以当代的成就最大.现代的有罗文笔翻译的《爨文丛刻甲编》最为著名,当代则以王子尧翻译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王继超等翻译的《彝族源流》《彝文金石图录》和王运权等翻译的《西南彝志》最为著名.翻译机构中以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成就最大.翻译的主要是彝文古籍,包括少量口碑文献.今后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贵州彝文文学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7.
彝族历史文献《教育经典》(以下简称《教经》)是古代彝族人用于维系彝族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伦常关系的一本伦理道德教育书,也是今见彝文古籍中可供研究彝族古代社会教育的唯一有价值的教育典籍。现就这本书所反映的有关彝族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述之于下: 从《教经》全书的内容看,彝族古代社  相似文献   

8.
史书动态     
正《西南彝志》(共七册)内容简介《西南彝志》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医药、冶炼、兵器制作、生活用具制作、工艺、畜牧、狩猎、农耕等各个方面。本书作为谱系记载最权威、最有价值的版本,也是彝文古籍中影响最大、引用最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彝族古代史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发达,人所共知。然而,对于中国古代史学领域中的另一颗明珠,即由黔西北彝文古籍反映出来的西南彝族古代史学及其理论,却不大为人们所知。笔者认为:西南彝族古代史学理论的萌生和形成要远远早于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族史学;彝族史学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曾经产生过以举奢哲为代表的若干优秀史学家;并具有沿续了几千年的独特的史官制度。 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充分认识,对于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南古代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金石档案,迄今仅川、滇、黔三省便发掘到千余方彝文碑刻及部分彝文摩岩、铭文;至于彝族汉文金石铭文更是难以计数。这些碑刻铭文有记载彝族历史事件的,有记录彝族世系源流的,有记述彝族上层文治武功的,有反映历代王朝中央对西南彝区进行统治的。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记录材料。一、养文金石档案这些金石铭文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分类论述如下。1.碑刻。有墓碑和纪事碑两种类型。(豆)墓碑。古代彝族先民通行火葬。明清时期,随…  相似文献   

11.
耿铭 《攀登》2009,28(3):101-108
作者在研读《慧琳音义》过程中,发现源于同一底本的不同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慧琳音义》之间存在大量的不同之处,相对于底本,产生了众多“异动”情况。在列举这些“异动”情况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些“异动”的原因,阐明了“存真求实”对于古籍影印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荀爽、虞翻等学者用汉易卦气学的一些说法对《周易》经传所作出的种种解说,与《周易》经文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皆牵强附会,顾此失彼。这说明《周易》经文制作时根本没有“卦气”观念包含在其中。  相似文献   

13.
《王玉连》是流行于望谟蔗香一带用布依语翻译、以布依族方块古文字记录的叙事长诗抄本。抄本产生年代在清末至民初,由王廷彬、王由戬、黄华祥根据历史故事"改汉作夷"(改编)而成。故事讲述王玉连被王二娘迫害被迫参军,母亲与妻子遭王二娘虐待外出乞讨,王玉连功成名就之后,在朝廷帮助下,惩罚了王二娘,与母亲与妻子重新团圆的故事。改变者的初衷是以布依族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汉文化,丰富布依族文化内涵。作品的改编在布依族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布依语改编本《王玉连》是研究清代布依族文人社会思想的重要史料,是研究布依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布依族古文字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类例和叙文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出土文献,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独立地理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地典》和《堪舆金匮》为一类。这一类著作以一定的理论学说对已有的经验地理知识加以统驭,注重的是学说或理论的演绎,是朴素的理论地理知识体系。(2)《山海经》、《国朝》、《宫宅地形》为一类。其基本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各种地物和地理现象的经验性测量或记录,寻求其内部可能存在的规律性,即“自然之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以观测为基础的经验地理知识体系,注重的是实证性。  相似文献   

16.
谢良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1):35-43,213,214
西汉时期夷夏关系的嬗变是从汉初迫于军事劣势所形成的政治上的“夷夏并尊”到汉武帝时期凭借国力主动“纳四夷于华夏”。汉初,在“并尊”格局下,汉廷想要通过“用夏变夷”和使匈奴“渐染华风”来改变当时的政治困境,并未成功。汉武帝即位后,通过对夷夏关系的反思,采取了“纳之华夏”与“夷夏之防”两种政策。进而认为我国古代的政策一直是南北不同,但总的趋势是在夷夏一体的大格局不变之下,南边逐渐华夏化,北边保持华夷秩序。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第一期和第二期是同一种文化连续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二里头类型主要来源于豫西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后羿属于东夷,而非西夷。  相似文献   

18.
商周管邑地望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考古资料、古文字和传世文献,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管已在郑州西北郊一带,商代晚期的管邑也应在郑州西北郊一带,郑州战国城是战国管邑,而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的管邑。郑州商城是商汤灭夏以后建立的都城,称管亳,可以简称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