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当代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黑石号"沉船和"莫塞德斯"沉船都是无法和不可略去的一笔. 一、"黑石号"沉船和文物归属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因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2.
正"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广东阳江下川岛海域。2007年我国对这艘古沉船进行了整体打捞,2016年船内发掘工作基本结束。该沉船出水的文物中瓷器居多,内有一批婴戏纹瓷碗十分抢眼,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示了其中一件(图1)。这件器物与1990年江西临川市金家山宋墓出土以及故宫博物院藏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的纹样基本一致(图2、图3)。碗内刻划出2个裸体婴孩攀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南澳Ⅰ号"打捞瓷器、"宋钱"等遗物及相关历史文献、纪年瓷器、沉船资料的多方位考察、比较,围绕该船的年代、历史背景、贸易性质、航路、船货、沉船发现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探索,推断该船或为隆庆开海之际的一艘沉船,对于深入了解隆庆解除海禁之后的海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认为该船首段的航线,为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环球贸易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进一步了解16世纪后半叶新航路开辟后的海洋贸易状况具有极其重要价值,为研究隆庆开海后景德镇及漳州窑的瓷业生产,特别是为了解漳州窑瓷器的早期面貌及景德镇瓷业对漳州窑的影响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同时也为研究明代造船、航海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 一直没有为世人所知的南朝鲜西南海域的新安郡,因该郡所属岛屿道德岛海底的一艘沉船,近年一跃而驰名于世界考古学界和古陶瓷学界。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在这一带海域打鱼的渔民们就打捞到了中国的青瓷和白瓷。为此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和十一月组建了以南朝鲜尹武炳教授为团长的调查团,在文物管理局和海军的协助下,对这里的海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一艘沉船,并弄清了那些陶瓷器就是该船上所装载的货物。仅那一年调查团就从该沉船上打捞出一千八百八十余件中国古陶瓷器、金属制品、漆器、木器、石制品等,以及约六千枚货币。陶瓷器不仅仅是碎片,完好和接近完好的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5.
资讯·国际     
<正>西班牙:古罗马沉船日前,巴利阿里群岛上的渔民在捕鱼时发现了陶器碎片,考古学家随即进行了调查,在约60米深的水下发现一艘1800年前的古罗马沉船,船上装载有一千多只双耳瓶。这艘船只当时应该是用于将鱼罐头从北非地区运送到西班牙、罗马、法国等地的。  相似文献   

6.
据南朝鲜《汉城新闻》报道,南朝鲜在一艘沉船上打捞出大量中国古铜钱(如图),经两年的研究整理,最近公布于世。从1978年开始,南朝鲜在位于全罗南道新安郡曾岛面防筑里前海海底打捞这艘沉船,历时七年。在这艘船上发现大量中国古铜钱,共计470箱子,重达26775公斤。这批铜钱经过南朝鲜文物部门研究整理确认,年代最早的为王莽天凤六年(公元14年)铸造的货泉,距今已有一千九百七十多  相似文献   

7.
1976年至1984年之间,在朝鲜半岛西南岸的新安进行了海底考古挖掘工作。几千件文物被发现,还打捞了一艘装运这些文物的沉船。该船被考证是十四世纪的中国船。船体材料经鉴定为中国红松和中国冷杉。根据对部分木材的测定,沉船受到了海底有机体的严重侵蚀。由于船体呈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决定采取两种聚乙二醇(PEG)的修复方案。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修复退化较轻的部位,分子最为4000的聚乙二醇修复退化较重的部位。人们希望这艘在新安打捞出水的沉船,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新建的韩国海船博物馆里复原并对外展出。  相似文献   

8.
2000年8月20日,马尼拉《菲询问者日报》头版新闻报道菲国考古重大发现。发现地点在巴拉湾省(PACAWSN ISCAND)北部的武旋牙岛(BUSUANGA ISCAND)偏西约8海里水下170英尺,海底一艘古代西班牙大帆船的残骸上发现两座古钟,上刻年款分别为1783年和1784年。专家推测这是一艘十八世纪往返于马尼拉至墨西哥之间的商船。沉船满载中国文物,估计达5千多件。迄今为止,已经打捞上数以千计的文物,多数是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多数是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平和窑生产的外销瓷。  相似文献   

