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英国新左派史学界内部,学者们普遍关注爱德华·汤普森阶级经验叙事方式,将阶级研究中的文化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汤普森阶级史观在文化转向和新左派史学转向中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国际新文化史学界重点分析汤普森阶级话语运作机制、阶级经验方式及其主体性关联表征,强调在大众政治行动中的阶级经验形式与阶级意识差异,揭示政治、地域、性别以及不同社群文化对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批判阶级话语分析学派出发,坚持对汤普森阶级史观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在国际史学回归“宏大问题”叙事的当下情境中,全球劳工史学界亦参与到对汤普森阶级史观的阐释之中,学者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史研究,彰显英国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全球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0月3-5日,"全球视野下的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出版50周年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希腊、阿根廷、日本、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的学者提交二十多篇论文,分别从汤普森及其时代、理论、汤普森在南、北半球、道德经济学、阶级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这次研讨会对汤普森及其思想研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一、汤普森及其时代时代因素在汤普森学术生涯中具有重要影响。学者的思想产生于其所生活的时代,但又  相似文献   

3.
当圣火点燃的时刻......DANGSHENGHUODIANRANDESHIKE《世纪之光》副总编导、教授邵纪淼1995年6月5日,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世纪之光》的创作设计,经领导审定已原则通过;不日将投入分场排练。至此。历时一年...  相似文献   

4.
评爱德华·汤普森的新作《民众的习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政论家爱德华·汤普森在1963年完成他的巨著《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后,把研究视野转向18世纪英国史。他在80年代中期告诉我们,他打算出版一部关于18世纪英国史的著作,书名已确定为《民众的习惯》。现在,这部书终于由伦敦默林出版社出版了。 《民众的习惯》一书收入了作者的八篇论文,这就是:《导论:习惯和文化》、《贵族和平民》、《习惯、法律和民众权利》、《18世纪英国民众的道德经济学》、《道德经济学的再讨论》、《时间、劳动纪律和工业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29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多萝西·汤普森逝世,享年87岁。多萝西·汤普森是爱德华·汤普森的夫人。她早年进入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学习,在大学期间加入青年共产主  相似文献   

6.
E.P.汤普森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普森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称为马克思主义者,更愿意称自己按照马克思主义传统写作。本文对他所理解的传统进行分析并对其“经历”与“文化”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E.P.汤普森的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也是引起颇多争议的一位人物。正如美国专门研究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的学者哈维·凯伊(Harvey J.Kaye)所说:“历史学家、政论家和政治  相似文献   

8.
有立必有破——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P.汤普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E.P.汤普森(1224— )是英国著名的左翼政治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四、五十年代曾是英共党员,后来成为“新左翼”的积极分子。他是欧洲核裁军运动的创始人和组织者之一,继伯特兰·罗素以后成为欧洲和平运动最有影响的发言人。他曾于1985年访问中国,在南京、天津和北京等地讲学。他的主要历史学著作有《威廉·莫里斯:从浪漫主义者到革命家》(1955)、《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18世纪英国下层民众的道德经济》(1971)、《辉格党人与狩猎者》(1976)、《理论的贫困》(1978)、《约定俗成》(1991)等。尽管史学研究只占他的著作的一小部部分,但他在史学领域里却享有极高声誉,他的作品曾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史学思维革命,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争论的焦点。今年3月4日他在重病中接见了本刊特约记者。下面我们刊行这篇采访,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位遐闻名的史学家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 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现代意义上的劳资关系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现代劳资关系也最早萌生于英国.近代以来,劳资关系的发展演变贯穿于英国工业化与社会转型的整个历史进程.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劳资关系也一直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关注英国的劳资关系.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论著中,他们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劳资关系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资关系既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契约关系",也是统治与被统治的"阶级压迫关系".资本家通过维系这种关系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工人阶级只有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世界各国劳工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新文化史的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90年代。"新文化史"研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在西方史学界出现了。新文化史经典之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E.P.汤普森著)在1963年问世,《夜间的战斗》(卡洛·金兹堡著)也在1966年出版。70年代较有名的作品,包括拉杜里的《蒙塔尤》(1975年)、卡洛·金兹堡的《奶酪与蠕虫》  相似文献   

11.
正(《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4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英国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史学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希拉·罗博瑟姆是这个阶段英国女性主义史学领域的开拓先锋,战后英国第二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重要成员,英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家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在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历程后才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学术界对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始终是较关注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3期上刊登的韩亚光先生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以下简称韩义)一文.系统地总结了这一曲折过程,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但对文章中涉及最早全面和深入探讨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领导人的一些史实及观点,笔者存有不同意见,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3.
基思·托马斯是英国当代史学名宿,西方新文化史的代表性人物,他以《宗教与魔法的衰落》和《人类与自然世界》等著作饮誉国际史坛。托马斯也以倡导史学新方法著称,其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经他与弟子彼得·伯克、阿兰·麦克法兰等人的实践,开创了文化史研究的新局面,形成了持久的影响力。托马斯历史人类学方法的理论来源复杂,主要是受英国社会人类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和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的影响,兼收各家之长的同时,也有其内在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一20世纪以来,阶级理论对现实社会政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与解释中居于支配地位,相当程度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马恩的阶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以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为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英国历史,力图恢复英国人民激进的政治传统,为英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服务,为赢得"思想领域内控制权的斗争"而不懈努力。在争夺思想控制权的斗争中,历史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46年初创到1956年重组的十年间,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所进行的历史研究,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育了一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高国荣 《世界历史》2006,(5):154-157
作者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毕业院校张文涛E.P.汤普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甄小东英国白人移民殖民地责任制政府的形成张顺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张育林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研究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董欣洁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历史观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柴彬英国都铎时期工商业领域王室敕令研究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乔印伟新加坡建国与一党独大体制何芳川北京大学———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早期活动研究(1954-1968年)赵燕灵从天国到人间: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美德观的演变朱孝远北京大学王立新印度绿色革命研究王红生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7.
在《寻乌调查》中,基于缜密调查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毛泽东对寻乌的政治经济和阶级状况进行了颇具实践意义的分析。其中,宗教问题作为联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重要论题,在毛泽东的阶级分析中得到了由现象及本质、由理论及实践的细致研究。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不仅将宗教现象还原至物质生产关系层面,更将宗教批判转变为分析、批判阶级社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各种意识形态冲击我国社会的当下,《寻乌调查》中宗教批判既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视角,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分工-阶级理论的再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英 《史学月刊》2004,29(5):21-28
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这样一种理论模式。现在,人们发现运用这种理论模式解释历史和现实都遇到众多的困难,于是出现了要求用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代替阶级分析理论的呼声。这是对马克思阶级理论作教条式误读引起的不良后果。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本是一种“分工—阶级理论”,按照这样的理论,就应把阶级视为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分工体系中处在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因而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拥有不同的占有或支配权利、并因而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取向的社会集团。运用这样的分工—阶级理论分析历史和现实社会的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变迁,才能看清社会历史演进的规律性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S.13624)》评介白化文作为《香港研究吐鲁番研究丛刊之四).这部书已经在1994年7月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了。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的青年学者荣新江教授。评介这部书,可能是在作一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初,蔡和森撰写的《社会进化史》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在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中国革命任务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以及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萌生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回答的问题。蔡和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