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晓宇  孙一凡 《神州》2012,(8):243-243
偷渡犯罪是我国边境地区出现较多的一种犯罪,包括在我国《刑法》中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偷越国(边)境罪。偷渡犯罪也一直是我国公安边防部队打击的重点。当代的偷渡犯罪又呈现出新的特点,给我公安边防部队侦破打击这类犯罪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瑶 《神州》2012,(6):12-12
流动人口犯罪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工作的难点,也是治安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结合目前流动人口刑事犯罪的现状,公安机关将优化组合侦查行为,从而有效打击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3.
刘冉  谢天  徐岩  吴蝶  倪灵 《区域治理》2022,(16):201-204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公安机关获得了一项打击犯罪的利器,也成为公安机关预测犯罪的主要方式.但是,在为侦查机关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大数据侦查手段也极易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权.本文将充分结合当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与大数据侦查模式的现状,仔细分析大数据侦查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并顺应国情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相似文献   

4.
陈金恋  谢圣忠 《神州》2012,(32):134-134
构建完善的技术侦查的程序制度、工作制度以及侵权救济等内容,才能更好的兼顾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确保技术侦查依法、有敢寥施。  相似文献   

5.
诱惑侦查与控制下交付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使得这两种侦查手段容易混淆。本文试图通过对诱惑侦查与控制下交付这两个概念的辨析,以及分析新刑诉法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从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规范毒品犯罪的这两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犯罪机会对城市犯罪的影响机理出发,构建了犯罪机会的三角模型,并借此对城乡结合部犯罪机会的来源、构成及其组合状态的展开理性分析。进一步地,文章提出要建立"控制犯罪机会"的理念,梳理城乡结合部犯罪机会控制与犯罪防控的基本思路,强调把防控策略的构建与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通过"可防御空间"的营造,促进城乡结合部摆脱"城市犯罪高发区"阴霾笼罩,使其进入到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有序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张瑶 《神州》2012,(15):16-16
鉴于流动人口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如何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解楠楠 《神州》2013,(11):181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并存时就产生了所谓的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我国目前的犯罪中止理论是就单人犯罪而言的,实践中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往往引发颇多争议。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说,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共犯中止问题。又从共同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组织犯四个方面具体的阐释了共犯中止问题在司法实践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提出一些粗浅建议,望推动共犯中止问题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芝加哥学派对犯罪空间分布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祝晓光 《人文地理》1988,3(2):71-75
芝加哥学派是迄今为止对犯罪空间分布理论贡献最大的学派之一。这个学派通过对城市地区各种社会问题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城市地区各种类型违法犯罪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城市地区犯罪空间分布的一些模式,并把城市地区违法犯罪问题与城市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别是人文地理环境相联系,试图从改善区域地理环境入手,解决城市地区违法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初步反映了一种区域综合治理的思想。为后来犯罪地理学、尤其是城市犯罪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0,25(4):25-30
从4个方面透视了我国20年来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研究进展。(1)溯源-学习与批判。国外的犯罪原因传统理论、犯罪新理论和城市犯罪空间理论等,为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提供了理论素养和反面教训。(2)历程-理念与实践。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并蕴育科学理念,到结合中国国情尝试应用实践,再到初步提出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并不缓慢的发展历程。(3)凝练-概念与框架。理清了空间防控的概念内涵、理论要点,阐明了空间防控的不可替代性。(4)展望-拓展与深化。我国城镇化的客观需求必将为空间防控研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地理学必将在空间防控研究领域里取得重大而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关于犯罪时空特征的研究较多的侧重于对犯罪时空分布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环境影响性分析,但缺少从环境要素与犯罪主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下的犯罪时空特征研究。本文通过开展北京市入室盗窃案件的时空热点实证分析,总结和归纳了案件热点环境的时空要素类型,并基于环境犯罪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犯罪主体与环境影响要素相互作用的犯罪时空分布机制,其中,环境对犯罪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类要素,即目标、交通、防范和作案时机。这些研究可以为下一步开展犯罪模拟以及犯罪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勇 《神州》2012,(4):5-5
