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灵毓秀的扬州,佳山丽水的广陵,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盛唐时期,到过扬州和出生在扬州的诗人数以百计,他们为扬州二十四桥浓妆淡抹,用清词丽曲讴歌,赋诗咏怀。明末清初郝壁题词:“周遭二十四桥是,十六院中人已非。隋帝不来殿脚冷,曲池我亦醉意归。”清康熙年间宋荦诗:“最是扬州胜,红桥映绿杨。著名带廿四,佳话自渔洋。”清道光进士湖南邵阳人魏源的《扬州画舫画》:“二分烟水一分人,廿四桥头四季春。蒲苇有声疑雨至,谁知湖雾是游尘。”这些诗词很多,不一一赘述。二十四桥的历史面貌,众说纷纭。《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相似文献   

2.
正《扬州传——绿杨明月映珠帘》,扬州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著,2021年3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是中国外文局"丝路百城传"重点出版项目之一。《扬州传》围绕扬州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从扬州在中外交往史上的重要史实、扬州作为中外交往的著名港湾、今天扬州的寻常百姓故事等方面入手,再现了扬州城市的千古风流。全书共八章,30万字。  相似文献   

3.
南通古称通州,“江淮之委海之端”,老百姓的房子,与扬州近似,而与隔江的苏州就大不相同了。南通城面积小得可怜,“城周六里七十步”(光绪《通州志》)照此换算,不过两平方公里多点。城内一条丁字大街,即南大街,东、西大街。现在东西大街拓宽成人民路。人民路以北,南北向有官地街、寺街、东北营等,东西向有大巷、富贵巷、鹰扬巷等。  相似文献   

4.
春光明媚到扬州,不光是风景无限,河道纵横、沟汊密布的鱼米之乡,正赶上河鲜菜蔬最为丰沛的季节。但见这个淮扬菜的发源地,护城河岸,菜馆林立;绿杨城廓,酒肆飘香:菜根香、食为天、四望亭、小觉林、福满楼、共和春……竹西佳处皆福地,风过扬州亦可啖。  相似文献   

5.
朱超龙 《文物》2022,(4):71-79
<正>唐代的扬州能够成长为“雄富冠天下”的商业中心城市,被时人誉为“扬一”,主要就是两条水道的功劳。这两条水道,一条是横向的,一条是纵向的。横向的是联系东西的长江,扬州作为重要港口之一,内陆的商品经其向海外运输;纵向的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将扬州与洛阳相连接。也就是说,唐代的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1],这是其能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广陵出新志志苑传佳话魏桥烟花已过五月天,我来到“绿杨城郭古扬州”,参加《广凌区志》首发式。当前,社会上不少人对“首发式”颇有微词。的确,出版一部书,即开一次首发式,千篇一律,恐怕无此必要。可是一部志书出版,集众人之智,历数年之功,发行与用志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汉口江岸区,历史上曾经有过五个外国“租界”.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租界内的街、路名,中国人无权过问,全由“洋人”自定.例如俄租界(1896年6月2日—1925年3月1日)几条主街,叫亚历山大街、玛琳街、列尔宾街、鄂哈街…….当我国收回后,成立汉口市第二特别区,首要任务之一便是将街名恢复“中国特色”.由督办沈子良牵头,请了几位“饱学之士”商量一番后,决定将由江边到亚历山大街的五条平行的马路(即今之沿江大道、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中山大道)更名为:一德街、两仪街、三教街、四民街、五族街.由于俄租界在五个租界中面积最小,而它两侧的英、法租界,当时又未能收回,所以这五条街都不长.  相似文献   

