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方婕 《风景名胜》2021,(4):0059-006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魅力的传统民居文化便是其中璀璨的瑰宝。通常,人们会将地域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当地的建筑样式之中,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建筑形式 ---- 干栏式建筑就是代表之一。本文透过生态、人文视野解读三江侗族传统民居文化,并基于对三江干栏式民居的建筑演变的观察,探讨如何创新传承三江侗族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黔东南同时是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侗族由来已久,民族文化独具一格,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淡化,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黔东南背景下的侗族文化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也将会从建筑、语言、服饰特点、歌谣以及节日来揭示黔东南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却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委、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以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多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衣料,细布、绸缎多做盛装配饰。喜着青、紫。黑、蓝、白、浅蓝等色,不分季节与场会穿用。主要分男子服饰、妇女服饰。儿童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侗族地区萨玛文化的田野调查,论述了萨玛文化的特征和内涵,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辩证关系。结合实际,提出侗族村寨发展萨文化产业具有三大优势及五条建议,并指出旅游开发与发展萨文化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刘泽宇 《风景名胜》2020,(2):0016-0016
侗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需以侗族文化的内在形成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为依据,凝练其特征、找寻其精髓,并以传承和传播侗族文化为主旨,进行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创新。侗族有着其独特的聚落形态,形成了以风雨桥、鼓楼、凉亭为代表的侗族建筑文化特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侗族传统文化形态虽然发生改变,但侗族传统建筑景观空间中所蕴含的侗族文化背景并没有改变。文章以侗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入手,并以侗族传统建筑景观所内蕴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提出将侗族传统景观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圣耀 《神州》2020,(4):72-72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文化的意识形态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转化某一领域的动力势在必行。以艺术设计领域为例从模仿西方盲目的拿来主义,再到目前广泛以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内涵的设计理念。其中以水墨图形形态为元素的艺术设计作品被有所应用。水墨即传统中国书画艺术的核心,水墨艺术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水墨以意境之美抒发情感,虚与实黑与白在当代设计中如何以水墨意境和人文精神拓展视觉设计效果,为设计提供借鉴元素与思考为本文主要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7.
黎平     
《文史天地》2010,(4):98-98
黎平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浓郁的民族文化与长征红色文化和悠久的名胜人文文化交相辉映,从而造就了魅力无限的侗乡——黎平。  相似文献   

8.
永州古村落是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它以独特的建筑形式、空间、功能以及文化内涵构成了自身的价值,其建筑布局、村落选址等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在传统人文精神的理论指导下,永州先民以崇尚珍惜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态度,择宜居之地,  相似文献   

9.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现存历史文献资料寥寥可数,清代普洱方志较为完整的保留实为难得。清代普洱方志是普洱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的积累,不仅丰富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在普洱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对清代普洱方志的全面考察,展开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妇女的身份地位与文化有密切关系。贵州少数民族如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传统文化中,都有女性始祖崇拜,妇女在家庭、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有一些限制妇女自由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妇女地位,一方面应强化一些民族文化、习俗;另一面必须对不适现实需要的观念加以调整。民族贫困地区妇女权益的改善最为重要的是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扩大教育投资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现实的妇女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赶坳文化是侗族民族文化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当代社会急剧转型中面临着冲击,其传承保护急需抉择。作为武陵腹地的玉屏朝阳侗族赶坳文化,典型地呈现了侗族赶坳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发展现状,其传承保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怡 《风景名胜》2021,(2):0075-0075
从古至今,人类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化,通过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人文精神文化和设计创新发展水平.可以说,没有从古至今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奠基,就不可能有现代设计的延续与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传统民族民间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加强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晓玲 《神州》2013,(1):15-15
"中庸"作为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为司马迁继承并将其应用于《史记》,使这部史学巨著散发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之魅力。本文试从思想内涵、人物评定、史学思想等方面入手,辨析《史记》中所蕴含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4.
易禹琳  吴景军 《旅游》2010,(1):56-59
芋头古寨囊括了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侗族建筑中的所有门类。各类建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风光与人工创造浑然一体,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建筑史和民俗史,是一座侗族文化的“实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陈婧男 《神州》2012,(9):96
中国画体现的是心灵最深处的感受。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的中国画被赋予了特殊的人文风采,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也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作品中坦荡、洒脱、天真飘逸的气息,不但传达出画家主体的精神情感也契合了传统中国画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神州》2011,(9X):17-18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它不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中国人文化艺术审美方式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古典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郑屹 《丝绸之路》2004,(3):29-33
服饰历来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服饰千姿百态,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工艺十分精湛,富于传统的民族特色,荟萃了民族工艺的精华.它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图腾崇拜和传说故事,使服饰成为珍贵的无字史书。  相似文献   

18.
张萌  钟璞 《文史博览》2015,(3):50-52,55
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同时也是侗族人民信仰、传说与民俗传承的文化载体,但在当今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其传承与发展已经受到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萎缩的危机。只有通过创意开发芦笙的载体形式文化产品与媒介形式文化产品,并通过创作经典芦笙器乐来提升民族乐器的品牌效应,才能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换生成,并推动与实现侗族芦笙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是乐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化保护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黄侃 《神州》2013,(6):227-227
吉祥图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历史传统中不断得到发展,它与人们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俗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对吉祥纹样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阐述了传统图案的人文精神和深刻内涵。提出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吉祥装饰图案如何融入到环境艺术、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等现代设计中,积极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莫斯在《礼物》中提出的"总体呈献体系"对至今在侗区广泛流传的"月也"习俗进行文化解读。"月也"作为侗族传统的社交活动,具有"总体呈献"的三个特点,是一种"总体呈献体系"。它在社会层面反映了侗族传统社会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在经济层面表现出侗族浓郁的稻作经济文化;在宗教上,反映了侗族宗教信仰中的萨崇拜;在文化心理层面,体现了侗族人民平和友善、热情好客、集体娱乐的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