本文分析了当前渎职腐败犯罪的轻刑化现象及危害,提出了解决渎职腐败犯罪现象的立法、司法、综合治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2,(38):13-13,15
薄熙来 新华社10月27日发布消息称,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薄熙来因涉嫌犯罪,已依法对其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依法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刘世明 《沧桑》2009,(3):58-60
本文研究涉爆物品犯罪的量刑标准,就是研究涉爆物品犯罪定罪量刑所涉及的量刑原则、量刑情节、量刑因素、量刑基准,而这些都来源于刑法条文或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从爆炸物犯罪刑法规定的历史沿革来看,1979年刑法只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的犯罪规定,近年来,利用涉爆物品犯罪的案件逐渐增多,且往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涉爆物品的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可以说,我国从立法上就非常重视对涉爆物品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打击力度。但从具体司法适用来看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从而引发了量刑失衡现象。所以说要完备涉爆物品犯罪刑事立法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构建科学严密的涉爆物品犯罪的量刑标准体系,从而实现量刑均衡、公正。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高校的迅猛发展,校园扩张、开放性加大,其“社会生态性”愈发显著,校园治安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空间层面切入,选取珠海市香洲区四所新建高校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案发情况、学生治安感知及犯罪恐惧等综合分析校园治安问题。研究通过问卷采集基础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学生治安感知与犯罪恐惧的情况,并运用GIS分析犯罪恐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学生对校园治安感知情况与实际案发情况基本相符,而犯罪恐惧与之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校园的犯罪恐惧案件类型和恐惧空间具有相似性,犯罪恐惧空间呈现昼夜差异。研究最后总结出犯罪恐惧集中的若干场所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安全感的普适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松林  师索 《攀登》2015,(1):130-134
从立法本身、适用选择与运行机制来讲,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适用带有高风险性,这是由于其特有的侦查保障功能在心理、道德、法律与安全等方面产生了风险因素。侦查机关对于风险因素的不当管理会造成侦查失败及其风险损失。因此,有必要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策、运行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犯罪中的空间盲区是形成犯罪载体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明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产生机制及其综合治理的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非公共空间盲区的防控脆弱性及其外在、内在的防控盲点,提出了治理此类盲区的工作思路,讨论了治理非公共空间盲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提高非公共空间警戒能力的工作途径。成功的综合治理可以对有效地预防犯罪、中止犯罪、制伏罪犯、消减犯罪危害性等起到积极作用,可以为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犯罪地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的空间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从21 世纪以来SSCI、SCI 收录的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中整理500 多篇犯罪地理研究相关论文,分析西方近年来犯罪地理学发展态势,并选取100 余篇代表文献重点评述。总体来看,2000年以来,西方犯罪地理研究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学科融合等途径推进了犯罪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犯罪时空模式、城市社会环境与犯罪的关系、犯罪仿真模拟与地理画像、犯罪空间防控等领域发展迅速,犯罪地理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学科体系和发展脉络日益清晰。以此为鉴,未来国内的犯罪地理学应加强实证研究,以犯罪空间分析为重点,逐步形成包括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空间观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玲  程叶青 《人文地理》2015,30(1):45-49
激进女权主义以父权制为理论核心,为私人空间内发生的女性被害提供了直接的解释。然而,父权制却无法对公共空间内存在的被害性别差异提供完备的解释。基于女权主义犯罪学、日常活动理论和时间地理学,本文从整合的视角,以父权制作为结构性起点,以劳动分工和女性对犯罪的恐惧为中间环节,以女性日常活动中时空约制对其被害风险的影响为落脚点,阐释了公共空间内犯罪被害性别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解释思路,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犯罪地理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鲲鹏 《神州》2014,(9):198-198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可以称得上世界难题的课题,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对策等方面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