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04,(5):97-101
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大体是求是的.他高度评价苏俄初期的对华宣言,希望中国政府承认苏联,赞赏苏联在30年代中期的和平努力,认为苏联是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充分肯定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无私援助.胡适也谴责了苏联外交所表现出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战后,胡适以冷战思维判定苏联外交是侵略、扩张性的.  相似文献   

2.
<正>1949年8月,毛泽东给时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的汪东兴下达了准备出访苏联的指示,毛泽东对他说:"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情况复杂,这次出访苏联一定要保密,不要宣传。沿途的警卫工作你去找聂荣臻、滕代远、李克农、罗瑞卿等同志商量着办。"  相似文献   

3.
1937年春,孔祥熙以国民政府特使身份出访欧美,欲借机争取外援,联络各国居中调停,迟延中日战争之爆发。在他出访期间,国内风云变幻,中日大战迫在眉睫,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诸事繁杂,各方与孔之间密电往返,对国内形势、中日战事、与各国外交均有记载反映,现特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财政部全宗中选择其中部份电文刊载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1956年11月下旬至1957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应邀出访亚欧11国期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的陈云代理了国务院总理职务。陈云代总理在国内处理一系列国务要事的同时,处理了涉及苏联援华专家、对阿援助、对罗贸易和中南关系等多方面的外交事务。虽然陈云不是专门分管外交工作的,但是,他在处理涉及四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外交事务时,始终关注国家利益、心系民生,实事求是并坚持增信释疑,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和嘱托。  相似文献   

5.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高大魁梧的形象,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但毛泽东身高多少,却说法不一,甚至差距很大。王鹤滨在1949年至1953年期间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近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因为要在苏联停留一两个月,故需为毛主席定做一个较为舒适的睡床。根据定做睡床的苏联方面的要求,卫士李家骥为毛主席测了一次身高,这也许是  相似文献   

6.
苏联势力从新疆撤退 据盛世才自述,他在决定向内后,曾于1942年10月5日向苏联驻迪化总领事普式庚递交备忘录。要求他转交苏联政府,内称:除外交官员,可给予在新疆居留之自由外,其他在新疆的一切苏联人,包括军事顾问人员、军事教官、财政厅及建设厅之苏联顾问、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历史上,赫鲁晓夫在当政时间上,是仅次于其前任斯大林和后任勃列日涅夫的最高领导人。当政11 年期间他频繁出访达52次之多,其中3次是访问中国。赫鲁晓夫的3次中国之行宛如中苏关系的三部曲,成为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从友好到分歧再到决裂三个发展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无论是挑起战端的日军,还是奉张及南京当局都密切关注莫斯科对此事变的外交态度。虽然面对中东铁路可能遭遇日军威胁的严峻情势,但苏联依旧采取"不干预政策",坐视日军侵占中国整个东北地区。1932年后,苏联甚至第一时间便承认"满洲国"并开始与日本商洽中东铁路的售让事宜。斯大林及苏联最高当局之所以做出这样一系列的外交决策,除了受制于国际层面的大背景外,也与苏联当时已逐渐成型的外交模式有关,而且期间更掺杂了诸如情报缺失、预判失误等历史细节因素。  相似文献   

9.
196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建立反帝国际统一阵线,决定由刘少奇和陈毅外长率代表团出访亚洲四国。对此,美蒋立即作出反应,联手制定多种刺杀方案,企图重演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面对险情,刘少奇以党和国家的崇高利益为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出访。在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的领导下,外交、公安、情报机构协同作战,在秘密战线上与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相似文献   

10.
1949年7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是中苏两党的高层领导第一次进行全面深入的会谈,建立了两党两国合作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国家之间的蜜月时期, 为毛泽东开国后正式访问苏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掀开了中共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页。欲知详情,请读《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纪实》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中国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2月又根据这一方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应当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唯一的、利大于弊的选择。正是因为“一边倒”,新中国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承认,同时也收回了相当部分的苏联在华,特别是在东北的权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作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逐渐感觉到“一边倒”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种种牵制和对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不得不考虑并于五十年代中期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12.
59岁的习近平自2007年普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至今,已经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访多国,足迹遍布五大洲,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外交风格。但是,只有在换届前访美的这一行,才被作“世界亮相之旅”59岁的习近平自2007年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至今,已经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访多国。  相似文献   

13.
肖莹 《环球人物》2013,(13):21-23
强硬回击日本挑衅,展开东盟"沟通之旅"2013年5月5日,立夏。这意味着迎来了一年中最炎热、各种作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也是在这一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结束了上任后的首次独立出访,返回北京。两个月的开局铺垫,让中国外交在夏天来临之际,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和发展期"。王毅很清楚,面对中国未来的外交棋局,自己需要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是访问苏联。迄今为止,有关这次出访的回忆录、著作已不在少数,但对访问经过,甚至对某些重大事件的描述还存在着许多出入,而且一些细节问题至今仍鲜为人知。本文择其二三,以飨读者。 一、毛泽东的出访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1949年12月6日,正值隆冬季节。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徐徐开出车站。在访问苏联的要求被斯大林再三拒绝后,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 斯大林的全权代表柯瓦廖夫负责陪同毛泽东访苏,根据柯氏的建议,毛泽东的访问必须秘密进行。这就使得一些具体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或众  相似文献   

15.
赵赓 《文史精华》2012,(9):15-19
1949年12月6日晚上,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专列开始出访苏联之旅。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走出国门.免不了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话题之一,便是当时国民党敌特电台跟踪毛泽东.严重地威胁着毛泽东的人身安全。当晚,毛泽东的专列到达天津杨庄大桥。可就在这趟专列到达之前两小时,我公安人员在这座大桥的桥墩台上排除了一包足以炸垮大桥而导致列车颠覆的爆炸物.这才使毛泽东的专列得以平安驶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形成东西战争策源地。受到威胁的中苏抓紧复交,并形成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外交战略。苏联的外交战略是:首则倡导建构集体安全体系,防止战争;次则军事援华以拖住日本,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而中国的外交战略是:首则寄希望于日苏战争,或推动苏联直接参战;次则获取苏联的军事援助,独力抵抗日本。最后,经过艰难协商,中苏均达成了自己的最低外交战略目标,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开始军事援华。其中,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培训中国空军,重塑中国空军的肌体,同时,亲自驾机参加战斗,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过渡到相持阶段立下汗马功劳。为此,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也付出巨大牺牲,其英勇事迹成为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杨友孙 《世界历史》2006,1(4):51-59
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冷战中美国对苏联东欧的文化外交,即美国政府对苏联东欧人民的以传播美国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是美国对苏东“双轨政策”中的重要一轨,也是美国对苏东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美国对波兰的文化外交为窗口,对美国文化外交的实质、策略、特点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优势缘何丧失?还在8月初,眼见联合国作用巨大,斯大林已不得不指示他的代表利用当月苏联人轮值安理会主席的机会重返联合国,以便设法改变联合国已经形成的决定,从而改变联合国的倾向性。当然,在联合国安理会几乎所有成员国已经就朝鲜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正式决议之后,苏联人的这些外交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在此期间莫斯科取得的唯一一项外交进展,是安理会通过了邀请  相似文献   

19.
李克强将中非关系置于亚非复兴的背景下,称二者“是文明互鉴的关系”——对国家和文明主体性的强调,贴合了非洲大陆的历史经验,正延续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姿态。1964年元旦前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为的是打破外交孤立,寻求非洲新兴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是个相当有趣的人。他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随意发挥,鲁莽行事,落下许多笑柄。一次他在外交招待会上信口开河,扬言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后来则不断地进行辩解,到1963年,他在接见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