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西斯德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就是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重大损失。然而。发动这场战争的法西斯德国,在经济上是怎样为这场战争作准备?战争期间又是怎样维持把战争打下去?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深入研究。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界,对于法西斯德国的研究,尤其是对纳粹政府的军事化经济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以一得之见,就教于国内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研究、探讨,发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文章。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明确提出,这次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土生白人地主;但对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却存在着分歧。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他们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那么,土生白人地主到底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呢?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作出结论的依据,应该是正确认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土生白人地主阶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严密的考辨,即:一,八国联军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战争还是列强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战争?二,挑起战争的责任应由谁承担?三,袁昶等主和派是否值得赞扬?  相似文献   

4.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谁是这一大规模运动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呢?他们发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近年来,史学界某些论著认为,蔡元培、吴玉章等是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而把李石曾称为“反动政客”,认为他在这场运动中的活动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是“沽名钓誉”。有些论著虽然肯定了李石曾是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与组织者,但又认为他发起运动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英西战争(1588—1604)中的英方政策评价夏继果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然而,从此到1604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并未给西班牙以致命性打击,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仍然维持。这一结果让许多英国人不满,他们谴责伊丽莎白政府。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的著名...  相似文献   

6.
1792年4月20日法、奥开始战争,7月6日普鲁士参战,外国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揭开序幕。1793年初,法军攻占比利时,2月1日英国、荷兰支持奥、普加入反法战争,接着,西班牙、葡萄牙、皮蒙特、那不勒斯、托斯坎纳、巴尔马、摩德纳和罗马教皇也加入反法战争,从此,欧洲出现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反法联盟从1793年英、荷参战起,到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度退位止,成了欧洲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个反法联盟,曾一次又一次地被法国打垮,又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组成,经历了七个回合,最后才战胜了法国拿破仑,那么谁是反法联盟的组织者呢?从当时欧洲各国力量对  相似文献   

7.
未婚生子随即就开始工作的法国司法部长达蒂,在工作上敬业,但在抚养女儿的事业上却失职了法国人不仅以悠久历史与文化,更以鲜活的事实向世人证实,他们是多么地浪漫不羁:单身的42岁法国司法部长达蒂刚刚产下了一个女儿。孩子的父亲是谁?可能的候选人,从无名精子捐献者、前男友,一直排到西班牙前首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10月8~10日,在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古人类学者与普通观众。这场名为"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定居点"的国际学术会议是由西班牙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的。会议代表围绕着人类起源和欧亚大陆在人类起  相似文献   

9.
1898年美国发动了争夺殖民地的美西战争。腐朽衰老的西班牙日暮途穷,不堪一击,美国轻而易举地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攫得大片殖民地。然而,在这次战争中,与西班牙殖民统治毫无任何联系的夏威夷群岛却首当其冲地被纳入了美国的版图。美国为何要首先兼并夏威夷?夏威夷在太平洋上对美国有何战略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围绕着美国吞并夏威夷这一史实,对19世纪末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战略作一粗浅的探讨,祈请史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江浙战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我国东南地区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本文从战争原因、战争准备、战争经过、战争影响等方面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新军 《沧桑》2008,(5):32-33
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两个亚洲国家的命运,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中国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这场战争在爆发前就引起了举国关注,而《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有多篇评论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通过对这些评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主笔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可看出当时的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年龄,以及年龄引起的力比多变化,是诗人的天敌——他们终生需要与之对抗的东西,在这场创造力的战争中,总是会有人负隅顽抗,有人缴械投降,有人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3.
1864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在对这场战争性质的评价问题上,国内学术界大都认为这是一次王朝战争,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一个步骤。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由于丹麦的民族主义者企图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②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场战争实质上是普、奥发动的对丹麦的侵略战争,对丹麦来说,则具有民族自卫战争的性质,因此不能单纯地把它归结为王朝战争。  相似文献   

