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军 《文史月刊》2011,(11):1-1
周行逢,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五代时期的风云人物。周行逢出生于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犯罪受刑,没少吃苦头,走投无路之际当了兵。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潘氏祖先从福建逃难入粤到达南雄珠玑巷,后因胡妃事件再次逃离散落珠三角,时至今日,珠三角潘氏后代组成宗亲团,入闽参加潘氏先祖入闽千年祭典大礼……  相似文献   

3.
李军 《收藏家》2020,(2):105-108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中著录之物,虽云经眼,之后却有不少入潘氏三松堂中,以校《潘氏三松堂书画记》,重出者并不太多,由此可知潘氏穽藏之富,并不输于郡中之缪氏(缪曰藻、缪曰芑及其子孙)、蒋氏(蒋重光、蒋元城祖孙)、陆氏(陆恭、陆沅叔侄)诸家,吴大澂祖父吴经堃彼时略有收藏。  相似文献   

4.
佚名 《文史月刊》2011,(11):23-24
从可靠的史料来看,海瑞(1515—1587)先后有过三位夫人,又至少纳过三个小妾。大夫人潘氏进海家后,勤劳肯干,性情也不错,但因多年不生育,海瑞的母亲谢氏处处挑她的毛病,骂潘氏是“女骡”转世,唆使儿子续弦。有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礼教,海瑞终于休掉了发妻潘氏。  相似文献   

5.
《潘氏八世诗集》是我省一部十分珍贵的地方文献。诗集由清道光年间潘元炜蒐集其先人八世十七位诗人的诗编辑而成。集中的诗大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研究贵州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曾称“黔中潘氏乃贵州第一世家”,这并非溢美之词。潘氏自明嘉靖时,朗陵先生由翰林起家,先后有诗人十三位;其同宗另一支由潘平山先生起,三世有四位诗人,两支共十七位诗人,八世以诗世其家。这在贵州,乃至全国,亦是史所鲜见的。现就笔者浅见,谈谈潘氏诗人和他们的诗。  相似文献   

6.
《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碑,1980年四月在江苏省吴县藏书公社社光大队下场潘家祠堂遗址上发现。该碑文系祝允明撰,文征明书并篆额,著名刻工章简甫镌刻,现藏吴县寂鉴寺文物保管所。此碑身高167、宽81厘米,圆首。花岗石碑座高57厘米,较碑稍宽,顶部为盝顶式。碑、座有榫卯相合。碑额上篆书"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九字。碑文楷书共24行,计1034字。碑文主要记述潘氏祠堂建成的情况;潘氏家  相似文献   

7.
<正>清华大学是国内收藏甲骨较多的单位之一。2006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网上展示了其收藏的部分甲骨,并介绍说:"馆内共收藏有甲骨1755块,兽骨233块。尤其以潘氏旧藏‘滂喜堂藏龟’令人瞩目。潘氏为苏州世家,以潘祖荫时收藏最富。潘祖荫,字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1)
正一、烟云过眼潘奕隽祖孙几代人收藏的趣味,仍是明清传统一路,以书画、碑帖、古籍为主。因潘奕隽晚年名重江南,南北收藏家自四面八方来苏州,无不系舟花桥头,携古物上岸,登三松堂,访潘奕隽、潘世璜父子,入西圃,赏书画于须静斋。与古为徒的生活,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潘奕隽退隐之后,日渐增多,尽管《三松老人自订年谱》并未逐一详记,却也有一鳞半爪存焉。《潘氏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虽说只提供了部分潘氏鉴藏活动部分数据,但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潘氏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施工现场清理出明代兵部左侍郎张海墓葬一座,墓中出土木棺三具,中为张海,两侧为其妻潘氏及妾;张海及其妻潘氏墓志两合,铜钱21枚.两合墓志现存德州市苏禄王御园管理处,尚未刊布,笔者试对墓主生平及其经略哈密经过略作考释,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任轲 《文献》2022,(2):159-177+2
清代吴中词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潘钟瑞留下了丰富的词学文献。其中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七卷本《百不如人室词草》稿本不仅保存了潘氏早期词学创作的本来面貌,其附带的序跋、题词、评点更呈现了词作被阅读和修改的痕迹。《词草》的阅读者众多,至少有十位读者留下了评点。这些评点多着眼于词序的繁简、文字的雅驯、词律的精稳。而潘氏在结合个人喜好和评点意见的基础上,对于稿本的词作篇目有所遴选,文字有所修改,最后形成了刻本《香禅词》的文本面貌。将潘氏词集的稿本和刻本对读,不仅能够明晰其词集文本凝定的过程,亦可一窥咸同时期吴中词坛的词学风貌。  相似文献   

