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善本碑帖重揭裱法旧装已损坏善本碑帖的揭裱,也和揭裱旧书画一样,修复前要照相备查。善本碑帖揭裱前,要根据拓片损坏情况,写出修整方案,经和领导同志研究后再动手揭裱。揭裱旧本碑帖,一般是先把帖心上污垢用清水洗净,用书写纸刷水固定残破处,使原有破碎残次不丢失,加软局条翻在案上  相似文献   

2.
正刘平国摩崖刻石刘平国摩崖刻石,原题汉永寿四年(158年),此时汉桓帝已改元为延熹元年(158年),由于刻石地处偏远,仍沿用永寿年号。该摩崖刻石别名很多,诸如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刻石摩崖(《善本碑帖录》)、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校碑随笔》),一般简称为刘平国碑、刘平国颂、刘平国刻石、刘平国摩崖等等。由于各家对碑文理解不同,释文各异,故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民初的金石学名家,叶昌炽早期的金石学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主要是受到潘祖荫的影响和帮助.潘祖荫不仅使叶昌炽有机会目睹其丰厚的藏品,更是与叶昌炽一同赏析、考释诸多著名的拓片,包括著名的《好太王碑》、宋拓《夏承碑》《崔敦礼碑》《李卫公碑》《姜遐断碑》等等,因此在这段时间叶昌炽对金石学的兴趣大增,学问也增益不少.  相似文献   

4.
姚华作为"旧京师的一代通才",其"寓碑于帖"的碑帖观迥异于晚清盛极一时的"尚南抑北"或"尊碑抑帖",而从书体流变、书风演变等角度创新了碑帖书学认识。本文以姚华《弗堂类稿》中的序跋部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述其碑帖理论、书法特征以及对当下书法审美及发展的启示,探讨姚华碑学论中折射出的继承与开拓的书法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碑帖的鉴定     
秦公 《收藏家》2000,(1):44-45
问:现在文物市场上进行拍卖或交易的多是帖,如何鉴定帖呢?秦:各种文物的鉴定中,碑帖除了鉴定真与伪、粗与精、翻刻与伪刻、涂描、真蜡等内容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碑石比较悠久,加上自然的风化,给碑本身造成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越早的碑,文字存在的越多,碑面完整。时间长了,损伤越大,碑字越少。因此,碑字的多少是碑帖鉴定最重要的内容。碑刻拓本考证学,自清乾嘉以来,翁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般人把黑地白字的拓本称为碑帖,把练习写字用的范本叫做字帖,把临字叫写帖。这些讲法是不确切的。其实碑与帖是石刻中完全不同的两大类。碑的起源一般人认为碑是由汉代开始的,其实在秦以前就有碑,不过那时候的碑与后来的碑用途不同,如《仪礼·聘礼》中就有“宫必有碑,可以识日影,引阴阳”,“或以丽牲”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在郑和航海史料中,碑刻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现存的碑刻中,南京《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简称《南京天妃宫碑》)又占有突出的地位。最近,《南京天妃宫碑》的所在地下关区有关部门,将《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帖》编辑出版,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碑帖拓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形式,是记录和保存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近些年,随着书法热潮的兴起,以及对相关文献材料整理研究的逐渐重视,碑帖的鉴定收藏与装裱修复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装裱修复的市场需求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可惜的是,甚少有人知晓,碑帖的装裱当采用与书画装裱不同的操作技法。书画作品要求平整不出现褶皱,正确的碑帖拓本装裱方法则要求在装裱后仍保留椎拓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字凹凸状态。很多碑帖拓本就因为错误的装裱操作,文字被撑平拉大,丧失了原本的艺术韵味。对于这样的碑帖来说,如何将其恢复原有的立体凹凸,重新挖掘其艺术魅力,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修复难题。本次研究以修复宋拓木刻本《十七帖》为例,提出一个全新的碑帖修复与装裱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建于1921年,素以古籍善本、古代书画收藏之富享誉省内外。目前,该馆收藏古籍书3.8万册,其中善本52部629册。还珍藏大量的古今书画、家谱、碑帖、地图、地方文献等,其中古代书画以明清书画居多。由于这些古籍、书画"年事已高",大都长期深锁库房之中,秘不示人。  相似文献   

10.
碑帖与书法     
钟明善 《文博》2004,(4):15-20
关于碑帖,其概念有阶段性的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讲,“碑”是指特定的碑。在汉代的时候,古人下葬时要在墓穴边上立一块长方形的石头,石头上还要打个洞,叫作“穿”,是向墓穴安放棺材的一个支点。后来,人们才在石头上刻字,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丰功伟绩,并寄托对故人的哀思,这就是“碑”。  相似文献   

