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善化寺     
正善化寺,位于大同古城永泰门西侧,俗称南寺,坐北朝南,南北长209米,东西宽251米,占地面积52459平方米。据寺内碑文记载,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之后各朝代均有修建,但整体布局仍保持了唐代建筑风格,是我国现存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辽金佛教寺院。寺内现存辽代大雄宝殿端庄雄浑,金代山门(天王殿)、三圣殿斗拱巨壮古朴,文殊、普贤二阁精巧玲珑,是我国古建筑史上的重要实例。大雄宝殿中的辽金泥塑,摄天人  相似文献   

2.
斗拱审美特征吕鸿铿左国保(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古建筑具有广阔深邃的美学性格,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仅从古建筑的一个组件——斗拱分析其审美特征。一斗拱艺术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中,斗拱最为引人瞩目。远在汉代就曾有“层栉以岌峨,曲...  相似文献   

3.
焦河东华观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兼戏台)、妆楼及钟鼓楼,前殿为明早期遗构(维大明成化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前檐采用大额枋,上层偷心造五铺作且用材硕大,装修做法规整,展现出建筑大气而不缺细致的做法,是元明时期泽州地区古建筑的有力实证,对元明时期晋东南古代建筑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斗口跳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是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种,是斗拱出跳的简洁形式。《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对四至八铺作的各类斗拱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唯对斗口跳和把首绞项作两项未曾涉及,卷三十和三十一“大木作图样”中也同样缺如。因此,斗口跳拱的具体作法在《法式》中并不明了。但在卷十七“大木作功限”中规定了“斗口跳每缝用拱斗等数: “科口跳每柱头外出跳一朵用拱斗等下项泥道拱一只华拱头一只栌头一只交互斗一只散斗二只闇栔二条”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采取静力试验方法,以故宫太和殿二层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拱为对象,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斗拱的受力性能。基于上述3种斗拱构造特征,制作了1∶2比例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讨论了不同斗拱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内力及变形特征,归纳了斗拱的竖向刚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太和殿二层斗拱的坐斗及与之相交的头翘、正心瓜拱容易产生破坏,且模型倒置时下层构件受力要小于上层构件。对于不同斗拱而言,斗拱极限承载力:平身科角科柱头科;斗拱变形及残余变形量:柱头科角科平身科;斗拱延性:角科柱头科平身科。竖向荷载作用下,太和殿二层斗拱的竖向刚度计算模型可简化为三折线段形式。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4,(9)
<正>一稷王庙大殿历史及研究概况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西北约6公里的南张乡太赵村内,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现存大殿、戏台各一座。其中,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为早期木构建筑遗存。大殿明间面阔5.01、次间面阔3.76、梢间面阔3.8米,通面阔20.13、通进深12.62米(图一)。大殿斗拱五等材,单材高20~21厘米。五铺作,偷心造,补间铺作逐间一  相似文献   

7.
圣母殿     
正年代: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简介: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  相似文献   

8.
山西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12月,长子县石哲公社石哲大队群众在修房动土时发现金代砖室墓一座,我站闻讯后前往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叙述如下。墓葬概况石哲大队西距长子县城11公里,地处丘陵地带,墓葬发现在村西岭下民房后。墓室坐北向南,方向183°。墓道未全部清理,墓道底距地表6.5米。墓道与墓门间的甬道长0.8、宽0.66、高0.9米,靠近墓门处用残砖封堵。墓门为券顶,高1.2、宽0.66米。墓室为砖筑仿木结构,平面方形,边长2.5、高3.36米。室内有砖砌"凹"形棺床,棺床底座有五个长方形内凹装饰,高0.4米,上铺条砖一层。墓底长1.38、宽0.66米,未铺砖(图一)。墓室四隅用砖砌仿木立柱,柱下有础,柱上承托斗拱,斗拱为单挑单下昂,五铺作,无要头(图版伍:1)。四壁各施补间斗拱一朵。墓室内共有斗拱八朵,斗拱之  相似文献   

9.
吴崇可 《南方文物》2022,(2):268-272
<正>建筑的断代是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木构古建筑常用的断代方法有两种,一者是通过历史文献和资料记载来求证,二者是通过对古建筑形制和法式特征的勘察来判断。一般来说,文物工作者通过将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首先凭借对象的形制和法式特征以确定大致年代,然后再寻找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如县志等加以验证。但是这样的方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中国的传统木构古建筑,构件众多且零散,其中斗拱与梁枋是特征最明显的构件,也是人们进行断代的主要依据,它们的断面尺寸、排列方式及形式特征是重要的年代断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读《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二期中李全庆先生的《话说大吻》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其中有一点似可商榷,文中说:“雄伟巍峨的太和殿正脊两端,屹立着一对龙吻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龙吻,堪称大吻之最。”其实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还有比它大的吻存在,如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正脊上的一对大吻。该大殿东向,故正脊呈南北走向,北端大吻高4.50、宽2.80、厚0.68米,由八块中空的琉璃构件组成;南端大吻高4.55、宽2.76、厚0.50米,由二十五块琉璃构件组成。北端大吻陈旧古朴,与该寺薄伽教藏殿上的北吻同为金代旧物(1140),南吻系为明代所补。这对大吻形体之大,全国罕见。如将太和殿大吻数据与华严寺大殿大吻数据加以比较,可以推算出后者体积约比前者大出一倍左右,重量后者也比前者重一倍有余。因此,说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大吻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大吻之最,是当之无愧的。如果要找出中国古建筑上大吻的最早实物寺,  相似文献   

