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的砥洎城,三面环水,宛如江南半岛,孤泊在一弯碧水中。城内坊巷通陌,望楼相衔;登临城头,远山如黛,湖光倒影着砥洎城历经沧桑的秀色;湖面蒹葭苍苍,水禽嬉戏,湖岸繁花嘉树,游人如织。"山城一览"的气势尽收眼底。明朝末年波及全国的"流寇之乱",《明史·流贼列传》中有清晰的记载。砥洎城始建者"防御兼具居住功能"的特色,就是当时为避战乱而设计建筑的。这座极具水  相似文献   

2.
汽车沿着晋(城)阳(城)高速公路在润城出口停了下来, 顺着一位长者的指点,透过缥缈的雾气,远处山峦之下一座居高而朦胧的城池剪影,便是令人好奇的神秘古城“砥洎”所在地。这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又是一个奇特的村中城。砥洎,更是悠远岁月的珍藏版。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阳城县的皇城、郭峪城、砥洎城和屯城,如今已成为物保护单位和旅游热点,但人们未必都知道这四城的城堡建筑多亏了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的频繁“光顾”。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旅游》2020,(1):70-73
山西东南部晋城的沁河沿岸矗立着许多古代城堡建筑,其建成年代久远,空间形式独特,文化脉络完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古堡群之一。沁河是山西省内第二大河,它出自晋中南的沁源县,流至晋城市端氏镇才折南而下至润城,此段沁河古时又称洎水。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云:“谒戾之山,沁水出焉。”沁河,古称洎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全长460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沁河,蜿转于太岳、太行的群山之中,在晋城市境内的沁水、阳城接壤处留下了一片沃土,造就了一方富庶。在众多历史遗存中,沁河流域的堡寨建筑构成了该地区传统  相似文献   

6.
<正>砥洎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三面环水,呈半岛状。创始年代不详,砖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城内面积约37000平方米,类似古代城市建制的规划,共分为10个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  相似文献   

7.
濟源城東北三十五里,沁河北岸的留村、村東南的南(?)、村西南的西漕窩和沁河對岸的潭坡,今年九月中曾在以上等地區採得石斧、石刀、石鏃、鑿孔石器、蚌殼、穿孔骨針  相似文献   

8.
宋惠 《沧桑》2014,(3):106-109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沁河古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为依托,以上庄古村为例来描述关于沁河古堡群文物保护的调查状况的成果,通过对部分沁河古堡的探究来探讨关于整个沁河古堡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并以此提出关于上庄古村规划开发以及整个沁河古堡群规划开发的意见与建议,是在项目深入了解和探究沁河流域古堡文化、历史遗迹、名人逸事、自然风光等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的故乡在双洎河畔 我的祖籍河南省长葛市老城镇前白村,位于双洎河右岸。1910年4月16日(清宣统二年三月七日),我出生在这个风沙盐碱、十年九歉的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10.
<正> 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地带。在西部的南北两侧有两组自西东伸的丘陵,战国时期的赵王城和赵王陵分别座落在两组丘陵的东端。在两组丘陵之间有渚河、沁河、输元河三条小河自西东流,邯郸故城即座落在沁河的冲积扇上。1985年春,在进行邯郸县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十九处,现择典型遗址简报如下。 一、商代遗址 商代遗址有东陶庄、葛岩俞、宿庄、户村、大河坡、蔺家河、牛叫河、大隐豹等八处。  相似文献   

11.
河南密县黄寨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黄寨遗址位于密县新县城东南9公里处,属来集乡黄寨村。遗址在村西南的高台上。双洎河在台地的南部由西向东流过,台地北边的断崖下是新(新郑)密(密县)公路(图一)。遗址所在的台地为河旁阶地,高出现河面约有10余米。遗址遭破坏严重,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西长100、南北宽50米)。  相似文献   

12.
乌什县城西南有座突兀而起的小山,状若振翅欲飞的春燕,故名燕子山。其东侧悬崖陡峭,高约500米,山腰峻险处,有一光滑如砥的巨石,上刻“远迈汉唐”四个苍劲大字。这四个大字气势雄阔,豪情越古。面对它何人不是胸中滔滔,浮想万千。汉、唐在西域的伟烈丰功,世人多不敢妄自非议。但在乌什,这一偏远  相似文献   

13.
上党居山西东南,西依太岳,东有太行,漳河、沁河纵贯其间,白晋公路穿通南北,中间有广阔平原,故有“上党盆地”之称。我党通过抗日统一战线组织领导的上党银号,就活跃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的沁阳———朱载的故乡 ,再次拜谒了这位世界名人的陵墓。沁阳 ,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县相邻 ,南与温县、孟县接壤 ,西与济源市交界 ,东与博爱县毗连。扼太行山之阳 ,居沁河之畔 ,北连上党 ,南通洛阳 ,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曾为郡、路、州、府、县治所 ,从古至今 ,一向是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朱载墓就位于沁阳市东北 1 5公里山王庄镇张坡村东 ,这里原为朱氏祖茔 ,日军侵华时曾炮轰其冢 ,在文化大革命中 ,墓上高大的封土堆和神道两旁的石刻均遭…  相似文献   

15.
《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又说"荆及衡阳为荆州",衡阳即衡山之阳。其中之衡山,古今学者多以为即湘南之衡山。但是荆州章名山大川、物贡特产、族群活动不见于江南(若湘南衡山除外),其转输贡道也不见有江南的水道,这就显出矛盾:广大的长江以南地区何以未有山川、贡物与贡道,其可考者如纳锡大龟、菁茅、砺、砥...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夏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田野考古人员应新密市黄帝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到新密双洎河(古洧水)两岸、溱水(古郐水)之滨进行古文化遗址调查,寻找与我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国家起源有关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以促进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我有幸任考古领队,担负起这次调查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正少水即今沁河,西汉始名沁水,近代称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少水防线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以少水为依托建立的北起山西省安泽县马壁乡,南至阳城县润城镇的一条长百余公里的战略防线。正是这条战略防线,在古代  相似文献   

18.
豫北沁河水利灌溉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河发源于山西沁源县,曲折南流,自山西阳城县流入豫北;在豫北地区沁河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及武陟等五县,最后,在武陟县南境入黄河。①沁河流域的地貌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下游是冲积的扇形平原,上游是侵蚀的高原河谷,济源县东北的五龙口正是它们的枢纽点。沁河在五龙口以上,很少灌溉之利;五龙口以下,沁河畅流在扇形冲积平原上,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因势利导,顺着扇形平原的斜坡,逐步兴修了巨大的灌溉渠系;因  相似文献   

19.
正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想看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却遭到掌管者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连忙问:我有过失也记吗?褚遂良斩钉截铁地说:"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另一个史官刘洎接着说:假如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亦皆记之"。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看到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录"语多微文",就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  相似文献   

20.
陶敏 《文献》2007,(2):89-94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南唐清辉殿学士张洎奉命使宋,纪录宋典客、左补阙贾黄中谈话,撰成<贾氏谈录>一书.此书虽记唐代琐事,又仅一卷,"篇帙无多,然如牛李之党其初肇衅于口语,为史所未及,而<周秦行纪>一书,晁公武亦尝据此录以辨韦璀之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