11.
冉升 《东方收藏》2022,(4):60-62
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先驱人物,在书法领域也有着极高的眼光和境界。他在完善“碑”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传统“帖”学作为主导书法研究理论的前提,并通过碑帖统一的融合方式,实现了“碑帖并用”。本文以康有为“碑帖并用”书法理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涵的研究与剖析,探讨我国传统书法中碑帖之间的关系,从而阐述“碑帖并用”思想对我国书法实践的影响价值。可以说,“碑帖并用”理论的实践化应用,为我国近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三原县存《陆让碑》,为唐初名碑。今人杨震方《碑帖敍录》称此碑“为唐碑中有数之作”,其文亦“可补史之逸”。明以前未着录此碑,至清初发现时,已残泐殆半,今存字更少,撰者官衔仅存“洗马”二字。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六所载此碑撰书人署衔为:“太子洗马艹陵囗囗撰,太原郭俨书。”  相似文献   

13.
为期两周的“翰墨珍拓—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展”已于2005年11月15日圆满地拉下了帷幕。此次展出未作任何商业宣传与炒作,目的就是为了适当控制观展人数,使真正的碑帖爱好者能有一个舒适安静的观展环境,但最终总参观人数还是超过3万人次,日均参观达到2000人次。此等专业的文物精品展能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反响,为近年文化展出市场少见。由此可见,碑帖收藏与鉴赏正在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渐从收藏的冷门转变为热门。碑帖拓片是一种用传统手工艺将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与图画拓印下来的特殊历史文献,被称为“石头的书”。它含有丰富的人文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嶽华山庙碑》华阴本,是久为世重的书林剧迹之一,现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碑帖中的重要藏品。此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嶽庙内。碑高175厘米,阔85厘  相似文献   

15.
《岭南文史》2011,(3):79
秦大我男,1924年2月(农历)生,广东惠州人。农工党成员。自幼随其父、书法大家秦咢生学习书法、篆刻,钻研历代名家碑帖和秦汉印谱,特别是在爨宝子碑、大小篆及天发神谶碑字体等方面,集历代各家碑贴之长,  相似文献   

16.
《岭南文史》2011,(3):F0003-F0003
秦大我男,1924年2月(农历)生,广东惠州人。农工党成员。白幼随其父、书法大家秦号生学习书法、篆刻,钻研历代名家碑帖和秦汉印谱,特别是在爨宝子碑、大小篆及天发神谶碑字体等方面,集历代各家碑贴之长,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7,(8)
<正>碑帖本期碑帖部分,可谓善本云集。如嘉兴博物馆藏明拓石鼓文卷,此卷原系明赵宦光旧藏,后归张廷济清仪阁。卷首有万历四十二年赵宦光篆书题端,共收录八鼓,阕《马荐》《吴人》两鼓。卷后有赵宦光、钱大昕、翁方纲、张燕昌、张廷济、吴廷康、宋葆淳、吴东发以及近代罗振玉、邵章、陶昌善等题跋。张廷济生平颇嗜石鼓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另一种张廷济旧藏明拓本,自跋云:"余自少至今五十年中,每遇旧墨,不惜损衣食资致之,  相似文献   

18.
现存宋拓淳化阁帖中,故宫博物院懋勤殿本是最早的至善本之一,上海博物馆潘祖纯本与懋勤殿本同石.这个系统的阁帖,不仅错误最少,而且书刻灵动流畅,因而优于传世其他诸本.最近,浙江图书馆藏宋刻帖石被勘同为这个系统的原石①.这将不仅使浙江图书馆这批传世瑰宝重放异彩,也将在较大的程度上推动阁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强跃 《文博》2012,(4):45-47
汉西岳华山庙碑隶法遒劲,"方流圆折,奇正互出",被誉为"汉隶第一品"。由于碑石明代已毁,此碑的拓本就显得弥足珍贵。旧拓之流传有绪者仅存四本,其中宋拓长垣本相对较早,存字最多,题跋丰富,是最有价值的拓本。该拓本不仅有助于了解西岳华山庙碑的原貌,而且有助于认识汉代的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思想文化,因而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拓本上的题跋多出自明清名家之手,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明 《收藏家》2010,(10):53-60
黄易所藏碑帖拓本虽然来源众多,但是主要途径无外乎有以下几种:其一,访碑所得;其二,遣工椎拓;其三,亲友寄赠;其四,出资购买。现仅就黄氏所藏汉魏碑刻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