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命疯女遭遇善良文/刘镇,孙敏栏目主持人:赵文会今年25岁的张秀玲饱尝人间的不幸:她2岁死了父母,17岁被人贩子从黑龙江拐卖到河雨,22岁被另觅新欢的文夫抛弃致疯。她疯疯癫癫地到处流浪,最后,在辽宁本溪小市镇,工商银行小市储蓄所女咨询员赵桂芬收养了这...  相似文献   

2.
被拐儿童凭借记忆寻亲是通过记忆与家乡和原生家庭建立“人地依恋”的现象,其记忆要素和寻亲经历值得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寻亲成功的被拐儿童杨某某并对其家乡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借助文本分析和质性分析方法,探究儿童对家乡记忆的类型与特征,并结合被拐卖后的生活经历,揭示其对被拐儿童寻亲的影响。研究发现:(1)被拐儿童的生命历程主要经历被拐卖前和被拐卖后2个阶段,被拐卖前家乡生活和被拐卖经历形成寻亲记忆线索,被拐卖后的生活经历影响寻亲记忆线索的组织和传播扩散;(2)儿童对于被拐卖前的记忆多为日常生活情景中频繁接触的事物,或具有情绪色彩的生活经历,包含普遍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家庭性知识,协助识别儿童家乡和原生家庭;(3)儿童被拐卖后分别在养家和自己组建的家庭生活,生活过程中身世认知、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发展、人员的阻碍与支持、经济水平等的变化影响寻亲记忆线索的传播扩散,影响儿童寻亲时长和结果。最后,本文探讨了研究未来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1,(32):12-12
离开家乡木姐去剑中阁云南那年,缅甸女孩阿芭只有12岁。跨过边境线时,她以为几个小时后就能回家,但再次见到家人已是3年以后。同数以千计的缅甸女性一样,阿芭被拐卖到中国,将被迫嫁给越来越多讨不到老婆的中国男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华工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华工出国的历史意义 华工是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国外靠体力劳动谋生受人剥削而不剥削他人的中国劳动人民都属于华工的范围。有自愿出洋的自由华工,而更多的是被强迫拐卖的契约华工。前者包括  相似文献   

5.
华工大规模出国,是晚清中外交涉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相当多数的契约华工是被人诱骗到国外的,因此对诱骗拐卖华工的不法之徒的惩治一度引人注目,成为清政府侨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及实践的角度考察清政府对此的态度及其演变,对了解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学界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之定罪标准都争论很大,而且前后的立法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不同种相关行为的定罪成为难题。笔者拟对本罪之定罪标准予以界定,以期解决司法实务中不同种相关行为的定罪难题。  相似文献   

7.
越揪心的电影,越不敢下笔。我为一篇文字的祷告时间,越来越长。苦难有多长,祈求就该有多长。所以知识分子的罪过永远是写给人的太多,说给神的太少。《盲井》之后李杨以他的方式继续对一个瞎眼时代的记录。这次是被拐卖的四川女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拐卖儿童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本文基于公益平台获取的1960-2015年被拐儿童数据记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方法,针对拐出侧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①1960年以来,拐卖儿童犯罪经历了极低发期、快速增长期、高发稳定期和低发稳定期四个阶段。被拐男童多于女童,犯罪量夏半年高于冬半年。②1960-2015年以来犯罪高发地区主要是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拐卖犯罪由“数地高发”向“全国频发”的格局演进。拐卖犯罪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热点省份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由“华东”→“西南”→“东南”的演变轨迹。③地理条件、法律政策、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时空不均衡是犯罪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前夕的旅俄华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俄国“盗人的贼”拐卖到沙皇俄国这座“民族监狱”里从事奴隶劳动的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英、法、俄等国竞相在中国招工。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在华招工5万人,法国招工20万人。战争爆发后,俄国不但民用企业劳动力不足,而且军事工业也深感劳动力缺乏。因此俄国政府一反过去排斥华工的政策,利用与中国接壤的有利条件,捷足先登,开始在中国大肆拐卖华工,其人数远远超过英法各国。马克思在研究17世纪荷兰人的殖民掠夺时指出,欧洲殖民者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指出他们  相似文献   

