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奇 《神州》2013,(5):180-180,183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实践中,过于强调党报发行的强制性而忽视了内容的吸引力、对受众的主动性和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空谈而不注重实绩等误区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认识并消除这些误区,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玉敏 《攀登》2013,(2):15-21
从字面上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普及和深入人心的问题,而干群关系则主要是干部在实际工作能否做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疾苦的态度、作风及方法问题,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并不明显。但无论在具体实践中所反映的情况态势,还是理性逻辑层面的认识分析,都一再凸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与深入无不与实际中干群关系的变化之间有着既特殊又紧密的内在联系。换种说法,即现实中干群关系的是否良性不仅影响到执政党的声望及其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而且影响到广大群众对执政党倡导的价值观及指导理论的理念认同与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3.
茆顺苗 《沧桑》2012,(4):61-6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的梳理,本文着重分析了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作为大众媒介的报纸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在新时期充分利用报纸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全国人民所理解和接受,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品质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主旨取向、阶级本质所在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动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哲学理性定位向下的形势更加有利于实现这种需要。目前要努力使大众化走到更加健康积极正确的方向上,时刻提防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几种错误的倾向。坚持理论创新争取取得大众化和民族性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7.
黎恒 《黑龙江史志》2010,(3):113-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这一伟大工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和课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渐成为热点。通过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概况及其重要性进行整理,对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亮 《丝绸之路》2012,(16):115-1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统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结:从历史过程的演进来看,是从初次到无限的过程;从受众层次看,是从知识分子到人民大众的过程;从理论样态演进来看,是从原著到通俗化的过程;从传播方式的演进来看,是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路径的边缘化危机,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路径重构显得非常必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路径重构指向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重点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树立良好的传者形象,积极整合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当代解读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哲学和大众的关系,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今天依然显得很迫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两者相得益彰而又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属于大众的,大众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哲学理论工作者在哲学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途径是;提升素养,加强学习,作大众参谋;心系群众,深入实际,为大众写作;致力普及,适时提高,向大众渗透。  相似文献   

11.
孙谦 《安徽史学》2010,(5):26-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推进和采取有效的大众化策略密切相关,即要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人民大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以及围绕着这"三听"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淑秋 《攀登》2009,28(5):22-2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这就决定了在探索研究中既要通俗易懂、联系实际、讲究实效、逐步推进。又要谨防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形式化、功利化等错误倾向,以切实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成向东 《丝绸之路》2012,(20):121-1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实践范畴,也是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现实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些品质是中国社会发展、民族繁荣的现实需要,从而使其大众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只有弄清楚马克思大众化的现实基础,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真正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王敏 《黑龙江史志》2012,(22):92-93
马克思主义要做到大众化,必须做到"通俗化"、"民间化"、"生活化",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其为广大人民充分接受,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解决人民现实生活难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真正扎根并长久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华 《黑龙江史志》2013,(19):264-264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明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要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探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沈鑫雨  谢勇才 《沧桑》2013,(4):85-87,10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普及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与针对性。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优势与劣势、所面临的外在机遇与威胁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耿瑶 《神州》2014,(18):130-130
在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主要是研究在大学生中推行马克思主义继而所表现出来的各个因素的构成整合和具体如何运作。不仅仅要探究在推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各个因素的功效、模式和之间的联系,同样也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推行是否有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樊瑞科 《攀登》2010,29(6):15-1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苏联理解模式的理论诉求;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意义不可分割,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刘亚军 《丝绸之路》2012,(20):124-12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具体化、通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便于接受,并用以指导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格,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民族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优秀成果,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形式。与时俱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体现,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