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波 《沧桑》2004,(Z1)
塔,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公元前5、6世纪时,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火化后的遗体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舍利子,弟子们就修建了用于保存和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一种半圆球形状的坟墓,也就是今日所说的塔。所以,也将塔叫做佛塔。后来凡是有名分而“德行”又较高的僧人,死后火化的遗骸大多建墓塔放置。古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藏舍利、佛骨等的“窣堵波”,属于坟冢的性质;另一种是所谓的“支提”或“制底”,内无舍利,称作庙,即所谓塔庙。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2.
1973年春,四川乐山县斑竹湾出土了一具五代琉璃三彩(黄、绿、褐)陶棺(图一)。棺长81.5、前高(连棺盖)40.5、后高24厘米。棺座前宽29、后宽25厘米。棺身前宽27、后宽18厘米。出土时,在陶棺内装有骨灰与开元通宝铜钱。这陶棺显然是火葬后盛骨灰的葬具。在宋代四川的火葬墓是比较多的,曾在成都、绵竹等地区多次发现。其葬具或用陶罐或用木棺。  相似文献   

3.
马的来历     
纳西族在人死后,要举行两次仪式,一次是人死后的出葬仪式,火化尸体或埋葬尸体,处理人的肉体。第三年的阴历十一月份,举行超度仪式,把死者灵魂超度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超度人灵魂。在这  相似文献   

4.
1993年8月20日西安市雁塔区王家村村民在村旁挖土时,发现了赵次庭的墓志和坟墓。开棺后,赵先生遗体衣着完整,仪容安详,肉体尚有弹性。亲属将其火化后,由西安地质学院主持,延长油矿等单位参与,于当年11月5日为其举行了迁葬仪式,将骨灰安葬在长安县枣园山公墓。在迁葬仪式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发表了书面悼词,原省政协副主席胡景通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一百多人参加了迁葬仪式。  相似文献   

5.
漫谈佛舍利     
孟君 《收藏家》2015,(3):69-74
舍利,梵文Sarira的音译,又译"设立罗"、"室利罗",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佛教原来特指佛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透明、颗粒、结晶、珠状物体和遗骨,结晶物体犹如五色宝珠,有圆形、椭圆形、或成莲花形,有的像珍珠、玛瑙或水晶,所以又称之为"舍利子"。后来佛教对有德行的大德高僧死后的遗体和烧剩的骨头,也称之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埋葬方式——无棺葬作了分类,指出其共同特征是将尸体安放在尸床上,不用棺木收殓,进而总结了无棺葬的特征,并对使用者的族属做了推论。  相似文献   

7.
1972年3月,山东省惠民县归化镇小学学生在植树时发现一件佛教舍利棺。舍利棺双重,外层为石棺,内层为铁棺,石棺内底部以数层丝织物衬底,上置铁棺;铁棺内底部亦以数层丝绸衬垫(现已朽),并放数枚铜钱。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慧圆明大师塔铭》是金世宗生母李氏故后,以佛教墓塔形式埋葬的一方重要石刻.通过考证,现辽阳白塔是辽代广佑寺塔,与诸说的李氏墓塔无涉.李氏的金大清安寺和垂庆寺当在辽阳故城之北.  相似文献   

9.
<正>甘青地区先秦时期丧葬习俗多样,火葬是其中的一种。中国古代对火葬就有记载,如《墨子·节葬下》~①、《列子·杨朱》~②、《荀子·大略》~③、《吕氏春秋·义赏》④等。甘青地区的寺洼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火葬墓实例,是将人骨火化后放入骨灰罐埋葬。~⑤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论述西北的火葬是羌族的习俗,~⑥火葬墓纳入二次扰乱葬,~⑦认为火葬是巫师、长老等阶层的专属葬俗~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龙门石窟佛教瘗葬形制的新发现——析龙门石窟之瘗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石窟不但有藏尸的瘗窟,而且还有葬灰的瘗穴,这是在龙门首次大量发现的佛教岩葬瘗穴遗迹。笔者对这一佛教瘗葬文化遗存作了系统考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瘗穴根据龙门石窟的窟龛形制与大小,窟龛内容与设施,窟龛功能与作用,所有窟龛可分为造像的像窟(含龛,下同),坐禅的禅窟,葬尸的瘗窟,葬灰的瘗穴4类。像窟无需赘述;禅窟是僧、尼静心思虑,坐禅修行的洞窟;瘗窟是埋葬僧俗尸体的洞窟,瘗穴则是瘗藏僧人骨灰的洞穴。因前三类洞窟已  相似文献   

