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研究涉县林旺响堂石窟的历代摩崖碑刻题记,确证了北齐临水县治"松谷"位于今涉县固新镇,旁证了涉县复置的具体时间,可纠正《隋书.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等著作中有关涉县复置时间和政区归属之误。  相似文献   

2.
北齐时期的石窟造像内容主要反映了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是北齐时期佛教文化的代表,分地点有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南北响堂山和分散在山东中部的几个规模较小的石窟。  相似文献   

3.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上,现存石窟25座,分列于东西两峰山崖间。石窟群虽然规模不大,却包含了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以及隋、唐四个朝代近5个世纪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国众多的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石雕造像中,天龙山石窟以技巧娴熟、  相似文献   

4.
<正>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东西两峰共有21座石窟[1],石窟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经历北齐、隋代,唐代发展至极盛,五代宋元以后鲜有耳闻,其后明代又有所复兴。东魏北齐是天龙山石窟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北齐是中国佛教造像史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外海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断传来的印度佛教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又使北齐造像呈现出迥异于以往的新风尚。在雕塑技巧上"其手法由程序化的线形渐入于立体的物体表形  相似文献   

5.
广元观音岩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李峥 《文物世界》2012,(6):11-13
北齐时期所雕凿的石窟现存最有代表性的有两处:一处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另一处为河北响堂山石窟。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处石窟虽然同为北齐时期的石窟,但其造像却是有的清瘦,有的丰满。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沟通晋阳与邺城的并邺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军事、政治事件曾在此发生.东魏北齐时,高氏执政者频繁往来于两都之间,并邺道成为维系霸府政治的交通命脉.由于北朝后期佛教造像活动的盛行及高氏皇族对佛教的推崇,大量石窟寺、摩崖造像选址于此道附近,因此并邺道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带.通过史料的串联,结合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8.
不可移动文物中,石窟寺专项调查可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相关文物资源,还可以为下一步文物普查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实地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对现存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进行现状评估,明确石窟寺保护现状以及下一步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对于深入调研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各地的需求、困难,以及开展下一步的深化研究、实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二十里铺村,距离大像山石窟7公里。2005年7月.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的甘肃省中小石窟调查组(东部小组)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供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已发表材料,全面比较了邺城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响堂石窟与北吴庄埋藏坑中的各类佛教造像,作者通过对两地造像题材和供养人身份等级的对比指出,响堂石窟代表了东魏-北齐统治阶层的佛像信仰;北吴庄造像反映了邺城当地普通僧俗信众的信仰。等级、信仰和经济三方面的差异是二地造像题材和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淑梅 《丝绸之路》2022,(2):156-159
虎头寺石窟是洛阳地区一处重要的北魏石窟寺遗迹。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石窟本体及赋存环境存有多种病害。为加强对虎头寺石窟的保护,笔者对虎头寺石窟的病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对病害类型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有助于推进虎头寺石窟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博文 《丝绸之路》2014,(10):28-30
甘肃镇原玉山寺石窟开创于宋金时期,此后历代多有重妆彩绘,现存洞窟5个,共有石雕和石胎彩塑82尊,壁画15平方米。作为陇东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山寺石窟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吐峪沟石窟     
现属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位于高昌故城东北约15公里的火焰山吐峪沟内。现存洞窟41个,分布于吐峪沟东、西岩壁,为高昌地区早期石窟代表。早期石窟开凿于南北朝,晚期到唐。壁画保存不多,残损严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位于河北涉县唐王山的娲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奉祀女娲氏的古代建筑群,它不仅有珍贵的佛教遗存北齐石窟和摩崖刻经,还有巧夺天工的依崖吊庙型建筑娲皇阁。本文对娲皇宫的历史沿革、主要建筑、北齐石窟及摩崖刻经等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以麦积山石窟的31个初期洞窟为研究对家,以考古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该书是作者对于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思考及研究的集中体现,为麦积山早期石窟年代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渑池石佛寺石窟位于豫西地区渑池县坡头乡庙下村,一般认为开凿于北齐时期,通过对石窟造像的艺术分析,以及对石窟所存的明代碑刻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开凿于北周,属河南境内唯一的一处北周时期开凿的石窟。  相似文献   

17.
于飞 《文物世界》2012,(4):45-49,16
碧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东边紧邻南牛线公路,从北朝历经数代,香火鼎盛,信徒云集,是享誉中华的一代名刹,曾位居古泽州四大名寺之首。作为古代泽州地区创建最早、影响最大、声名最为显赫的佛教寺院,碧落寺亦是泽州古代八景之首“碧落卧云”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18.
千佛洞石窟又名能仁寺,石佛洞,俗称洞儿庙,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南鄂河北岸山腰间一突出巨石之中(图一)。这里属吕梁山最南部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岩石为灰色沙岩,极易风化。石窟坐南朝北,下靠寺院一座,日能仁寺。窟门外有时代不明的残经幢一块和残碑两块。在其中一块《创建茶房碑记》的残碑上载有“营里镇东北古有能仁寺千佛洞”。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施和金教授的专著《北齐地理志》。这是作者继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后撰写的又一部古代地理志书,也是近年来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博涉今古,学有专长,凭借其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同时又掌握了大量的古代地理文献,清晰地勾勒出北齐行政区划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今天我们认识北齐的地理概况。该书在内容、体例和价值上有如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小林仁 《文物世界》2012,(1):42-54,66
一、前言陶俑是随死者葬在墓中的一种明器,是中国考古与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陶俑,迄今为止各地已有大量报告发表,其中有不少纪年墓的资料,为确定每个时期、每个地域的造型特征和形制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