11.
济渎庙     
济渎庙位于济源县城西北四华里的庙街大队,这里现存古建筑六十余间,其中有宋开宝年间创建的济渎寝宫五间、利用有元代斗拱的临渊门三间、明代建筑的殿阁亭台等二十余间、清代建筑的殿宇二十余间,现为济源县保存较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济渎是因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渎是指独流人海的大水。《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沇水即天坛山西崖下的太乙池,伏流地下一百余里,至此复出,名为济水。  相似文献   

12.
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2004年、清华大学2005—2006年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手工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本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佛光寺东大殿原始设计尺寸权衡的论述,在今天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东大殿所用营造尺长298毫米,中五间开间1丈7尺,标准柱高同之;斗拱材宽7寸;斗拱下昂斜度等于总举斜度,基本斜度可描述成“平出47分~(?),抬高21分~(?)”,总举为此基本斜度的11倍,稍间、进深各间尺寸因此定为1丈4尺8寸;中平槫到柱头的高度等于总举高。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结论,本文强调提高古建筑测绘数据全面性和精度的重要意义及深远的科研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保护我国古建筑,基于《单檐歇山式古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的相关成果,研究了强震作用下我国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的抗震性能,制作了与该论文相同的试验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输入烈度逐渐增强的1940年El-centro波,并考虑地震波为水平双向作用,分析了强震作用下不同构造的试验现象,开展了详细的震后调查,获得了不同构造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震害机制。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我国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的振动形式表现为柱架、斗拱、梁架及屋顶的近似同步往复摇摆;主要震害包括柱底偏移、榫卯节点开裂、拔榫、斗拱偏移及错位、额枋-垫板分离、墙体倒塌等,但承重木构架受损不严重,结构未产生倒塌。其良好抗震性能的原因与古建筑的构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静 《文物春秋》2022,(3):69-72
现存于北京通州区三教庙内的通永道署铁狮为北京地区现存古铸铁狮中最大、最精者,受气候环境及人为影响,出现裂隙、锈蚀、剥落等多种病害。2020年,受北京市通州区文物保管部门的委托,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2021年并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研究制定了针对该铁狮的保护修复方案。目前,通永道署铁狮保护修复工作已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核心价值概述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属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总面积300.8公顷,园内现存的各式宫殿、园林古建筑面积约7公顷,园藏文物4万余件,古树名木1600余株,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人文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仿木结构墓是流行于晚唐至元代的一种墓葬形制.仿木结构墓中的一些建筑构件,尤其是其中的遍妆彩色的柱梁、斗拱、藻井等,在现存的地面建筑中很少保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营造法式》大木作等项制度,推算《营造法式》大木作的控制性尺度规律,并以现存唐至元朝古建筑实例加以验证。通过上述文献和实例的综合研究,本文提出了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模数制和对尺度研究方法的若干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 大慈阁位于保定城内北大街南端,原名大悲阁,是保定市现存最高大的古建筑,通高24米,极为雄伟壮观,古时曾列保定八景之一,称“市阁凌霄”。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被焚后多次重修的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大慈阁的始建年代,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张柔始建说,一是张柔重建说。保定市《地名资料汇编》一书中,明确提出:“据《顺天府营建记》载,大慈阁重建于南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  相似文献   

19.
曹莹 《文物天地》2023,(12):9-12
古建筑是最直观的物质遗存,固原城内现存残留地面建筑大多出自元明清时期,以宗教、祭祀性建筑为主,防御守卫建筑为辅。通过归整梳理,初步分析、探索了固原城遗留地面建筑背后所承载的历史空间、人文情感及文化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5,(2)
<正>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M5出土了两件形制比较特殊的陶器座[1],均为泥质灰陶,模制组合而成。其中,虎熊龙凤座塑于一长方形陶板上,中央站立一虎,虎背上蹲坐一熊,熊头上立有一鸟,作展翅欲飞状;两侧各塑一条龙,作立身上爬状,通高56.5厘米(图一、二)。另一件龟蛙斗拱座,底层为一龟,龟背上立一蟾蜍,蟾蜍背上塑一斗拱,斗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