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宇玲 《神州》2013,(8):36-36
"河湟"古称"河隍",是黄河与湟水并称,两条河流冲积出的一片土地被称为河湟谷地。她位于青藏高原东段,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界,岭谷相间,群山环抱,是连接青藏高原与内地的过渡地带。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地宽衍、美地茂草、可耕可牧的地方。土族儿女受这方水土哺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他们性耐劳,勤耕作,其生活极为简单。以青颗为大宗食物,家畜以牛羊为多。土民尚武,喜骑马,善饮酒。每逢寺院聚会,辄饮酒驰马,虽百里必往焉。  相似文献   

2.
从远古走来的青海,伴着奔腾的黄河,在人类史上镌刻出章章璀璨瑰丽的诗篇……当一件件光彩夺目的“舞蹈纹盆”、“黄河磬王”、“巨型玉刀”不断浮出泥土,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我们的心被震撼了;它们似乎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那远去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不断地提醒我们:热爱黄河吧,热爱你生存的土地!前不久,《中国土族》杂志秋季号上发表了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我省著名作家鲍义志先生撰写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该文大胆提出这样的一个推测:喇家遗址很可能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活动过的地方,是大禹故里。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很大的的社会反响,读者纷纷撰稿,给予积极评价。我省文史专家、著名学者谢佐读了该文后,随即撰稿表示对此观点的认同,他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可信的,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河湟文化的史前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鲍义志先生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对河湟史前文明的研究作了拓展性工作,应当首肯。”本刊特推出谢佐先生的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阿俊蓉  梁玉金 《攀登》2013,(2):22-25
本文以河湟地区大通县黄家寨镇阿家村蒙古族长期以来与周边其他民族共居的多元文化下的融合为例,分析该自然村如何在民族文化交流中保持本民族文化内核,同时借鉴他民族优秀文化,最终相互融合并涵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谐相处的自然村特例。  相似文献   

4.
何文珺 《神州》2011,(28):56-60
俗话说,到了陕西莫喊乱弹(秦腔),到了河州不漫少年(花儿)。河州就是甘肃临夏,这里是花儿之乡——诸多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据考证,这种古老民歌的产生要早于《诗经》。它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流传西北,至今不衰。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花儿词曲浩繁、押韵合辙、包罗万象、风情浓郁,是西北人心里的话(花儿)、心头的肉,更是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宝库里一枝独秀、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梁福兴 《沧桑》2008,(6):48-49
以壮族为主体核心的榕山大庙,不只是广西东北部大小瑶山之间壮、汉、瑶等多民族社会关系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重新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村社传统"庙山经济"与"稻作文化"、"山耕文化"、"移民文化"等多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整合的典型案例,是我们探索南方多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和谐村社文化生态建设途径的活体参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玲 《东南文化》2021,(5):149-155
近二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举办的书画展览数量大幅增加、观众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引发参观热潮的现象级书画大展频频出现,多家博物馆联合办展成为主流模式.天津博物馆利用馆藏明清时期书画优势,以真实性、代表性为原则遴选展品,对内系统梳理馆藏、以项目促青年人才成长,对外普及古代书画知识,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览.优秀的书画展览离不开"人"与"物"的支撑,即策展团队的学术科研力量、策展能力和藏品的数量、质量至关重要.学术科研成果的支撑是书画展览成功的关键,同时展览也要着力解决展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展览选题角度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所选展品对主题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世军 《中原文物》2012,(2):92-94,111,112
开封博物馆原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又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绘画藏品的空白,同时又为研究许钧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物理世界的裂变现象告诉人们,一种元素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另一种元素,这种变化是彻底的。纵观金星村的历史变迁,从一个固守传统农业的村子通过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一跃而成为全省的优质果品基地,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逯淑娟 《攀登》2011,30(5):45-47
当前海东地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提高认识,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增加投入,完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要协调配合,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要拓宽思路,从根本上脱困;要广泛动员,推进救助工作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钟文刚 《收藏家》2014,(2):72-76
有一张画,很小,小到不足一平尺,且笔简墨淡,空灵疏秀,不注意就会逸出视线之外的。我在那家画廊识得,它被镶进一只略显陈旧简陋的小术框里,正安静地悬挂于扶梯一侧的墙壁上,不发出一丝声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画鉴定自魏晋至当代,已走过1000多年历程。古代书画鉴定家的鉴定思想与今天中国书画鉴定家的鉴定思想之间,是一种互为衔接、承上启下的关系。但对中国书画鉴定方法论的研究,不是今天中国书画鉴定学的本体确立。作为一门学科,在理论形态上应该有自己的规范性,它所涉及到的基本要领、范畴应有明确的界定,它的基本原理应当有深入系统的阐述。作为一门应用理论性学科,书画鉴定的理论与方法,要具体地应用于书画鉴定实践。它的理论,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切实管用是衡量其理论价值的主要标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念与实践有着悠久的传统,现阶段由于借鉴西方修复理论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已逐步形成了"最小干预原则"、"最大信息保留原则"、"安全性原则"、"可再处理性原则"等原则,提升并完善了修复前期调查、修复技术路线与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特别是在转变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的再认识,总结了"保留原裱"、"还旧装裱"、"重新装裱"等三种修复技术路线。这些理念转变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了符合中国特色、适宜中国国情的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书画同源始于史前的字画同源 ,字画同源包括使用工具同源以及字画作者同源 ,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史前毛笔 ,许多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图案应出自同一种工具 ;字画作者来源于制陶、铸铜业的族群或家庭作坊。居延和武威汉简显示书法已渐成熟 ,魏晋后书画融合 ,画家亦为书家 ,书画融合是艺术意境的融合 ,现代意义上的书画同源一定程度上包含作者追求艺术意境的同源  相似文献   

14.
书画鉴定与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传统的书画鉴定,靠的是零碎的感性经验,用的是以视觉印象对照待鉴作品的比较方法,而对书画在历史承传中发展的系统知识及相应的视觉把握,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因此传统的鉴定每每陷入先入为主和少见多怪的误区。现代的书画鉴定引进了美术史的风格概念,把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作为鉴定方法论的主要依据,使大体依赖感性认识的鉴定眼光,变为讲求方法和理性认识的学问。虽然在鉴定实践中,首先要看时代风格,而后再看个人风格。但时代风格包含在个人风格之中,大家的个人风格又会左右一个时代的风气。所以把握风格应从研究著名书画家个人风格入手,即为把握风格而进行书画家个案研究,以便为鉴定积累翔实系统而扎实有据的样板系列,让临场鉴定奠立在坚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个案研究要根据具体对象使用不完全相同的方法,本文亦就此进行了有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倪进 《东南文化》2011,(1):118-123
书画鉴定,其目的在于辨真伪、明是非.鉴定是一种主体化的反应心理,是心灵与心灵的悄然交流,是鉴定者与创作者的悄然对话.书画鉴定者在鉴定的过程中,其心理机制和书画创作者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书画鉴定的心理机制包括心理特征、心理图式、心理倾向、心理定势和心理结构中的潜感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望令书画鉴定由经验走向科学探索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