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春节晚会主持人身穿南京云锦制作的礼服,我见了非常高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我和南京云锦就有了接触,而接触的媒介,便是南京云锦织造工人中派生来的一些南京白局的演艺人员。现在,我借着云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明文化遗产的时机,来说说与之有关联的南京白局。南京白局是说唱艺术,应属曲艺范围,但不同于南京白话,白话以说故事、讲笑话为主,白局以唱小曲为主。清末以来,在南京老城南云锦工人聚集的地区(沿内秦淮河一带),每到春、夏、秋季,在街头巷尾,均能听到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的歌唱,歌词是填进江南民歌小调里的,大多用来抒发胸中感…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南京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学之都"称号。这是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当时记者采访我,我说不仅作为现在的南京市民我很激动,我想曾经的那些南京市民,比如说谢安、谢玄、王导、顾恺之,包括李白、王安石,包括曹雪芹、汤显祖,他们可能不是生于南京,却和很多人一样,从远方来到南京,可是在这个城市里,他们生活过,他们高兴、悲伤,他们倾吐心声,他们留下传世之作。那些诗文、那些杰作,他们在这里写就,无论是《牡丹亭》还  相似文献   

3.
杨苡 《名人传记》2022,(12):55-59
母亲来南京陪罗沛霖去上海,是在母亲他们回天津前在南京小住那段时间。1947年4月,母亲和杨敏如、罗沛霖他们一家到了南京。前面说过,复员返乡不是件容易事。回南京,中央大学是比较早的一拨,我哥他们编译馆迟了好久,我姐一家和我母亲不是跟单位而是自己走的,那时抗战胜利已快两年了。他们的行程是地下党孙有余安排的,在重庆时母亲对罗沛霖的事很支持,把钱都交给了地下党做活动经费。  相似文献   

4.
南京民间说唱艺术──白局文吴定元"白局"是南京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过去,南京云锦织造业比较发达,织云锦的机房窝子集中在水西门花露岗、施府桥、柳叶街一带。织锦工人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边操作,边说唱,以消除劳累,抒发情怀。逢到街坊上婚嫁祝寿、盂兰盆会或其...  相似文献   

5.
1922年,李维汉从北京回湖南时,正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共中央要他先去南京、武汉,将中央关于声援罢工的指示信, 以及给湖北区委的活动经费带给王荷波、项英, 然后再回长沙。他在南京浦镇机车厂的一个工人集会上找到了王荷波,然后搭轮船逆江而上。到达武汉时,“二·七”惨案已发生,江岸站的罢工工人遭到萧耀南军阀的残酷镇压与杀害,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已壮烈牺牲,施洋被捕,不几天,也被杀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撤离南京前往汉口和重庆,1937年11月22日美国大使离开南京前往汉口。由于南京尚有18名美国公民拒绝撤离,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帕克斯顿和武官助理罗伯茨上尉留在南京大使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与国务院保持通讯联系。12月7日艾奇逊认为他们已为留在南京的美国人做了能做的一切,并将自己的住所留给美国人在危急时刻使用。12月9日,光华门等地爆发战斗,艾奇逊等一行于下午3时离开南京市区,登上停泊在下关江面的帕奈号撤离南京。以下一组电报①报告了其间南京的情况和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亲历帕奈号遭受到轰炸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撤离南京前往汉口和重庆,1937年11月22日美国大使离开南京前往汉口。由于南京尚有18名美国公民拒绝撤离,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帕克斯顿和武官助理罗伯茨上尉留在南京大使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与国务院保持通讯联系。12月7日艾奇逊认为他们已为留在南京的美国人做了能做的一切,并将自己的住所留给美国人在危急时刻使用。12月9日,光华门等地爆发战斗,艾奇逊等一行于下午3时离开南京市区,登上停泊在下关江面的帕奈号撤离南京。以下一组电报①报告了其间南京的情况和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亲历帕奈号遭受到轰炸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位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凭借其中立国国民的特殊身份,在保护和救助难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这些欧美人士一起工作的还有大量中方工作人员,最高峰时多达1500余人,主要包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的中方成员、各难民收容所的中方管理人员以及国际委员会基层及协作机构的中方工作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地参与难民救助,承担了大量具体和繁琐的工作,与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一样,他们也是英雄。  相似文献   

