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隋坤 《环球人物》2021,(7):27-29
"中国有求于美国,美国继续卖武器给台湾并不存在风险;中国政府可能大嚷大叫,进行抗议,但到头来还是没办法,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1981年,美国某有影响的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不得不吞下苦果》的文章,就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大放厥词。针对此文,邓小平迅速做出了批示:"要中国吞下这颗‘苦果’,没门!"  相似文献   

2.
廖明科 《沧桑》2014,(6):62-6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创造性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孟红 《文史精华》2010,(2):4-11
大名鼎鼎的美国石油巨头阿蒙德·哈默,有"红色资本家"之称:年轻时曾第一个到苏联创办工厂,受到列宁接见,撕开美国对苏经济封锁的缺口;老年的他,应邓小平邀请,先后5次与之会晤,商谈经济合作事宜。请惠阅《邓小平与石油巨头哈默的交往》一文,共同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经济合作的生动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幸运的"接待办主任"1992年1月,中国发生了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邓小平南巡"。当时我正任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兼市接待办公室主任,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硬道理。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邓小平对党和人民卓越的历史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一、中国改革开放超越政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性解放,"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更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的成就"。然而,在邓小平的视野中,"解放"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在启程扬帆之时就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同"两个凡是"进行了旗帜鲜明的坚决斗争,在他的支持和倡导下,全党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随后,他又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形成,既是邓小平科学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晶,也是邓小平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基本经验作了系统总结;既突破了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又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提出了关于先富与共富的设想和关于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正1978年3月27日,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一篇题为《中国面向南方》的文章,内容主要是评论此前一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出访菲律宾的外交活动。文章说,李先念访问菲律宾是"旨在加强中国同东南亚的联系"的"外交攻势的组成部分",而发起"第一个主要攻势"的,是"这项政策的设计师邓小平副主席"。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这是国外媒体最早以"设计师"来称谓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陈继安  刘金田 《神州》2009,(1):64-66
1979年1月1日,敌视和对抗了20多年的两个世界大国——中国和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尚在中美建交谈判时,美国第39届总统卡特就向邓小平发出了访美邀请。中美建交20多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  相似文献   

9.
柳丽 《攀登》2014,33(5):35-39
邓小平被西方媒体誉为"新中国的梦想家",这位"梦想家"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他为中国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集中体现为: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信仰,为中国梦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方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成功实施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计划,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梳理邓小平对中国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不仅是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中国梦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梦与世界梦接轨的伟大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0.
熊华源 《百年潮》2013,(3):62-66
今年年初我赴美国纽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同志的建议下,前往哈佛大学拜访了目前仍在热销中的《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傅高义先生(2006年,李捷同志和我接待过他)。当我叩开傅高义先生家门,这位学术大家温文尔雅的形象,便再度映入我的眼帘。有"中国先生"之称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他不但以巨大的勇气完成文化领域拨乱反正的任务,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文化政策调整,而且把握时代主题,指出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从世界视野审视中华文化,推动文化的对外开放,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邓小平对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深圳自确立经济特区后,一夜崛起,跻身现代化的新型城市,被美国誉为"一夜城"。随着对外开放和贸易交往的不断扩大,及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天临近,当时的深圳市火车站已经远不能满足深圳发展的需要,一时建新火车站的呼声四起。1989年11月23日,在隆隆礼炮声中,深圳新的火车站终于开工施建。1991年4月,新火车站即将完工之时,  相似文献   

13.
廉正保 《百年潮》2014,(6):16-21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35周年,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不禁回忆起中美建交以后我随同邓小平对美国进行历史性访问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邹谨  杨柳 《攀登》2014,33(4)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体现在: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照搬别国制度,坚持推进改革,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 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 是西方世界最后一个和我国建交的国家。1月28日至 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 和夫人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中美 关系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开端。 我当时在公安部工作,奉命作为访美先遣组的负 责人,先期赴美进行安排。随后又以特别助理(负责 安全事务)的身份随邓访问了美国。  相似文献   

16.
吴雪睛 《百年潮》2002,(6):11-16
1975年春天,在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针对"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出现的混乱局面和"四人帮"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整顿工作,切实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这场整顿工作,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减轻极"左"错误和"四人帮"破坏所造成的影响,一度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由于后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干扰,这场整顿工作没有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它的影响和历史作用却被永远载人史册.这场整顿是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的,而徐州铁路的整顿在整个铁路系统整顿中时间最早,影响最大,并在全国各行各业的整顿中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际良 《纵横》2014,(10):49-53
35年前的1979年1月1日,新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月末,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邓小平偕夫人卓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美。邓小平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8.
吴玉敏 《攀登》2014,33(5):28-34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思考都是基于世界现代化的视野,与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潮流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置于现实的现代化实践中,是通过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始了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探索征程。这正是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和历史维度的战略思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李捷 《百年潮》2005,(3):12-19
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之际,不但国内面临巨大的问题和压力,而且国际上也面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徘徊不前的困境.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以后,中美两国曾经一度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美建交的时间表,锁定在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以后.然而,随着1974年"水门事件"的发生,这一设想成为泡影.启动不久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明显受到了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制约,陷入徘徊不前的境地.打破中美正常化僵局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和美国新领导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20.
吴晋 《百年潮》2009,(2):21-24
值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我不禁又回忆起1979年初随行采访邓小平美国之行的那段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