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世界银价上涨,大批日、朝、台人分别以日本、朝鲜、台湾为基地,通过各种巧妙方式将中国白银走私出口。美国的白银政策和国民政府的对策、日本的军事和外交压迫,使白银走私屡禁不止,白银大量外流破坏了中国金融秩序,引发恐慌和经济危机。日本在白银走私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仍无法掩盖其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现代战争中,封锁交战国的对外交通已成为战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后方采取战略性的交通封锁政策,严密封锁中国出海口,阻断中国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为打破封锁,对内坚持自力更生原则,对外努力开辟国际交通线.虽然国民政府的反封锁对策缺乏总体规划,应对也比较被动,但中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中国近代最凶恶的敌人之一,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它在中国境内走私货品,贩卖烟毒,倒卖军火,制造动乱,极尽捣乱破坏之能事,以期分裂中国,供其永远欺凌。本文按照历史阶段,分析了日本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向中国走私军火供应地方势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日本一直在策动对国民政府统治区(大后方)的走私活动,其中香港、澳门、广州湾是日本重要的走私基地。日本在这些地区设立了许多公司,进行进出口走私活动。日本在港澳湾地区的走私活动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陈新文 《近代史研究》2003,2(1):167-185
19世纪中期,粤港洋面鸦片走私猖獗,对中国关税权益造成极大损害。中国政府为此在香港周边地区广设关卡巡船,专责查缉走私。但港英政府和商界诬蔑中国政府的正当行动是对香港的“封锁”。“封锁香港”问题由此产生。“封锁”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海关主权之争,鸦片税收冲突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清政府在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挽救经济权益的抗争中,最终滑向以牺牲国家主权换取经济利益的错误道路。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钨砂走私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自力 《近代史研究》2005,22(4):148-186
钨砂走私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有重要影响的非法贸易行为,是民国时期走私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钨砂走私现象伴随世界风云的急剧变幻与国民政府钨砂政策的变化,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岁月。与同时期其他走私现象相比,钨砂走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钨砂走私花样繁多;私钨的来源、去向与走私路线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国民政府的钨砂统制政策造成了钨砂走私的盛行;钨砂走私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钨砂走私研究对于多角度认识民国社会,乃至探求百年来中国的社会特征与政治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事变后,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渐趋猖獗.这不仅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打击了中国弱小的民族工商业,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基础.为维护和稳固自身统治,国民政府试图遏制华北走私,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从另一侧面窥见国民政府在华北事变后对目政策的变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所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读韩国青年学者孙准植的专著《战前日本(1933—1937)在华北的走私活动》戴建兵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日本为了达到分离华北的目的,利用日韩浪人和汉奸在华北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走私活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走私活动也打击...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早就想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管理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国民政府的法币先与英国的英镑建立比价关系,后来受于美国的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将法币与美元挂钩,改革结束时日本连一杯残羮都没有分到,怀恨在心。日本陆相说:"中国此种快刀斩乱麻的货币政策计划即系抗日精神的表现"。日本为了破坏法币政策,他们大量从华北走私出口白银,据日本官方统计,1934——1936年两年间,由日本转运出口的白银达日金2500万元。同时还进行走私贸易。在这些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在敌人严密封锁、猖狂破坏的局势下,要象战前仅依靠商人的力量,经营对外贸易,已绝无可能。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经济需要,乃设立贸易委员会,制定并实施战时贸易管制政策。对战时贸易管制政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