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亮 《神州》2010,(9):72-73
很迷恋柯南"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论断的斩钉截铁,很感佩吴清源对于一生之敌本因坊秀哉"他是坏人"评价的轻描淡写,也很憧憬王国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境界的返璞归真,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每逢纷乱芜杂,我总要退回来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是个什么片子?这是一部商业片吗?里边的痛彻心扉、人文情怀可能使你无法同之前《英雄》、《十面埋伏》、  相似文献   

2.
毛力 《收藏家》2012,(10):91-91
黄钟骏,1931年生于江苏吴江,5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为人民画报总编室主任、编审,是几十年前就已经"红遍全国"的书法家。历史的机缘与黄钟骏"得之交臂",在上个世纪的"那10年"里,全中国的十亿人无一遗漏的尽皆乃"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观众,那期间,黄钟骏为在《人民画报》刊登的"革命样板戏"的文章和剧照书写标题字《白毛女》、《沙家浜》、《红灯记》、《海港》、《龙江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和《红色娘子军》,此后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小海报、招贴画,  相似文献   

3.
彰无忌 《文史精华》2012,(10):30-38
在家翻阅期刊《廉政文化巡礼》,其中《陈云与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的故事》一文引起我的兴趣:"萧红与胡恒瑞的结识,也是缘于买稿纸。她写完《生死场》后,鲁迅先生为其作了序言,却没有银两出书。胡借给她500大洋,得以出版发行,萧红一举成名。" 这篇文章的作者周舟就住在我楼下,很熟。周多年供职《承德日报》,能喝,能聊,更能写,在业内和文坛均小有名气。我去问他文中"500大洋"的出处。周云:是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亲笔记载。胡恒瑞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陈云同门学艺结好。  相似文献   

4.
赵婷 《丝绸之路》2012,(17):22-23
"小时候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唯独对《四库全书》记忆颇深。本就对父亲极其敬重,加上父亲说《四库全书》是国宝,因此《四库全书》留给我的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印象。"何能贤说。  相似文献   

5.
问道天台山     
陶渊明说:"寻佛。"谢灵运说:"问道。"其实是一回事。要问,自然先得寻到; 不过寻着了之后怎么问,问什么,为什么要问,却是一连串的欲言又止。这个"问"字,还真不容易明白: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含含糊糊地用"问,讯也。讯,问也"六个字敷衍; 王力在《训诂学》里底气不足地说"问、闻同音同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问"是"疑的概括"——那么,"疑问"又是什么?不过我一点都不怀疑古人的智慧:拿这个神秘兮兮的"问"字,搭配追求清虚出尘的道教,常常真能问出点有意思的调调来。比如:问道天台山。  相似文献   

6.
2011年1月18日16时,储江老走了,95岁高龄的他在离去之时,仍奔走在苏北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和调研的行程中,以自己的生命殉了他一生所挚爱的的人民公仆事业。"三军"统帅我是在征编《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工作中认识储老的。说他是"三军"统帅,是戏称,也是尊称。《群英谱》征编办公室(简称群英办)、  相似文献   

7.
秋阳 《贵阳文史》2012,(5):28-29
读《贵阳文史》2011年第3期刊载的《闯关的人们——回忆贵阳市第一部工厂史的编写》一文,让我想起了贵阳市编写工厂史的事。应该说,《闯关的人们》还不是贵阳市第一部工厂史,《护厂记》才是贵阳市编写工厂史的发端。回想起来,这部工厂史的问世,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护厂记》这部工厂史,是在"大跃进"中诞生的。1958年,为实现"总路线"规定的目标,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相似文献   

8.
颖子 《湖南文史》2014,(7):30-30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写到了一群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药》中的夏瑜;投机取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头发的故事》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启蒙者对革命启蒙的厚望。  相似文献   

10.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1,(6):114-123
在20世纪中国报业史上,要说纯粹的民间报纸、白手起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报系,《大公报》之外,便不能不提到成舍我开创的"世界"报系以及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开创的"新民"报系。《新民报》从最初一份几个年轻人办的无足轻重的小报,历经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成为五地八版的全国性报系  相似文献   

11.
张静宜 《丝绸之路》2011,(16):79-82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晚年的长篇小说《心》,全文由"先生和我"、"双亲与我"、"先生的遗书"三部分构成,具有浓厚的心理描写色彩。小说前半部分以作为学生的"我"的视角间接表现,后半部分以"先生的遗书"形式告白,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处在巨变中的明治时代,夏目漱石对近代利己主义必然要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还对明治这一转型期知识分子内在的孤独作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李大东 《神州》2012,(25):42-43,45
一、主题阐述 连续受一年轻教师邀请听了其好几次《陈太丘与友期》的课,现闲来无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说说粗浅认识。限于篇幅,我以下整理分析记录的,是侧重于最后一堂课的。《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门。  相似文献   

13.
南京茶馆溯源文/马学仁茶馆.又称茶肆、茶坊、茶舍等,是供顾客饮茶的店铺,一般都兼售点心之类,具有休闲、娱乐、交易、联络四大功能。关于南京茶馆起源,有以下三条记载:一、明朝顾起元《客座赘语》"徐十郎茶肆"条曰:"徐常侍铉无子,其弟锴有后,居金陵摄山前,...  相似文献   

14.
耿雪 《神州》2011,(7):3-4
儒家经典《论语》中集中阐释的"仁"的概念和基督教《圣经》中"爱"的思想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相异之点。研究二者异同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融、加速全球化进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春利 《沧桑》2011,(2):25-26
上博简(二)篇章《容成氏》中关于"文王服九国"的记载与传世文献相左,据《诗经》判断,其记载有误;《容成氏》为儒家追求理想所作。  相似文献   

16.
冯敏 《沧桑》2011,(1):222-223
《读者》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取得辉煌成绩,不仅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创造了西部期刊的发展奇迹,"《读者》经济"、"《读者》现象"、"《读者》时代"也成为学者竞相解读的对象。作为中国最畅销的期刊,可以说《读者》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成功不仅为期刊同行,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本文旨在分析《读者》杂志的成功经验,了解其特色理念,同时也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脸谱     
托尔斯泰"复活" 继《战争与和平》后,又以长篇巨著《安那.卡列尼娜》震动世界文坛的苏联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了避免采访、宴请、求签名的包围,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在这房里了。"此后,每当有人来访时,佣人便作出十分悲痛的神情说:"先生死了,死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我因编导《武训传》,为此也"臭"名远扬。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今将我当年编导此剧的经过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19.
拍摄《敦煌》用了整整4年;拍摄《故宫》深入故宫的深宅大院;拍摄《外滩》耗资1300万元。他是中国为数不多可以用"奢侈"方式拍摄纪录片的导演  相似文献   

20.
禾青 《丝绸之路》2012,(9):20-23
崇圣寺远眺对于大理崇圣寺,我早闻其名,最初是在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知道其笔下的"天龙寺"就是崇圣寺。后来写历史小说《忽必烈风云传》(上下卷,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