8.
扬州至称繁华,确切地来说还是在清初,当时江淮地区的食盐专卖,使得大批徽州等地的商人在扬州成为巨富,他们对于文化人的重视或对于士大夫生活方式的向往是其它地域难以比拟的.而历任地方官,如王士禛等人,性好游历,常有诗文雅集,文酒之会,一觞一咏,书画家游寓其间,传誉久远.特别是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更促使扬州成了东南经济、文化的大都会.故扬州之美,正象渔洋山人王士祺诗中说的:“绿杨城郭近扬州,是极具有诱惑力的,民间也流传:“东南园林甲天下,扬州园林甲东南”的俗谚.而扬州的园林名胜,因为它地处南北交界,形成了兼有南北园林的特殊形式,除蜀冈等少数地段,以保障河(即今之瘦西湖)和城内,一为水路,一为陆路,是扬州最具特色的私家花园群.在这种盛况下,当地的学者李斗凭着几十年的生活阅历,考之于笔记野史,费了近廿年的光阴,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政府今年出台第70号政府令———《无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用政府令的方式保护史街区,这在我省各市中还是第一次。无锡市出台政府令保护的历史街区,是指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比较集中,能够基本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的古镇、街巷或地段”。无锡市受该政府令保护街区目前有7处:“惠山古镇”、“荣巷民国建筑条街”、“清明桥沿河街区”、“小娄巷书香门第条街”、“荡口古镇”、“四眼井街区”、“丁蜀镇”。无锡用政府令保护历史街区@江锡民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的交通往来,主要是通过西域与南海两条路线。陆路称“丝路”,始于汉代。当时西方的罗马帝国需要中国特产丝绸,这类产品经南新疆到波斯,再南波斯至叙利亚,抵达地中海腓尼基及巴勒斯坦等国的各大商埠、这条线路被称之为“丝绸来往的大道”,简称为“丝路”。唐代中国瓷器也是经由这条线路运销到西方诸国。除汉、唐陆上“丝路”之外,以后又开辟了一条海上通道。唐代中国的交州(交趾郡)、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四大港口,就是中国瓷器的出口商港,其中以广州和扬州为主,又称之为“海上瓷器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新盛街是老宿迁遗存年代最久远的街道,这条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的“新路”,万历初县城北迁后被命名为“新街”,后日渐兴盛,清初俗称“新盛街”。经400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新盛街迎来新生,被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2.
唐代扬州城的规模,从唐人的诗文中,可以窥其大致。如高彦休《唐阙史》载:“扬州,胜地也。……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韦应物亦曰:“华馆十里连”;杜牧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罗隐则云:“九里楼台牵翡翠”。而于开成三年(838)七月二十五日抵扬,四年正月三日尚“写著于扬州龙兴寺”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其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对扬州唐城的规模则记得很具体:“扬府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周四十里。”宋代去唐未远,宋人有感于宋城不及唐城,对扬州唐城的规模在诗文中颇多述及,如欧阳修诗句云:“十里楼台歌吹繁,扬州无复似当年”;洪迈《容斋随笔·店扬州之盛》载:“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及唐之十一”;镂钥《北行日记》云:“大率今之所谓扬州者,视故地东南一角,无虑四分之一尔。”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曾任过扬州司理参军之职的沈括,在其所撰《梦溪笔  相似文献   

13.
美国智库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华盛顿的“K街”(K Street),一条云集了律师行、说客集团和智库的商务街,一向被认为是企业利益影响政治的象征,美国智库云集于此,天天盯着国会和白宫,  相似文献   

14.
陈平 《旅游》2009,(10):72-72
河坊街,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而对老杭州人,则是儿时生活的记忆。而夜色下的河坊街最能展现旧时“皇城根儿”的喧嚣与繁华。  相似文献   

15.
杜伏威、辅公领导的江淮农民起义军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很有影响的一支。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有关这支起义军的最早记载是 :“(大业 )十三年春正月壬子 ,齐郡贼杜伏威率众渡淮 ,攻陷历阳郡。”然而《隋书》同卷上文又记有 :“ (十二年 )九月丁酉 ,东海人杜扬州、沈觅敌等作乱 ,众至数万。右御卫将军陈击破之。”这条关于“杜扬州”的史料实际上是《隋书》本纪有关杜伏威的最早记载。上述“杜扬州”事件 ,《北史》卷一二《隋本纪》载为 :“九月丁酉 ,东海人杜伏威、扬州沈觅敌等作乱 ,众至数万 ,右御卫将军陈击破之…  相似文献   

16.
李晔  吴若峰 《旅游》2010,(3):10-15
严格来说,其实“阜景街”并不能算是“一条街道”,如果自东向西从景山前往阜成门,就要走过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门大街、西皇城根北街、西四东大街和阜成门内大街。我更愿意把这些街道连起来成为八臂哪吒其中的一条手臂。因为这条街上都有太多值得发现的精彩。就像哪吒手里的宝物。  相似文献   

17.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始建于明代,历史上曾有数条,甚至数十条。这里您看到的是当地历史上形成最早、目前原貌尚存的一条古街,它叫正议街,习称“淳溪老街”;全长800多米。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抗战以后至今改称“中山大街”。其实,生活在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并且又生活在六朝古都的人们是不愁见不到文物古迹的。然而,当我们真不想追寻祖辈遗留下的旧迹时,不能否认,许许多多的“旧梦”已经只能在书本里、传说中去寻找了。它们因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离我们远去了。高淳老街,是南京地区仅存的较完整一条老街。作为现代人理当追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全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里分布着数以千计的传统古民居,构成了城内庞大、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  相似文献   

19.
展开50年前出版的福州市区地图.很像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北面的箩筐是鼓楼区.而南面的箩筐就是台江区。中间那一条“扁担”就是现在提到的属于台江区的茶亭街了。这条茶亭街.自古以来就是福州城区和台江区交通的唯一通道。虽然古代的茶亭街只是一条狭小的石板小路.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在整个福州市的文化生态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老街与古渡     
我是生在此长在此的地地道道镇江人。记得上学的时候, 就听老人们说过什么“最古老的一条街”。后来才知道就是西津古渡街。我喜欢在这条街上走走停停。我的一位在外地工作的老同学也说,每次回家乡总要先到这条街上转悠转悠,好像是看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现在因工作的便利,只要有远方的朋友来,我都要介绍这条古渡街。跨过十多级台阶,穿过一道券门,当街摆着几件古玩、几幅字画,临街也是古玩、字画、杂货、小吃、茶楼……青石路、女儿墙,砖墙斑驳,危栏剥蚀,仿佛这多年这里根本就没有“进化”过似的,一切都凝聚在一种厚重的历史的原生态中。很早以前,这里只是一条破山栈道,依山临江。古道的那一头是古渡,一桅渡船,三两渡人,当地人叫它“西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