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栋  吴晓玲  田青 《神州》2012,(2):162+164-162,164
2006年,“二人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康保县的当家品牌。本文对其发展脉络及艺术特色作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文化格局的时代中,府谷二人台作为一种地方小戏,近几年成为活跃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支艺术奇葩,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带来的影响力,被国内外艺术界与观众认可,但如何继承和发展才能将这一璀璨的地方艺术发扬光大已经成为我们艺术工作者值得重视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总结府谷二人台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进程,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下府谷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走西口的“西口”流行于晋、蒙、陕、冀交界处的二人台剧种中,有一出最富有代表性的剧目就是“走西口”。该剧的剧情叙述了新婚不久的太春玉莲夫妻,迫于生计,丈夫不得不出口外谋生而忍痛别离的故事。剧中那依依恋眷的表演和撕心裂肺的唱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戏剧“走西口”外,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走西口也有相传。那么走西口的“西口”到底是指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泛指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既然“西口”是戏剧所叙,就不一定在“实”字上加以考证,清代山西遭年馑绝非一次两次,大批饥民…  相似文献   

4.
张宝婧 《神州》2013,(23):41-42
在多元文化格局的时代中,府谷二人台作为一种地方小戏,近几年成为活跃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支艺术奇葩,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带来的影响力,被国内外艺术界与观众认可,但如何继承和发展才能将这一璀璨的地方艺术发扬光大已经成为我们艺术工作者值得重视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总结府谷二人台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进程,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下府谷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雄关杀虎口     
《沧桑》1995,(6)
北国长城沿线素有民谚云:“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流传干山西、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优秀传统剧目《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指杀虎门。 杀虎口位于山西右玉县城关(旧城)西北10公里的明长城上。东倚塘子山,西靠大堡土,两山由东而西围成一个半月形的山湾。在两山的断口处,一条长达2500米的险要峡谷成为山西与内蒙古的天然通道。莽莽苍苍的苍  相似文献   

6.
高如星赋     
<正>黄河奔涌北来,人文炳蔚胜迹;万山逶迤东峙,才俊崔嵬青史。此地旧号合河,乃陶唐故墟;今名兴县,为晋绥圣地。隔河与陕北神木相望,界山同晋西保德联毗。故国歌风,兴观群怨比;先民秉赋,宫商角徵羽。昆曲清韵,道情雅剧;“香坊戏”中几多趣,“二人台”前万人迷。山曲一唱,百花恣肆;号子响处,群山壁立。此域素称歌戏之乡,斯民擅长音韵之律。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5,(3)
晋西北的河曲县,元明时代就“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妇老尽歌讴”,有着深厚的民歌土壤。经过600多年的孕育、成形、交融、发展,河曲已成为以山曲为主,辅之以小调、号子、二人台等形式多样、风格独具的民歌之乡。河曲人几乎都会唱几句河曲民歌,在游泳、洗衣的河岸边,在车轱辘滚动的小道上,在山、梁、沟、峁, 在闹哄哄的打谷场,到处可听到粗扩、豪放的民歌声。河曲民歌质朴、厚重,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6,(4)
二人台是流传于晋、陕、内蒙三省(区)交界处的一种民间小戏。它孕育于明末,成形于清初,发展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完善于建国后,剧目多达70余个。它或缠绵委婉,如泣如诉;或高亢热烈,明丽欢快,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深受群众喜爱。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小戏,是如何形成,又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民间戏曲     
《丝绸之路》2008,(4):41-44
陕北秧歌剧 地方剧种,因源于陕北秧歌而得名。 陕北秧歌分大场秧歌和小场秧歌。大场秧歌以群众性的歌舞表演为主;小场秧歌以纯舞性的踢场子为主,常与竹马、早船、狮子、高跷、二人台等形式组成演出。唱词多为四句一联,后两句由秧歌队帮腔咏唱。唱腔在传统秧歌调基础上,吸收陕北民歌、迷胡、碗碗腔、道情等多种唱腔创造而成。  相似文献   

