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民日报》创刊之日(1946年6月15日)起,我就在报社工作。“文化大革命”前,我任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夜班编辑工作。当时政治空气已很紧张,回忆这一段编辑生活,我现在仍然感到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几十年来,中国人经常在“想不到”状态下生活,这可能是社会激烈变动时  相似文献   

2.
欧阳文 《百年潮》2002,(10):16-24
由武转文知难而进 1955年6月,那时我在中南军区公安部队任政治委员.一天,中共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政治委员陶铸找我谈话.他说:"中央军委来了命令,要调你到北京主持筹办和出版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并担任报社的总编辑."对于这个任命,我感到非常突然,毫无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3.
我投奔“牛棚”1957年,我在人民日报被打成右派,因我认为反右派有问题拒不承认自己是右派,一直没有摘“帽子”,是人民日报社一个有名的顽固右派。1968年秋,报社在房山县建立农场(后改称五七干校),让大批干部下放。领导要我去农场时,我是很愿意去的,甚至比留在报社更愿意一些。原因是: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两年多来,报杜对我严格孤立,不让我参加任何会议和学习,光要我闷头干活、游楼、挨打。来农场后我希望能参加一些学习、会议,参加斗、批、改。2.从报社回宿舍时,差不多每天要挨小孩们的踢打、骚扰,来农场可以避免这…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武汉老年大学工作时,常听到副校长程远谈及杜子才校长,一生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离休后,创办了武汉老年大学;还有一件是抗战胜利前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领导下,先在重庆牵头组建了"中国学生导报社",创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学生导报》。抗战胜利后,重庆的导报社改为重庆分社,另在上海设"中国学生导报社总社",同时出版了《中国学生导报》的沪版和渝版。这张  相似文献   

5.
那是1955年暑假期间发生的事。当时我在南京《新华日报》担任社长室总编办公室秘书。当时的报社没有设办公室主任或秘书长一职,报社的大部分行政、业务和接待工作都由社长室总编办公室秘书负责联系、组织协调或代为参与。1955年夏秋之际,毛泽东亲写按语开展文艺界"反胡风集团"斗争后,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1)
今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多年来我一直怀念聂老总,他的容貌、他的声音经常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1997年4月9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在抽屉里放了两年。现在是到了应该拿出来的时候了。我曾直接在聂荣臻领导下工作了十年,从1957到1966年。1956年2月,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先后由李富春、陈毅、聂荣臻任主任。李富春管的时间最短,陈毅管的时间有半年多。那时周总理直接管得不少。而聂  相似文献   

7.
广西新闻机构概况和各类报纸的特点张鸿慰(一)报社早期编辑、印刷、发行报纸的机构是报馆,其后称报社。广西近代第一家报馆是康有为及其门生于1978年(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8日在广西官绅的支持和资助下在桂林依仁坊彭公祠成立的圣学会,这个维新变法组织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00,(5)
我和水拍认识是在1950年7月,我调《人民日报》文艺组做编辑工作的时候,他是我的顶头领导,时任文艺组第二组长。第一组长是李亚群,李很快调离报社,水拍成为文艺组组长。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由4版扩为6版,后改为8版,文艺组改为文艺部,水拍任副主任、主任。我们一起共在报社工作10年。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初几年。那时文艺组的主要任务是编每周一期的副刊《人民文艺》和编文艺评论文章发其他版面。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在王府井大街西侧的平房里,文艺组最初只有三四个人,最多时为五六个人,大家挤在一间座北朝南的屋子里办公。屋北有爿大玻璃窗,窗  相似文献   

9.
见到罗大佑后,刚打了招呼,他就先发问:你们南方报社那个叫程益中的,现在干嘛?接着又问了好几个问题,然后说:你看,我对你们报社非常了解吧。采访中,他又屡次跟我说:你们年轻人,在当下做记者是非常好的,可以深入了解这个社会,要创作,就得先了解现实。  相似文献   

10.
刘仁文 《名人传记》2022,(10):69-73
认识法学家刘仁文先生有很多年了,当时我正在一家报纸编副刊,时常跟刘仁文先生约稿。他像一位老到的民国笔杆子,既给评论版写评论,也给副刊版写随笔,笔锋变化多端,常有惊人之语。我在报社服务七八年后离开,之后和刘仁文先生就少有联系了。  相似文献   

11.
1946年10月我任《新湖北日报》(湖北省政府机关报)总编辑时,曾赴南京、上海,协调驻南京特派员和上海通讯员的工作.南京特派员林欣本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工作,中英语文兼擅,非常活跃.初到京、沪,自然要拜访一些曾经熟识和对报社有过帮助的师友、同行.如在南京的萧同兹(中央社)、龚德柏(救国日报)、程沧波、马星野,上海的潘公展(申报)、马树礼(前线日报)等多人.其中三青团中央副书记长郑彦棻,1945年在重庆时,他兼任国际反侵略会中国分会执行部主任,我与他同在枣子岗垭的一座院内办公,常常见面,感情甚笃.这次我特地找了个星期天,和林欣登他的私宅拜访.落座不久,刚从美国回来的魏  相似文献   

