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公亮 《文史博览》2005,(12):28-30
由省立改为国立 解放前,我国的大学有三种类型:国立的、省立的和私立的。  相似文献   

2.
沈岚 《民国档案》1998,(2):83-86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于国家高等教育并无明确方针,只是沿用1929年公布的《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作为相应的指导性政策。到了三十年代中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国民政府的高等教育机构按办学规模分有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种,按办学单位又可分为公立(包括国立、省立)与私立两类。由于社会连年动荡、经济不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时期审计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忠 《民国档案》2003,2(1):132-135,143
长期以来 ,民国时期审计教育研究一直是近代审计史研究的难点与空白。由于审计对社会经济活动及管理具有监督职能 ,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 ,且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从学科体系看 ,又属于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审计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同整个社会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通过对国民政府时期会计、审计教育发展的具体考察 ,认为这一时期的审计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政府兴办的国立或省立大学中专设的审计院系 ,如中央计政学院。二是政府兴办的国立、省立大学 ,或教会开办和控制的大学的会计或经济等系科中 ,设置审…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时期,西迁贵州的私立大夏大学由于办学经费极度拮据,数次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申请国立。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匮乏的贵州省也正努力向教育部申请重建国立贵州大学。教育部便借机施一石二鸟之策,拟将大夏大学与贵州农工学院合并,更名为国立贵州大学。正是此举,使得大夏大学与贵州大学之间结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因缘。  相似文献   

5.
周乾 《江淮文史》2006,(3):93-103
民国时期的安徽大学,大致以抗日战争前后为界,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安徽大学(以下简称省立安大、国立安大)两个阶段。国立安大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原省立安大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其过程历尽艰辛,皖籍著名教育家、国立安大首届校长陶因对这所大学的创建和初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理主持安大筹委会陶因,安徽舒城人,1894年出生,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随后,他又前往欧洲,留学德国,获得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30年初,陶因从欧洲学成归国。此时,故乡安徽刚刚建立了一所近代教育的大学,这就是安庆的省立安大。安徽大学…  相似文献   

6.
采集时间:2004年7月至12月9日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口述者家中王成福简介:王成福,男,汉族,1917年3月18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24年3月至1942年5月先后在沈阳市奉天省立第三小学、沈阳私立兴权中学、沈阳市奉天省立第二工科学校矿冶预科、北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南京市国立东北中  相似文献   

7.
蒋宝麟 《历史研究》2012,(2):83-100,191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建校,经费完全由江苏省截留的"国税"承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东南大学改组为国立中央大学。与此同时,南京政府对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进行重新划分,直接影响中央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各方围绕该校经费的来源和数额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博弈。直到1932年8月,中央大学经费完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学校完成教育经费层面上的"再国立化"。抗战前中央大学经费问题的演变,透视出近代中国大学"国立"的政治经济蕴含,以及国民党治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框架中,政治与学术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由世纪伟人创办并以其英名命名的高等学府,原名国立广东大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和科学文化建设人才而亲手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以什么日子作为自己的生日的呢? 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先生下了两道大元帅令。一道是“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方志》2011,(1):I0014-I0014
南京区南京总医院位于南京风景秀丽的钟山脚下,是一所所史悠久、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前身为1929年筹建、1930年建成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是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国立西医院。  相似文献   