11.
北首岭遗址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发掘出土了66座瓮棺葬。通过分析,北首岭瓮棺葬的分布有自身的特点,瓮棺葬使用的葬具、埋葬的葬式和随葬品等葬俗和同时期仰韶文化瓮棺葬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从北首岭遗址可以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瓮棺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唐塔地宫及中国舍利瘗埋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宫”,顾名思义,就是地下宫殿,亦即人死后在冥界所居之宫室。我国历代统治者们,生前住着豪华的宫殿,乘坐高大的车辆,衣着玉帛丝绸,饮食精馔美味,过着特权生活;死后仍不甘心,妄图把人间的一切都随他阴间去,在冥冥间继续维持其极端腐化、奢侈的生活,其地下陵墓布局和设置俨然是一座地下王宫,所以叫地宫。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发展生存的需要,也逐渐地接受了中国的传统习惯,按照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瘗埋舍利,并将在塔  相似文献   

13.
葬俗作为人生礼俗的内容之一在民俗学中备受关注,以瓮棺葬形式埋葬未成年人是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早到晚期阶段曾一度流行的习俗。与中原和江汉地区相比,本区瓮棺葬以"陶片覆盖葬"为主,"完整陶器装入葬"较少,在葬具的组合和墓主年龄及埋葬位置等方面亦存在自身特点。海岱地区先民在向西拓殖的过程中主动引入了豫中地区的瓮棺葬俗,并且加以改造来适应自身文化。民俗学理论中关于葬俗传播和变异的研究为阐释史前时期海岱地区瓮棺葬俗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县城内发现唐代石棺河北省赵县城内北门村,村民丘五星于1989年12月用推土机在观音庵遗址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60厘米处发现一唐代石棺。石棺完整,棺槽内盛满死者的骨灰。县文物部门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现场进行清理,没有发现其它随葬品,随后将石棺运往...  相似文献   

15.
胡传耸 《北方文物》2018,(2):20-23,I0003-I0005
北京市密云县区大唐庄发现一座石棺墓,保存较为完整。墓室为竖穴土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较下层大,上、下两层墓坑内均填筑夯土。葬具为石棺,棺盖雕刻钱纹,棺外象征性地砌筑简陋砖室。棺内有木匣。火葬,木匣内盛骨灰。出土白瓷碗、瓶、刻划花盘、黑瓷托盏、碟、透雕禽鸟穿花盖滑石盒等随葬品。该墓结构形制和随葬品均具有典型的金代特征,应为一座金代石棺墓葬。  相似文献   

16.
滇西石棺墓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乃至东南沿海台湾一带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它是利用石板或石块作成葬具棺,以埋葬死的一种形式。云南是石棺墓的主要分布区。滇西是云南石棺墓最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的石棺墓已达400多座。  相似文献   

17.
翟霖林 《文博》2012,(1):15-18
鱼化寨遗址发掘了一批仰韶文化瓮棺葬墓,极大地丰富了仰韶文化墓葬的材料。通过分析,认为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在放入墓葬之前应该全部为实用器,不存在为埋葬而专门制作的葬具或明器;特殊的多重棺结构可能是棺椁制度的萌芽,"同穴异棺"的葬俗则丰富了我们对仰韶文化早期瓮棺葬墓的认识。仰韶文化晚期墓葬的发现反映出仰韶文化时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及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龚丹 《东南文化》2006,(5):10-14
新石器时代对于儿童的埋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民精神文化面貌。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在所发现的众多的遗址中,对于儿童的埋葬方式主要采取两种:一种是土坑葬,另一种就是较为多见的瓮棺葬。选取一些典型的文化遗址,分不同的类型从埋葬方式、葬具、葬坑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里有这样的场面:清兵卫奉命捕杀一高手,交锋之前,那高手诉说衷肠,还拿起一个小罐子,打开盖,里面装的是女儿的骨灰,说着竟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像吃糖果一样嚼得酥脆,观众看他更像恶人。最后高手把长刀砍到房梁上,人木三分,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妃园寝是在明代帝王妃嫔丧葬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明初恢复活人殉葬制度,殉死的妃嫔都葬于帝陵的左、右配殿,明英宗废止宫人殉葬后,妃嫔死后各建坟茔或葬于同一墓室中。清朝入关后,随着后宫等级制度的建立,妃嫔埋葬形式逐渐固定,历朝皇帝的妃嫔死后,各随其所属皇帝的陵地,分别集中埋葬在东、西两个陵区之内,称之为妃园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