9.
热点网罗     
正南京青奥会正式进入倒计时100天5月8日,南京青奥会正式进入倒计时100天。100天后,204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他们的奥林匹克生涯将从南京起航;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友谊,将从南京开始。一次全新的赛会,一场中国与世界新意十足的对话,将见证中国梦与青春梦在青奥舞台上交织。据悉,南京青奥会,将不设奖牌榜。而更大的创新,则是推出混合赛制,28个体育比赛大项中有15个大项设立混合比赛,打破男女、  相似文献   

10.
南京白局是用南京方言说唱的古老曲种,最初是织锦工人为了调剂枯燥辛苦的织锦生活而自发唱起,由于是自娱自乐,演唱者不取报酬,完全是"白唱一局",故名"白局"。2008年6月,南京白局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玲玲,1946年出生,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  相似文献   

11.
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惊世惨案,给我们留下永难磨灭的惨痛记忆。岁月沧桑,流年似水。转眼间,70余年已过去,而在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已越来越少,我们尤其不应忘记当年从南京不避艰辛,前往日本东京远东国际法庭出庭作证的那几位劫后余生的同胞。他们挺身而出,以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对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野蛮凶残、骇人听闻的屠戮罪行作出严正指控。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全球化的辩论中,缺失的却是这些工人自己的声音。中国工人并不是一个零件,他们不是因为要为我们生产iPod才被迫进入工厂的,他们选择背井离乡,是为了挣钱、学习新的技能,以及看看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人常说,南京是湖南籍人的第二故乡。在清朝末年至辛亥革命前后,南京的湖南籍人曾多达六七万。这是因为当年曾国藩统率的湘军攻陷太平天固都城南京以后,除一部分湘军官佐升官进爵,衣锦还乡外,大部分湘军士兵被栽汰,流落在南京地区。他们多半以开豆腐店、赶骡车、做香烛鞭炮等业度日繁衍,以至人口大增。可是到了1913年夏天,他们却遭到一次浩劫,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在二郎山垭口这样一个地方,喝酒是一种很英雄地表达感情的方式。在这里我和一群佳在山顶上的采矿工人,喝着老白干,就着没有味道的花生,一杯一杯地干。守电缆的毛家福老人和那群常年在这山顶上采矿的工人,他们是平凡的二郎山人,在这里我听他们讲二郎山的传说,听他们讲十八军的故事,听他们讲道班的那些往事。这一夜,我真真实实地醉在伟大的二郎山垭口的简易工房里。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白局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最初起源于织锦工人劳动时的歌唱,是南京云锦的"衍生产品"。白局到底是一种什么曲种,这一民间艺术又走过怎样的路呢?"白局"是南京独特的地方曲种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亲切感人,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2月30日。南京工人医院。陈鹤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教育界、心理学界、知识界无不为之悲恸。这位在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这位有“中国的福禄培尔”之美誉的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平静地走  相似文献   

17.
本刊公布的日军侵华时期南京大屠杀史料源自英国国家档案馆外交档案,其客观性、权威性无可置疑。日本右翼学者田中正明称他曾访问过当年驻华日本使馆的官员,他们从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这组英国外交档案则清楚地说明日本使馆的外交官对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也感到震惊和无奈。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20余位西万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对南京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的保护与救济。日军当局在攻占南京之前拒绝承认南京安全区,在攻占南京初期,又默认了安全区的存在,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碍了他们对南京“新秩序”的建立。因此,日军当局对南京安全区便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压迫,直到扶植“自治政权”以取代之。可以说。由于西方人士倡议成立和管理的安全区违背了日军当局的战略意图。南京安全区被迫解散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19.
1937年12月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制造的一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在这次事件期间,曾有20余住外国人士留守南京,并组织有“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称“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南京分会等团体。这些外国人士在保护和救济南京难民的同时,耳闻目睹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曾将他们所知的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逐日记载下来,并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红 《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派学一直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上大做章,其中一个特别具有煽动和迷惑性的论点就是,南京沦陷前夕南京居民只有20万,加上5万的守城部队,“怎么会有30万人被杀呢?”日本右派学“20万说”的“根据”究竟为何?南京沦陷之前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南京?对南京沦陷之前南京人口数字问题的解读为何大相径庭?本认为,日本右派学在论述“战前南京人口”时,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只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摒弃对已不利的一切史料;在论述过程中,他们经常不断置换南京市人口与南京城区人口、南京城区常住人口与南京城内人口等不同概念;在论述立场方面,则一直试图压低战前南京人口数字,以说明屠杀“30万”之不可能。日本右派学对南京战前人口问题的偏向诠释与解读,将不利于两国民众对战争仇恨的化解与共同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