10.
周乾 《江淮文史》2005,(3):73-83
1928年4月,安徽大学在省城安庆成立。经历10年坎坷发展后,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为避战火,于1938年5月,被迫西迁,在迁徙途中解体。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省立安徽大学原址成立,之后存在了3年。1949年底,学校并入芜湖的安徽学院。在抗战前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和抗战后建立的国立安徽大学任职的众多校长中,惟有杨亮功先后两度出任校长,他对这两个安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重建新的学术中心,将东南大学等校合并成首都最高学府。同时,国民政府也率先在此进行大学区制试验。在两年半的试验过程中,首都大学与中央政府、江苏地方政府之间,围绕校名的确立、经费分配和人事安排进行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在政局变动的大背景下,1929年底中央大学区制在一片反对声中被取消。设计者本是从学术独立化的角度提出大学区制,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陷入政治纷扰之中,显示出教育制度移植过程中深受国情制约的一面;同时,中央大学区制在实验中也演变成为国立大学挤占地方教育资源的制度依托,集中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国民政府在建设“首都最高学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降日益形成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立趋势,一直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治下诸多改良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国民政府的监狱建设、改良等活动就是一例。国民政府虽将监狱的建设与改良权限统归中央,但在国家财政未能真正统一、地方财政亦非真正独立的环境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均不愿为此提供经费保证,导致此项改良活动难以按照原初计划顺利施行。当国民政府最终责令地方承担建设、改良经费后,各地政府却又借词财政空虚、司法权限统归中央,要求中央层承担经费,并消极对待这一改良活动,终进一步恶化了司法环境,使监狱、法院等部门更为腐败,狱政改良成果黯然。国民政府监狱建设及经费问题固然体现了国民政府统治能力的欠缺,但更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期间司法制度改良的艰难,其中尤其是财政税收等经济因素对司法、行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31年7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俗称高等文官考试)。第一届高等考试为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总理遗教试行五权制度后行使考试权之创举,国民政府称之为“国家第一次抡材大典”。国民政府为举行考试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考试法》规定,应高等考试之资格为:“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与其他国立大学类似,浙江大学在其发展中遭遇了一系列困境:教育经费短缺与拖欠,校长频繁更迭,教师索薪罢教,学生运动迭起。浙大历任校长皆试图解决各种问题。在其经费、校长人选、学潮等问题的产生及应对过程中,除校方的种种努力外,也可以看到国立大学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特殊的地缘因素,蒋介石及其亲信的浙籍官员对于浙大事务多有插手。浙大为解决自身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也设法与蒋介石等联系,以争取自身利益,甚至试图影响国民政府的某些高等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学校筹建和机构设置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培养适应日伪统治的人才,曾恢复或创办了一些高等学校,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当属伪中央大学。汪伪中央大学名义上是恢复原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曾先后称为三江师范、两江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及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1928年5月改名为中央大学,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全国最高学府。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大学随国民政府西迁。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伪教育部长赵正平提议恢复中央大学,经4月9日汪伪行政院第二次会议通过,设立了由伪教育部部…  相似文献   

16.
初具基层政制改革色彩的国民政府保甲制度一开始便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如何妥善解决保甲经费问题遂成为国民政府切实推行保甲制度的关键所在。甘肃省政府自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以来,即对保甲经费的来源、用途及其收支状况做了详细规定。然而单纯的法律文本既未能解决保甲经费的困竭,亦未能约束乡镇保长的就地摊派。为了从制度上彻底根除保甲经费的浮收滥支,甘肃省政府决定从1937年8月开始实行统收统支。但是,抗战爆发后物价的飞涨和乡镇保长待遇的低下,使得统收统支在实践中变得举步难行,就地摊派仍成为不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夏泉 《民国档案》2006,(3):101-104
国立东南联合大学是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为收留上海内撤的公私立大学学生而筹建的一所高校。由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兼任东南联大筹委会主任,先设校于浙江金华,第二次浙赣战争爆发后迁址福建建阳。浙赣战争爆发导致上海高校师生内迁交通阻断,1943年6月,教育部指令东南联大文、理、商三学院并入暨南大学,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英士大学。东南联大虽未筹建成功,但在我国抗战时期高教史上仍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清华学校时期,校长由外交部任命。据现有资料看,外交部任命下达后,校长来校就职,并无隆重仪式。1928年,国民党北伐胜利后,南京政府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由国民政府兼任,这比北京政府时期显得更为郑重。同时,与政府高级官员类似,校长就职典礼开始举行隆重仪式,并由政府代表监誓。仪式作为象征性、表演性、由传统文化规定的行为方式,在特定群体和文化中沟通、过渡,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正  相似文献   

19.
王蓬 《丝绸之路》2014,(20):48-57
这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段教育佳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为使中国高校不沦敌方,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宣布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北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撤退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相似文献   

20.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简称"国立剧专",1935年在南京创办.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占领南京,国立剧专迁到了大后方重庆,1939年,又迁到四川省江安县城,当时人们都叫它"江安国立剧专".这是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它被誉为"中国戏剧摇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它对许多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近郊的江津县,就因江安国立剧专引发了两件轰动"陪都"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