14.
<正>二战结束已有七十余年,但有关二战的争论仍不时发生。其中,大多数争论既围绕战争本身展开,又最终指向谁是记忆的主体、当代继续记忆的原因以及记忆这场战争的方式等问题。从历史认识的角度来看,这些有关二战记忆的争论,事实上牵涉到更为本质的真实性问题,即当我们今天面对如此之多的"二战记忆叙事"时,何以坚持其中仍然存在着一种不可偏离的"二战历史主叙事"?进一步而言,在历史学越来越面临各种记忆的挑战时,我们为何以及如何继续坚持它作为"求真"的学科定位?  相似文献   

15.
时光倒流到1958年夏天。在那个时候,谁不知道福建前线有个被国民党占据着的金门岛,谁不知道那震天撼地的炮击金门作战?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场炮战是毛泽东主席在日理万机之余周密策划直接指挥的呢?是的,毛泽东亲自导演了炮击金门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为何缺席朝鲜战争爆发后的联合国安理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 《史学月刊》2008,(12):130-132
一件新解密的档案,揭开了长期萦绕于心的一个疑问:苏联为何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紧急讨论该情势,苏联代表缺席,使得美国如愿通过其提案,为其力主的集体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苏联代表为何缺席?这是当时、也是之后历史学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对受日本军国主义残害的亚洲人民的忏悔,也是对无数卷入这场战争的"皇军"士兵的谢罪。因为,在战火和杀戮中,除了平民饱受苦难,施暴的士兵又何尝不是受害者!从"九·一八"开始,日本士兵用枪炮轰开了中国大门,当他们被绑上侵略的战车时,他们不由自主地成了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血腥的熏陶中,被训练得日渐无情。近200万日本士兵战死在中国战场,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职业军人,有矿工、渔民、商人、学生、医生、公务员、大学的教授。在军国主义者的盅惑下,侵略战争把他们人性中最黑暗丑恶的魔鬼释放出来,但在战场外,他们也有普通人的爱憎,普通人的哀愁。惨痛的一页已成过去,除了极少数"战争狂人"和极端右翼分子,那些昔日的日本士兵们,如何面对战争带给别人和自己的伤害?是以史为鉴地呼吁,还是痛定思痛地警醒?65年间,他们背着沉重的灵魂上路。  相似文献   

18.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用在清末民初的湖南,再合适不过。在这场近代化的大变革中,湖南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从出了名的守旧到领衔维新,从热血革命到省宪自治运动,从时务学堂到新民学会,湖南的开放崛起一次次地刷新着国人的眼球。为何是湖南?湖湘先贤在救国图强的道路上,让湖南精神完成了一次次质的升华。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传承?曾国藩说,一省之风气,取决于数人。回望百年前先辈的光荣与梦想,没有曾国藩的湖南是谁在引领?他们又是如何铸就现代湖南精神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长长的脖颈,尖尖的下巴,下塌的锁骨和多彩的服饰,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圈在脖颈上闪闪发光的铜环,这就是生活在泰缅边境上的长颈族的代表特性。长颈族是我们对其的称呼,而KAREN(克伦族)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字。因为战争和生活的困苦,他们大多作为难民从缅甸流落到泰国边境。而这种用铜环强制颈部变长的残酷传统习俗,却使得长颈族人有了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并且使其得以在泰国依靠旅游业而生存。如今在泰国清迈和清莱的周边散落了很多以旅游业为生的长颈族部落,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等待游人们的参观,或者经营一些手工艺品来换取生存所需的费用。有谁会知道沉重的铜环之下是如何复杂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多数试图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历程和遗产的历史学家们而言,民族主义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对于种族主义对那场战争的全方位影响,这些历史学家却极少关注。通过探究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和充满偏见的制度框架是如何以多种方式酿成了这场遍及欧亚的战争,能够修正学术界的疏忽。种族主义充斥了战争的每个阶段,种族主义假设和赤裸裸的偏见推动了人们做出走向战争的决定。在这场战争中,那些支持西方统治者或政客的殖民地人民(以及非裔美国人)遭受到歧视性的态度和政策,这种经历塑造了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待遇。种族主义仇恨激起了大量的暴力镇压和种族灭绝屠杀。种族主义假设导致了凡尔赛协议的失败,同时也激起了殖民地和被压迫种族人民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