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面对现实生活,实现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和整个进步人类实现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哲学的根本要求。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部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格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无产阶级和整个进步人类实现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深刻地理解这一点,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以…  相似文献   

2.
拉萨尔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成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是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文艺观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拉萨尔机会主义的产物。关于前者,不少文章已作了很好的评述,关于后者,我们认为《济金根》明显地表达了拉萨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机会主义立场,剧中所塑造的人物的确是充当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语)。本文就后一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八六○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同机会主义者斐迪南·拉萨尔进行了一场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了反对沙俄称霸世界的野心,打倒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沙俄,要不要联合包括各国统治阶级中反俄派在内的一切反对沙俄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无产阶级的策略原则,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4.
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来说,世纪末史学反思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史学反思的目的,从史学本身的发展角度来说,是为要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而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史学,刻意去创立什么“新史学”。雷戈先生的历史观在本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所谓“哲学主义的历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现的否定基础之上的;其带有神定论色彩的衰退史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单独在一个国家建立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建立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最重要的成果。马克思是党的奠基人之一。他既批判地对待拉萨尔的鼓动,引导德国工人逐步摆脱拉萨尔主义的束缚,又致力于克服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影响,从而使工人运动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为党的创建打下了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组织上的基础。这是马克思对德国工人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魏小红 《丝绸之路》2012,(12):115-117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关怀、人的自由解放、人的价值旨趣集中蕴涵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尚钺同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修正主义观点是完整的、系統的。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到現实的阶級斗爭,都貫穿着修正主义的一条黑綫,口头上喊的是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拼命地攻击馬克思主义关于阶級斗爭的学說,企图以資产阶級的反动的阶级調和的貨色,来代替馬克思主义的阶級斗爭学说。在古代史研究方面,这种反动的观点,集中地表現在“先秦生产形态之探討”的文章中。为了清除其反动影响,我們必須加以彻底地揭发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好几个发展阶段。日本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最初阶段(1872——1896年)的特点:是日本无产阶级的自发发动,这种发动与其说是罢工,毋宁说是骚动;是工人联合会的建立,其中手工业、行会的思想体系占优势地位。从19世纪70年代初,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T·莫尔、P·欧文、圣西门、傅利叶、布朗、普鲁东、拉萨尔和其他等人)在日本开始传播。这种思想的可能传播,是由于大工厂工业的些微发展。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传播了这些思想,当时他们处在可作19世纪70——80年代之特征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自由民权运动”的强烈影响下。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术巨星陨落的时刻。刚刚悼念了爱德华·汤普森的逝世,又得到拉尔夫·密里本德(Ralph Miliband 1924-1994)病逝的消息。拉尔夫·密里本德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界享有盛名,是“工具主义”政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英国工党史和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研究,填补了英国政治史研究领域缺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空白,独树一帜;他对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研究,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西方政治  相似文献   

10.
何伟纲 《攀登》2013,(5):42-4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领军人物柯亨后期致力于政治哲学问题研究,对当代自由主义者关于不平等的辩护进行了反驳,提出了平等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柯亨的政治哲学论证反映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思潮在正义、平等、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对话策略,对于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陷阱及其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毅 《攀登》2009,28(3):61-66
“普世价值”的是非论争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普世价值”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其理论根源是抽象的人性论,它以非政治话语否定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试图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在本质上表现为西方的话语霸权及其思想渗透的新方式,由此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2.
论戴季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戴季陶主义形成的历史过程戴季陶主义是一股反对新三民主义、反对新民主主义的反动政治思潮。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继续和向反动方向的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戴季陶在革命潮流的影响下,以工人运动同情者的姿态出现,在他和沈定一主编的《星期评论》上,用不少篇幅讨论劳动问题,报道世界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在当时还是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潘志平 《史学集刊》2004,2(4):60-68
泛突厥主义是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政治思潮 ,也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运动 ,与土耳其有着不解之缘。在长期的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及“东突”势力交织在一起。目前 ,泛突厥主义不仅已沦为极右翼反动思潮 ,而且对许多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生存构成威胁 ,而且毫无任何积极意义可言。如果从其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看 ,前者时起时伏 ,但一次次失败 ;后者经常在“突厥学”的学术包装下 ,不绝于缕。从后者来看 ,泛突厥主义仍将对 2 1世纪的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探讨列宁领导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场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胜利是列宁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科学预见的伟大胜利。但是,在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拉法格是第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人们往往忽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宣传和发展,而即使有对其论述的也是关于其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而对其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论述国内甚少。本文主要是关于拉法格对辩证唯物主义方面文献的研究,他从哲学的党性原则出发,通过对唯心主义先验论、新康德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从而捍卫和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当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发中也存在着缺陷是,但这毕竟是他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遍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新联邦主义是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后不久提出的关于政府的政治哲学。它以“还权于州”、“还权于民”为口号,试图扭转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权力从州和地方政府流向华盛顿的趋势,加强州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中的作用,克服由于不断扩大的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造成的弊病和危机。 新联邦主义不仅对尼克松时期的国内政治和政策有着较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对付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  相似文献   

17.
浅论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江 《世界历史》2003,26(2):2-11
西方学术界在是否存在全球化问题上 ,分为“怀疑论”和“全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怀疑论者”认为 :目前所谓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 ,由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也并没有因全球化而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 ,并且人类社会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全球文明或全球文化。“全球主义者”则认为 :当代的世界经济已经从国际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 ,同时全球化已经导致民族—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 ,某种全球政治体系已开始产生 ,并且不论愿意与否 ,全球化已经带来某种超越民族和传统文明集团的世界文化。我们不应将西方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话语与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相混淆。  相似文献   

18.
正确对待社会形态研究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坚持用社会形态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敏 《炎黄春秋》2007,(3):22-29
民主是共产党成立的基本条件和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成立于上上世纪40年代末。为什么它能在这个时候“从天而降”呢?首先,这个时候,资产阶级民主关于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的思想已经在欧美成为一种主潮流(在实践中当然没有完全兑现),使得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劳动解放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之创立和传播,以及无产阶级组织自己的革命政党,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其次,这个时候,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发展成了“自为”阶级,在政治上基本成熟,能够明确地提出参与乃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要求。再次,这个时候,原来实行“集中制”原则并具有秘密结社性质的工人政党“正义者同盟”,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要求将自己改组成为实行“民主制”组织原则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和工人阶级政党自身的民主意识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不是民主思想、民主运动、民主组织原则发展业已奠定的这些必要条件和基础,世界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是不可能在上上世纪40年代末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评价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尔福特纲领》(以下简称《纲领》),是国际共运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绝口不谈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这是机会主义实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它实质是机会主义的纲领”;有人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主要缺点是回避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