11.
吴炎、潘柽章无辜惨死于庄氏明史案,所修《明史记》被毁灭。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吴、潘二人修史的动机、资料的收集、分工及作史的方法等。透过现存潘氏的《国史考异》和吴、潘合作的《今乐府》,探究了潘氏对相关史料考辨的严谨态度和《明史记》的基本内容、体例及作者褒贬人物、事件的立场和态度,从而总结出《明史记》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2.
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茂明 《史学月刊》2003,(10):79-86
苏州潘氏是徽商后裔,亦是江南著名的科第世家。潘氏家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举与经商迭相为用的二元价值观、学宗宋儒与讲究实用的家学传统,既是明清以来,尤其是晚清士商相混的结果,也是徽州和苏州两种不同地域文化整合的结果。而潘氏族人慎言慎行如履薄冰的仕途实践经验、行善与积福密切相连的因果报应观,则生动地反映了清代江南上层士绅的行为方式和源自于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黔阳潘氏,自潘润民起,八代皆以诗世其家.潘润民的《味淡轩集》,是黔阳潘氏诗歌创作之滥觞.其诗作思想内容丰富,或饱含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或感物抒怀间饱含真情;或言其于闲适乡里,砥砺自适间又不忘为国为民.在诗歌艺术上,具有深厚的儒学特色,一方面,不事浮华,独根至性;另一方面,又温柔敦厚、风雅不坠.其诗歌气势雄浑,不仅有唐诗风神,且意境清幽.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苏州"贵潘"自从安徽来到苏州后,便与苏州太湖之滨的光福结下不解之缘,营坟墓、筑丙舍、建园林,曾经留下很多遗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多年间潘氏家族先后有535人葬在光福,足见与光福的关系有多特殊。随着时间的流逝,知晓其遗迹者越来越少。为了编写地方志,笔者查阅民国十六年(1927)《大阜潘氏支谱》,寻找其家族在光福的遗迹,还原其中许  相似文献   

15.
李杏 《收藏家》2000,(7):37-39
《潘雪石生平图传》现藏于中国文物研究所。《图传》为长方形摺装册页,纵33、横55厘米,现存23开。前有副页2开,每半开左为书,历为图。图为粉彩绢地、工笔绘画,以绢覆托背面;书为纸地,书体或行或楷,大小不一,推测或为潘雪石即兴所书,以宣纸覆托。《图传》以“诞生图”始,“祀先图”终,当为潘氏生前绘就。册中第四十四图绘潘氏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最后一次南巡时在江南接驾情景,由此推断《图传》创作于康熙来年。  相似文献   

16.
秦晓杰 《收藏家》2020,(2):47-56
平湖市博物馆藏仕女画,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国这个时段,其中以潘氏家族成员潘振镛、潘振节作品为大宗。晚清,在书画逐步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嘉兴产生了三大书画世家、潘振镛家族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7.
肇域志     
[湖南·续] 靖州牂牁之北,武陵之南,抒蔽沅湘,控扼溪洞。城周九百四十二丈。古荆州,秦为黔中郡地,唐为夷播叙二州之境。后周时,节度使周行逢死,叙州刺使钟崇志奔武阳,而杨正岩以十洞称徽诚二州。宋宁熙九年,十洞酋长杨通蕴送款内附,崇宁初改为靖州。元靖州,属辰州路(按:元立安抚司,寻改为总管府,后又降为州)。本朝洪武元年,仍为州,三年升靖州府;九年复为州,隶湖广布政司,领县四。  相似文献   

18.
《说文古本考》十四卷,每卷分上下,清嘉兴沈涛撰,光绪十年吴县潘氏滂喜斋刊。有潘祖荫序,长洲潘钟瑞跋,惟卷三上原缺第十一、十三两页:卷四下原缺第二十  相似文献   

19.
《神州民俗》2007,(3):10-12
万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万丰粤剧是宝安沙井村潘氏一脉兴起与传承的,自最初对粤曲的喜好。至后发展成为粤剧的一个根据地,迄今近六百年历史。一个村一个姓氏。能坚持这么多年的传承。是不多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潘思牧摹《启南山庄图》卷纸本,保存完好。引首纵38.5、横98、画心纵33.3、横45.5厘米。拖尾空白。引首心为蜡笺纸,上书“启南山庄图”五字行楷书,款署:“刘完庵先生为沈石田先生作,后学潘思牧摹,时年八十有六。”下钤章二方:“思牧印信”、“潘氏樵侣”(图一)。沈石田即明代匦家沈周号,启南为沈周字。画卷末尾署款:“刘完庵先生真迹,辛丑秋日临於众香馆,樵侣老人潘思牧,时年八十有六。”钤章:“潘氏樵侣”、“众香馆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