10.
张力平 《文史博览》2013,(11):64-64
“血腥”和“愚昧”是“文革”的两大特点。十年浩劫,满是荒唐,“打鸡血”便是一例。一边是大破“四旧”封建迷信,一边却又迷幻于“神水”、“圣水”、“打鸡血”、“喝胃宝”、“甩手疗法”等“神奇”、“科学”和“专业”的“养生绝招”,“文革”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1.
冯治库 《丝绸之路》2014,(12):29-31
老子认识到了两种“无”,一种是绝对的、命名的、理论性的“无”,它是玄奥的,是人类思维的开端,是天地之始,它和命名的、绝对的“有”一起构成了“众妙之门”。只有命名了绝对的“无”和“有”,人类思维、认识之门才能打开。所以,这个“无”是理论的、抽象的概念。除了这种绝对的、命名的“无”之外,老子还深刻地认识到了“有”的否定性的“无”,认为这种“无”是和“有”相生的,并为“有”之用提供保障。老子还提出了两个层次的“无”之为(用):第一个层次是与“有”对应的“无”之为、之用,这是与存在、存在者(物)相关的“无”之用;第二个层次是讲人也就是主体不过分作为,要顺从自然。  相似文献   

12.
“京宫”与“康宫”是西周主要的王宫,对于“京宫”与“康宫”的性质,近百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本文依据西周金文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论证了西周的“京宫”与“康宫”都不是单纯的宗庙,而是王宫的总称,其中都有宗庙。“京宫”是以周王室在豳地居住的地名命名的王宫,其中有“太庙”和“周庙”;而“康宫”是以康王的谥号命名的王宫,其中有“周庙”和“康庙”,以及“康庙”中的昭宫、穆宫、夷宫、厉宫等宗庙。西周三个王都(岐周、宗周、成周)都有“京宫”和“康宫”。唐兰关于“京宫”与“康宫”是宗庙的说法不准确,不能够成立,但是唐兰认为“康宫”是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尺,却是可信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08,(3):36-37
中国传统的称谓是管父亲叫“爹”,管母亲叫“娘”,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爹”是由“父”和“多”上下结构组成,“父”在上,表示父亲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多”在下,表示父亲在占主导地位时,财富越多越好,衣食无忧。“娘”是由“女”和“良”左右结构组成,“良”就是“好(良好、优良、善良)”,特别强调做了母亲的女人要“善良、贤惠”。由上可看出古人对于父亲、母亲的称谓的良苦用心,从中窥见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文史月刊》2013,(12):48-48
“五花八门”通常被用来形容种类繁多和变幻莫测。“五花”和“八门”分别指“五行阵”及“八门阵”。“五行阵”是用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将其混合,使敌人眼花缭乱。“八门阵”也叫“八卦阵”,是按八卦顺序排列,可成六十四卦之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1,(23):59-63
冬至,岁时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的仲冬佳节,亦称“冬节”、“交冬”、“贺冬”、“长至”、“亚岁”和“一阳节”、“消寒节”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不少地方仍保留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幸福二字拆开来看,就会发现“幸”字是“土”和“钱”的构成,“福”则包含“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家里的人丰衣足食,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这是广州市长万庆良对“幸福”二字的新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句法功能问题。认为“厥”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偶尔作兼语;“其”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之”主要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兼语。“厥”和“其”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两者是同义的新词和旧词的关系;“之”跟“厥/其”在句法功能方面则有分工。  相似文献   

18.
莫自才 《攀登》2013,(1):113-11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工作者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是践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志的重点内容是重要决策,设“重要决策”章或节,下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节或目记述。人民代表大会志的重点内容是立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设“地方立法”“监督”章或节,下设“地方性法规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议案意见”节或目记述。人民政府志的重点内容是施政纪略,设“施政纪略”章或节,下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勤政廉政建设”节或日记述。人民政协志的重点内容是参政议政,设“参政议政”章或节,下设“提案”“建议意见”“调研视察”节或目记述。  相似文献   

20.
康玲 《神州》2013,(35):89-89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辨证的统一。“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我们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辉煌,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透过爱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担负起我们肩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