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州》2013,(12):I0001-I0001
如帛生命是一本不酒,我愿相信它是世上最醇美的酒。 它是用大地的收获酿制的,它是以满天的星雨调成的,它是在时光的酒窖里发酵的,它是靠心灵的市不盏盛载的。  相似文献   

2.
中日酒文化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是饮料的一种,按分类,它当属饮食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饮品,因为它的主要功用并不是用来解渴。然而,它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却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语,叫作“无酒不成席”。的确,如果没有酒,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会黯然失色。只有美酒配佳肴,才会便宴席大放异彩。酒不仅宴席上少不了,也是平常百姓家餐桌上不可缺少之物。有亲朋好友来了喝酒;家人团聚了喝酒;节假日、休息日喝酒。…………  相似文献   

3.
王莉 《中国土族》2012,(4):54-56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有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伴随着人类古文明的诞生而繁荣至今.  相似文献   

4.
说酒·绿酒     
在我国古代诗中,提到酒,特别是质量上乘的好酒,或称赞美酒时,常称作“绿酒”,“绿蚁”等等,并由此衍生出“灯红酒绿”这样的成语,本从古代酿酒工艺等方面探讨了酒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绿颜色,称它为绿色,只是强调酒液清澈。  相似文献   

5.
陈旭  虹阳 《中华遗产》2006,(6):100-129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翻开所有的历史画卷,都有酒的芬芳飘溢而出,每一页都有酒的记忆。出土的陶制酿酒器具证明,大约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酿酒。对于酒的创造者众说不一:一说是大禹时期的仪狄,一说是周人杜康。尊显的中国酒王五粮液,也有着谜一般的背景。今天,我们走进五粮液,试图揭开它的酿造之谜。  相似文献   

6.
<正>陆文夫有"美食家"的雅号。所谓"美食家",就是爱吃爱喝的专家,爱喝茶和酒,爱吃美味佳肴。因为爱酒,陆文夫留下许多生动的饮酒传说,也写出了许多与酒有关的文章。乡情篇陆文夫酒量很大,为什么爱喝酒,源头在他的故乡。出身泰兴,这里是著名酒乡,酒坊很多,饮酒方便。至于泰兴缘何产酒,陆文夫《壶中日月》说,因为乡亲们要养猪,它是财富来源。养猪需要饲料,便想到了酿酒的酒糟。"酒糟是上好发酵饲料,可以养猪,  相似文献   

7.
张舒  正明 《文史月刊》2014,(11):40-41
酒是人类生活中历史悠久的一种食品,它随着人们的需求得以不断发展。《汉书·食货志》称:酒为"天之美禄"。就是说,酒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优美享受。而且以禄字讲,是有福之人才能享受。我国以谷物为原料酿酒,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以谷物酿酒已经普遍,周代曾设专门管理酒的官吏——酒正。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用曲(酒母)酿酒之法,欧洲19世纪才在酒精工艺上建立起淀粉发酵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酒史,源远流长,自传说中的杜康、仪狄酒以来,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酿酒与饮酒的历史传统.对酒的认识,世人历来褒贬不一,有人骂它祸国,有人谓它伤身,特别是把它与“色”相连后,酒几乎成了罪犯的代名词,但始终没有影响人们对酒的爱好,甚至有人达到了嗜酒如命的地步.尤其是历代文人学士,借酒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如曹操“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与酒有关的名篇名句,可谓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黄鹤楼酒,许多老武汉人都有着自己的独家记忆,它或是准女婿上门,送给老丈人的提亲酒;或是恰逢喜事,与亲朋好友共同畅饮的庆贺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鹤楼酒就是武汉人自己的酒。从清朝到现代,黄鹤楼酒的发展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黄鹤楼酒人“感恩、向上”的精神内核,至今一脉相传。  相似文献   

10.
高原茅台──藏白酒布刚青棵是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粮食作物,在藏区用青棵酿制的酒可分为青棵酒和青棵白酒。知道青棵酒的人很多,而了解青棵白酒的人则相对较少。白酒在藏语里叫“阿热”,青棵白酒即藏l勺酒则为“博热”,它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康区,被更多...  相似文献   

