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青山 《人文地理》2002,17(2):90-93
近20年来,西方区域地理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与传统区域地理学相比,新区域地理学倾向于结构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维。强调区域的个性,强调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在区域特性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新区域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地方”、“行为主体”、“体系”。在具体的区域研究中,它不仅注重当地的人及其它因素的重要性,也很重视“人”的各种行为背景,并且也重视来自“体系”的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本认为,新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并主张在我国的区域研究中,应从对“地”的关注转向对“人”及“人地关系”的关注,发展中国的新区域地理学。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理论与当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媛 《人文地理》1998,13(3):30-3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发展理论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地理学的影响。指出,区域发展理论在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学科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2,17(2):86-89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受到特别重视的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文章讨论了西方和苏联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情况,和在我国得到特别发展的条件,认为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特别的关系。文章对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回顾,列举了这个学科在基础理论上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认为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包括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区域化等。文章认为,我国丰富的区域经济生活实践将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学科在跨学科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是地理科学与经济科学在解决"经济区域(系统)"的发展问题过程中交叉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区域经济学则是二战后形成的新兴学科,但两门学科有着共同的思想发展特点,与区位论的发展紧密相联,与区域问题相伴而生,并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越发具有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在思维方法、研究侧面、学科层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但两门学科在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上越来越靠拢,在学科性质上也日益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5.
试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创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受相关学科的研究启发,并根据作者从事经济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体会,提出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的六点建议:建好基础数据,创新研究方法,激励思维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培养扎实的学风,选择特殊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革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才 《人文地理》1992,7(3):1-6
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问题与面临的革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属于地理科学体系中区域地理的重要部分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期:从先秦到1909年德国工业经济学家Max Weber发表《工业区位论》为止,该时期主要探寻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规律;奠基时期:从191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的形成阶段;形成时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止,该时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成熟时期:1979年至今,为该学科在中国区域开发中的广泛实践阶段。在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陈才先生融合中外理论与经验用于中国实际,为中国本土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创造性的杰出贡献。在总结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现状、方法现状和应用现状之后,认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区域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不断交融交互发展;"三维目标空间"理论将成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种认识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赋予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丁四保 《人文地理》1992,7(3):14-19
本文列举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危机表现,认为克服危机的出路在于参与区域发展与开发的实践。在当代的中国,实践领域是非常宽广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属性和方法特别适合实践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当前应参与的实践课题和实践过程中应注意解决的一些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几年来,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界,区域经济地理学乃至经济地理学的"危机性"问题,是其有关专家和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但对此问题的产生,众说纷坛,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危机性".主要根源于其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和其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故本文用历史的、哲学的和系统论的观点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4,19(1):27-31
近一、二十年来,以英美地理学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柔性专业化、网络与根植性、集聚与集群,区域管制等概念,频聚出现于国际主导地理刊物和国际会议讨论之中。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引进这些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实例作了一些可喜的探索。这种引进理论--中国实际研究--理论总结的研究模式,推动着上世纪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但是,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探索其他研究思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背景,有一些在世界十分独特,如最大的且近2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不相一致,体制变革、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人口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地位的特殊性等。根据这些背景,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冷静地审视国际学术动向和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凝练解释中国特殊经济地理现象的理论观点,逐渐培育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中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江苏省城市发展问题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士谋  宋平 《人文地理》1998,13(4):15-20
江苏省是中国的发达省份之一,其城市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江苏省情、其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化水平和重点,并对未来江苏省城市空间分布及城市化道路选择和全省城镇体系结构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罗小龙  陈烨婷 《人文地理》2012,27(3):141-146
南京大学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地理学领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对地理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统计,对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发展主要分为快速发展期、波动停滞期、复苏繁荣期、蓬勃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涉及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交通地理学、空间结构与空间布局、产业集群与新产业区、企业与区域增长、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的经济活动、技术进步与信息化、制度经济地理学等9个主要领域。这9大领域在国内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展望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提出新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文化转向、服务国家需求是未来研究的三大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荣成  张英 《人文地理》2002,17(2):94-96
本文认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我国地理科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在新的21世纪中,学科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实现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深刻认识与处理学科发展面临的相关学科的挑战、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几个重大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四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峰华 《人文地理》2002,17(5):73-77
本文简述了社区地理学的形成、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对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进行了展望。指出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有12个热点课题,即:(1)社区发展合作组织;(2)社区发展;(3)社区环境;(4)社区规划;(5)社区管理;(6)农村社区城市化;(7)城市社区病态;(8)社区贫困;(9)社区经济;(10)社区文化;(11)精神社区;(12)虚拟社区。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运动看,从21世纪社区地理学研究的领域看,21世纪将是社区地理学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s selected eviden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central Canadian Rocki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e instrumental climate record shows that mean annual temperatures have risen ca. 1.4°C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but seasonal patterns of change are complex. The greatest increases have been in winter temperatures (3.2°C / century). Precipitation data, though limited, show variable patterns of change on decadal scales with generally higher level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longest streamflow record also shows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with highest flows in the 1950s. A tree-ring-based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s summer and spring temperatures in the la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re higher than any equivalent period over the last 900 years. Although no accurate regional estimates exist, glaciers have probably lost ca. 25% of their area in the last 100 years and may be smaller now than they have been at any time in the last 3000 years. These two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late 20th century is exceptional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st 1000 to 3000 years. Small but significant vegetation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at the upper treeline ecotone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over the 20th century (e.g., seedling establishment). However, the most significant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last 100 years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montane forest due to a reduction in forest fire frequency, largely due to an active policy of fire suppression. Dans cet article, on révise certaines manifestations des changements environnementaux qui se sont produits dans les Rocheuses canadiennes au cours du 20ème siècle. Ce registre instrumental climatologique indique que les moyennes annuelles de température ont augmenté d'environ 1,4°C en 100 ans, mais les modèles de changements saisonniers sont complexes. Les plus fortes augmentations ont été notées dans les températures hivernales (3,2°C/siècle). Les données concernant les précipitations - bien que limitées - indiquent des tendances variables de changement selon les décennies et en général des niveaux plus élevés de précipitation au milieu du 20éme siècle. Le plus long enregistrement des débits d'un cours d'eau indique aussi d'importantes variations, les débits les plus forts se situant dans les années 1950. La reconstruction des relevés des températures faite à partir des cernes montre que les températures estivales et printanières de la deuxième moitié du 20ème siècle sont plus élevées qu'elles ne l'étaient durant les périodes correspondantes des 900 dernières annés. Même s'il n'existe aucune donnée règionale exacte, les glaciers ont probablement perdu à peu près 25% de leur superficie au cours du dernier siècle et ils ont atteint leur plus petite taille des 3000 dernières années. Ces deux preuves suggèrent que le climat de la fin du 20ème siècle est exceptionnel dans le contexte des 1000 à 3000 dernières années. Des changements mineurs mais significatifs s'effectuent actuellement dans l'écotone supérieur de la limite des arbres à cause des changements climatiques du 20ème siècle (ex. l'implantation de nouvelles pousses). Pourtant, pendant le dernier siècle, la transformation la plus significative s'est effectuée dans les forêts de montagne. Grâce à une politique active de suppression des incendies de forêt, ceux-ci sont beaucoup moins fréqu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