12.
那是1938年的事,时间已过了半个世纪.我当时是其中的学员,年龄仅13岁.这还得先从长城部和长城剧团说起.决死二纵队1938年的番号叫长城部,大概在1938年6月初,司令部和中心区从汾西县的暖泉头村,开到汾西县的前后王堤、灵石县的沟二里、泉子坪、上下黄堆一带(沟二里、泉子坪、上下黄堆1938年属(阝显)县管,1953年划归灵石县管),在这一带住了约半年.“七·七”抗战一周年、1938年的双十节(10月10日),还有决死队成立一周年纪念都在这一带度过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曾多次看过八路军的文艺演出,如“人命贩子”、“还我的孩子”一些反映日本人民反战情绪的剧目,还有音乐歌舞等.在抗日战争一周年过后,长城部选派人员去八路军某部培训,学习演剧歌舞.  相似文献   

13.
张佩琳 《神州》2012,(21):216+218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报刊分类改革也逐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大同广播电视报社作为山西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向上级部门呈报转企改制实施方案的同时,也在思考和探求着转企改制后的发展之路,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生存发展环境。由此,"经营"二字便成为报社管理层热议的中心词,下面就从改进报纸资源、提高企业机制、优化市场经营等方面,来谈谈转企改制后的大同广播电视报社如何应对新形势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七、平陆事件的宣传报道情况 常建华的回忆 我于1951年参加工作,先是在中共平陆县委宣传部当干事,1957年下半年调任平陆小报记者。1960年,该报主编由县委宣传部部长张科进兼任,报社的日常工作由副主编解清涛主持。  相似文献   

15.
陈泊微 《炎黄春秋》2012,(12):64-65
上世纪90年代某日,我在人民日报北区宿舍小区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先生手提布兜,身穿一套干部服,踽踽独行,没有人跟他打招呼。我走近几步一看,这不是报社图书馆老馆长谢兴尧吗?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经过了"文革"这么多年,他还活着呀?谢兴尧一直顺着北区宿舍的大道向东北方向走去。我像新发现一件出土文物似的,马上去告诉报社的老同事黄植,黄植已经知道了谢兴尧搬到北区宿舍19号楼来了。  相似文献   

16.
正听到廖东凡老师离世的消息,我的鼻子一酸,眼沮夺眶而出。一个十几年没有见面的慈善长者,在心底还是那么熟悉、亲切和随意。我感觉一下子回到了西藏。我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您了,我还想听听您讲的西藏故事,可是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们都喊您“廖老师”。那时候我刚刚从山东大学毕业赴西藏日报社工作。不久,到西藏的豪情壮志,在现实中损耗大半,我们进入精神上的迷惘期。也许是因为在报社工作,又喜欢写作的原因,我开始写游记,写西藏人物,写  相似文献   

17.
莲花开     
莹洁是从11楼跳下来的,那幢我们认识了7年的科技楼,最高那层。 5月15日,已是临近毕业,我在报社试用,最常做悲惨而琐碎的那种新闻。那几天,全国高校频频有学生跳楼,仅仅在北京,头两天就有两个。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俄文生活报》与布尔什维克早期在华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俄文生活报》是1991年由谢麦施科等倾向社会主义的俄侨在上海创办的,约在1920年初获得苏俄政府资助。是年春,肩负建党使命的吴廷康一行不仅以该报编辑、记者的身份来华,而且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在报社内。从此,《上海俄文生活报》不仅成为东亚书记处拥有的一个宣传工具,也成为布尔什维克在华活动的掩护机关。由于报社成员协助隐蔽在报社内的苏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从事在华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整个报社作为一个群体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1922年底,因来自俄国的资助终止而导致《上海俄文生活报》的停刊,但报社许多人员仍继续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相似文献   

19.
雨夜哭启华     
2003年10月最后一天,香港秋雨淅沥。当时我还在香港一份历史最悠久的本土报纸《成报》担任总编辑。半夜,恰是报社最忙碌的时分,忽然从美国传来一则电邮消息:著名政论家、作家、资深报人徐启华不幸病逝。我一边看电邮,一边已是泣不成声。我们相识相交近廿年。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漂泊海外后,他更成为我患难与共的挚友。想到启华,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1955年4月下旬,我参加了接待南斯拉夫工会访华代表团的工作。代表团团长是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委员、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斯达门科维奇,团员有南斯拉夫战斗报社社长、南共联盟中央委员贝戈维奇等。贝戈维奇是南共的老党员,参加过西班牙战争,是铁托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