11.
鹤庆干酒,味香而醇,是全国闻名的名牌酒。据说,它是用一百八十多味中草药配制的酒粬发酵,酿造而成,所以,喝干酒不但能御寒驱风,而且还能提神补气。它是当地群众,尤其是山区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一种饮料。那么鹤庆干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呢?这里边有一段传说。从前,在仰止山上住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妈妈,人们都叫她欢娘。她原是罗山官家的丫头,做牛做马侍候了罗山官家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谈鸩色变     
鸠几乎是毒药和死亡的代名词。鸠是传说中的毒鸟,它长得像鹰,毛羽紫绿相间,一说通身紫黑色,形同黑炭。叫声嘶哑,长颈,红嘴。用鸩的一根羽毛在酒缸里轻轻搅动,整缸酒就会变成毒酒。  相似文献   

13.
慕萨莱斯     
看着电视,举起今晚的最后一杯酒,慵懒而又随意地打量着它,酒隔着透明的高脚杯,透射出厚最而又温情的色泽,有点像淡淡的咖啡色,又有些浓茶的颜色。慢慢将酒送于唇边,一阵醉人的醇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每每这时,总会让我沉醉于这浓缩的芳香里,心也随之摇曳。微闭双眼,将这浓硎的甜香含入口中,轻轻回旋着,然后慢慢滑下,酒凉凉的,微酸中透着甜香,尤其是这酒桶内的最后一杯慕萨莱思,感觉更为浓郁。其实,从品尝它的第一口起,我便已深深地爱上了它。  相似文献   

14.
扬之水 《收藏家》2008,(2):58-64
台盏、盘盏、散盏、屈卮,是宋元金银酒器中饮器的几种基本样式。 所谓“台盏”,原是酒盏与酒台子的合称,它是酒器中的一种固定组合,通常二者纹样一致。酒台子便是承托酒盏之盘,不过盘心高高凸起成一圆台,以是得名。  相似文献   

15.
昆山大儒徐元文应长兄徐乾学之命而作的《斗酒诗》,以七绝组诗的形式评论了在长兄家中聚会时品尝的各类名酒,兼具文学与史学价值:它既还原了明清士人阶层"诗酒之会"的场景,又保留了为时人所钟爱的多达三十种酒的名目、产地、外观、口感、原料、酿法、口碑以及相关典故等形形色色的信息,称得上是一篇研究古代酒史的重要文献。现以徐元文笔下产自"北五省"的蓟酒、沧酒、潞酒、墨露和桑落酒为例,结合其他传世诗文,讨论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诗酒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典故。  相似文献   

16.
国酒茅台发展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台酒高贵具王者之威仪,典雅如大家之闺秀,深沉含学者之智睿,醇厚有长者之遗风。它有火的热烈,水的温柔。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成了政治酒、外交酒、生态酒、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被誉为中国的国酒。  相似文献   

17.
父亲戒酒     
父亲没有什么别的爱好。他从不吸烟,年轻的时候喜欢喝点酒。但这点小爱好也在二十多年前戒了。那时候的农村很贫困,走亲访友喝的酒大多是红薯直接酿造的,我们那里称它叫山芋干酒,听说喝到嘴里很冲。  相似文献   

18.
正元代从西域传来蒸馏酒,时名阿剌吉或哈剌吉,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三所云"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即此,因又称它为"酒露"。虽然"酒露"在元代后期即已传播于民间,但不论元代还是明清,出现在南北宴席上的仍以黄酒为多。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酒"条曰"士大夫所用惟金华酒",这是明代中后期时候的境况。而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刘廷玑《在园杂志》卷四"诸酒"条尚云"京师餽遗,必开南酒为贵重"1。小说戏曲中的相关记述,便更为  相似文献   

19.
贵州刺梨糯米酒产于贵阳花溪。凡品尝过刺梨酒的海内外人士,无不因其独特的色香味而为之倾倒。刺梨糯米酒色泽橙红,晶莹透明,香气柔和幽雅,有独特舒适的刺梨芳香,味醇厚甘美,酸甜爽口,酒体融柔协调。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不同要求,酒度为15~17°,糖份为26%,酸度为0.5%左右。刺梨糯米酒不仅因味美令人喜爱,而且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因此倍受海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誉。据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测定:每100毫升花溪刺梨糯米酒,仅维生素C含量就高达57毫克。这在酒类中实在是首屈一指的。难怪它首次出口到香港,竟为香港商品检验当局误以为是果类酒了。其实它倒是属于古老的中国花雕类的,只是因为酿制时加有贵州山区特有的野果——刺梨,才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0.
酒在中国的历史,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强烈的渗透性。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在节日饮酒,而且对于在不同的节日饮什么酒,有着独特的讲究,它显示了中华酒文化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