9.
1987年8月,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与广州打捞局在南海川山群岛附近海域搜寻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林斯堡”号(Rimsberg)时,意外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1989年,该沉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南海Ⅰ号”的水下考古工作,按性质、任务、时间大致可分为早期发现阶段(1987-1989)-前期水下考古调查阶段(1999-2004)-整体打捞阶段(2002-2007)-“水晶宫”内试发掘(2009、2011)-水晶宫内全面保护发掘(2013年后至今)等不同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救榜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Recoveries PLC)在台山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莱茵堡号(RIJNSBURG)沉船时,意外发现一艘古代沉船。198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古沉船展开水下考古调查。中方队员张威下水采集回一些青白釉瓷片。通过这些瓷片,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艘宋元时期沉船,命名“南海Ⅰ号”沉船。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考古》2016年5/6古代地中海的主人西班牙东南海域首次发现腓尼基沉船Bajo de la Campana沉船遗址位于西班牙卡塔赫纳(Cartagena)东北约20英里、距离海岸2.5英里的浅礁附近,是迄今发现的第一艘腓尼基远洋船骸。2007-2011年,海洋考古研究所与西班牙文化部共同主持,对沉船进行了逾4000次潜水,发现了大量运载货物。水下考古为腓尼基人在地中海西部大范围商业活动——尤其是沿伊比利亚海岸进行的殖民贸易——提供了以往未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哈彻沉船是在新加坡南部海域沉没的中国帆船,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迈克尔·哈彻船长发现,打捞出两万五千多件瓷器。根据哈彻沉船所出"癸未"款的青花盒子判断该沉船的瓷器应该是崇祯时期1643年前后生产的。1关于哈彻沉船的青花瓷的研究,集中于转变期的纹饰研究,比如巴特勒先生认为:"因此这批约烧造于明王朝灭亡前一年的器物告诉我们:转变高峰期风格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结束。此时画工们已在继续前进,表现草地的V字形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月23日,东山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东山岛东南端冬古村的浅海处,发现一艘古沉船遗址,并采集了其出露的丰富文物。经研究分析,该沉船属郑成功水师战船。  相似文献   

14.
七百多年前的一天,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在福建沿海旅行,烧瓷窑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述:“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七百多年后的一天,中国救捞总公司与英国探测打捞公司合作,在南海上下川岛阳江海域发现一艘古代沉船。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潜水没有成功,只好再来第二次。 这回是一艘叫“南洋”号的起重船,它是救捞局利用打捞起来的一艘沉船改造的远洋救助拖轮,救助航船直达白令海。 我们从广州飞到湛江,这里的水能见度要比珠江好多了。 依旧船高马大。但这回不再是用铁笼把我放下水,而是利用起重吊具,把人先从大船放到小船上,还有两位装  相似文献   

16.
《考古》     
<正>2014年11/12月号古斯里兰卡周边的航海斯里兰卡南部发现最古老印度洋沉船,掀开2000年前沟通中国与罗马的远程海上贸易史2 00 3年1 2月,斯里兰卡两个渔民在岛国南岸海港小镇戈达瓦亚(Godavaya)附近两英里外的海下发现了一个板凳形、刻有鱼纹的石头,并将其打捞出来交给考古工作者。2008年斯里兰卡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查看了戈达瓦亚沉船,打捞出一些似乎有数千年历史的陶器——这表明戈达瓦亚沉船很可能比以往印度洋上发现的任何沉船都古老。考古小组对一小块木头进行了碳十四测年,其结果指向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又对取出的陶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约有300多万艘沉船分布于大洋底部。随着全球“打捞沉船热”的升温.加强对人类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遏制与打击“海底挖宝”的行为.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呼声。福建平潭碗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来自景德镇的几万件精美青花瓷器甫一发现即惨遭盗掘。国家博物馆和福建省有关部门闻讯紧急组成了前所未有的由34名水下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在2005年台风肆虐的季节,进行了艰苦危险的水下发掘.清理出水景德镇官窑瓷器17000余件。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冬,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广澳深水港码头的港池清淤工程中,发现一艘沉船,清淤用的大型耙吸式抽泥船抽出了沉船的船板和部分沉船遗物。1996年初,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汕头市文化局等单位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潜水调查。1997年5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汕头市文化局再次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物探遥感调查,现将这两次调查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宋代商船,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为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南海水下的无数残舟断楫,默默地倾诉着勇士未了的航海心路。直至21世纪,这艘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沉船,作为在我国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方被考古学家打捞出水。尽管它已满目疮痍,但洗去厚积的历史泥沙,黏结破碎的时代裂痕,它仍然是我们了解往昔的纽带。它力斩风浪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我们的祖先与海共生、与洋搏击的精神与文化基因,已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的一部分,代代相延。为了筹备关于"华光礁Ⅰ号"的展览,我们有了一次与海洋、与水下尘封的时空进行对话的机会。这艘古船幸而留存至今的斑驳痕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1月28日,梧州市博物馆组织有关专家到苍梧长发考察,在桂江乌龙滩发现一艘沉船。这是78年前孙中山从广州督师取道梧州北伐时乘坐的轮船。经组织蛙人下水调查,船骸埋在水下7米深的沙泥里。船长约20米,宽4米,为木架结构的轮船(小电船)。梧州市人民政府对这个发现很重视,副市长陈澄波于1998年12月4日,召集有关领导和专家座谈,研究举办《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和打捞沉船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