10.
异地搬迁:古民居保护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民居被“消费”最极端的证据,非“异地搬迁”莫属。这招“乾坤大挪移”本来是一种文物保护的特殊手段,如今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却可以使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犹如长了翅膀,离开血脉相连的故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延续生命。有人说这是古民居的“二次投胎”,也有人说这是古民居被“阴谋拐卖”。离开了古民居先天生长的地方,人们担心:它会不会断了“地气”,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怪胎”?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拐卖儿童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严重,对家庭和个体的影响深远.早前研究侧重于犯罪现象的宏观分析,当前亟需转向重点地域与重点人群开展研究.本文聚焦我国拐卖犯罪的高发省份湖北,采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湖北省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被拐儿童的性别年龄结构呈"工"字形特征,高发于1-6岁和13-...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利比里亚发生政变后,政权被反对派掌控,她与同伴们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一天,她带着贴身护卫维撒来到城外的村落做群众工作,突然从大树后面冒出个端着枪的小伙子,没待她看清便扣动了扳机。子弹应声而发,幸好维撒反应极快扑在她面前,她幸运地躲过了劫难,维撒却倒在了血泊中。事后她才知道,开枪者叫乔洽,是维撒的邻居,在被反对派收买后就一直伺机暗杀她。她决心为维撒报仇,可后来再没找到乔治的踪影。那之后,她曾3次遭反对派抓捕,受尽折磨后被流放到国外。10年过去,反对派终被打倒,她也进入到了政府高层,开始思考如何惩罚往日的政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00,(7)
江青不仅迫害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而且还迫害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我在江青那里工作了五六年,亲眼看到她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迫害。有的被她打骂,有的被赶回原籍,有的被停职检查,有的被送进农场、赶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有的被戴上几顶大帽子,在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在政治上长期得不到解放,有的被隔离审查,有的被关进监狱。  相似文献   

14.
江青不仅迫害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而且还迫害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我在江青那里工作了五六年,亲眼看到她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迫害。有的被她打骂,有的被赶回原籍,有的被停职检查,有的被送进农场、赶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有的被戴上几顶大帽子,在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在政治上长期得不到解放,有的被隔离审查,有的被关进监狱。  相似文献   

15.
《沧桑》1994,(2)
九曲黄河十八弯,闯关过滩到海边。黄土高原孕育了她高尚的情怀,黄河之水赋予了她动人的风采。她,就是黄河的女儿,坐落在黄河岸边的临县后大禹学校的教师刘环秀。她任教20年,把忠心献给了教育事业,把爱心献给了山里娃娃,把心血献给了“希望工程”。她在农村教师的岗位上耕耘出累累硕果。她带的初中班,中考升学率为全县第一;她带的小学班,全乡统考连续七次第一;她为群众做的好事,难以累计;1988、1989、199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990、1991年两次被评为地区优秀辅导员,1993年教师节前,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6.
我给大家讲一个女孩的真实故事:她出生在偏远的林区,从小就被父母认定是克星,6岁和11岁两次被送人,在饱受磨难后想方设法逃回了家。她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在林区高中借考考了第一名。林区高中破格录取了她,可她没有户口,她是顶替堂姐的身份读的高中,当然,她现在的名字也是堂姐的。3年高中她是边打工边上学的,没有人给她拿那费用。 1995年,她考上了大学,她是那个林区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可仅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一周就退学了,因为父亲病重等钱治病。1996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林工业大学。当然,…  相似文献   

17.
她拥有巨大的财富。她玩弄过不少男人,也被不少男人玩弄。终其一生,她都在寻找真爱。然而,巨大的财富成了她真爱的敌人。  相似文献   

18.
耶鲁大学著名的汉学家史景迁教授给我们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1694年的法国巴黎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件,一个中国的公主被海盗掳掠到了这兄。据说这是法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女人。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女人说她是中国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女儿儿,她被皇帝嫁给日本的皇子。但不幸在海上被荷兰海盗掳去,伴陪她的母亲死在了海上,她则被荷兰海盗带到了欧洲。这艘船后又被与之交战的法国船俘获。这样,这位中国公主就被带到了巴黎,这一切,都是这位公主用嗑嗑绊绊的法语叙述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自幼酷爱读书的女孩,思考能力、认识能力都超出了同龄孩子,许多人称她是神童,然而,由于她博览群书,课堂上,她好向老师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被老师看作是捣乱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就读过几个学校,待遇都是如此。她因为在学校被长时间地罚站而选择过自杀……终于有一天,她选择了辍学,走出校园。她如今生活得怎样?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酒泉有一个烈女叫庞娥亲,她为报杀父之仇,潜心寻仇余年,在手刃仇人后,又亲自到衙门投案自首,坚决请求官府依法制裁自己。她的事迹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上至皇帝和地方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被她的事迹所感动。人们为她写诗立传,她的事迹还被载入史书,流传至今。庞娥亲原姓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