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文史精华》2012,(1):33-37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它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是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的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该舰全体官兵在舰长程璧光带领下毅然投人革命队伍——出国时舰旗还是大清国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的外交,在清末民初由低谷开始往上走。上图是1911年9月访问美国的大清海军军舰“海圻舰”。这支舰队还访问了英国、墨西哥等地。士兵们全体剪掉辫子,这在大清朝是第一次。这一剪辫,也仿佛剪掉了外国人心目中不文明的象征。中国以此姿态在努力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清末宣统年间,我在武昌陆军测绘学堂读书。除学习日常课程外,还偷看了一些革命书报,接触到孙中山先生的一些讲稿、文章,认识到非推翻清王朝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当时,大部分同学是“共进会”成员,我经王寿介绍,亦加入进去。其代表人物为方兴、甘绩熙、李诩东、朱次璋等人。同学们经常在校秘密传递革命信息,联络校外新军代表,积极策划起义。 辛亥首义前夕,共进会在测绘学堂内掀起了一场剪辫子风潮。一天,下晚自习后,我和李翊东、戴维夏一起,准备了几把剪刀,在同学中倡议剪辫子,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赞成。剪去辫子就意味“背叛”清…  相似文献   

4.
王淼 《文史博览》2009,(7):68-68
华界剪辫剪辫子运动,是上海军政府贴了布告的。布告云:"自汉(汉口)起义,各省响应。凡我同胞,一律剪辫;除去胡尾,重振汉室。"  相似文献   

5.
清末,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之下,清政府被迫施行新政。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并未能挽救晚清于垂暮,其提倡新学,却为推翻清政府提供了人才准备。也有学者认为,清末新学间接影响了民国及至抗战时期的初级教育格局。历史在不同人眼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让我们从对山西忻县兴学育才历程的回顾中,对清末新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作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6.
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清海防、塞防出现了全面危机。其直接原因,是晚清政府武备废弛,举措失当;其远因,是早在前清盛世时就已经种下了祸根。本文拟从考察清统治者的边防观念及其边防建设的得失入手,探讨晚清边防危机的军事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晓成 《沧桑》2009,(6):18-19
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华侨问题逐渐受到晚清政府重视。其中,驻英法公使郭嵩焘、曾纪泽堪称代表。他们既表现出对华侨问题的卓越见识,又参与了在新加坡的设领护侨实践。经过二人的先后努力,清政府驻外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得以建立、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东南亚侨民之利益。郭嵩焘、曾纪泽对晚清侨务的贡献颇受肯定。  相似文献   

8.
晚清山东的官赈救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山东灾荒严重,灾荒发生后,清政府即派官员赴灾区勘灾,审户,实施救治。当时主要采取施赈、调粟、养恤、除害、遣返灾民回籍、赎地贷给籽种、蠲缓赋税、禁止酿酒等善后措施,以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办理仓储、开垦荒地等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对救治晚清山东灾荒发挥了积极作用。腐败的吏治使晚清山东官赈救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晚清政府毕竟担负了山东赈灾救荒的重任,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政府经历了一次次的列强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一直坚持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的走向崩溃。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晴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西方列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清政府软弱无能,战备腐败松弛,丧权辱国,使很多人的思想文化信仰全面崩塌,也使一部分有识之士充分认清了自己和国家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即便有个别成功的外交案例,但还是无法摆脱屈辱外交的形象。这除了中国国力衰弱的原因外,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关于晚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以往文章已有所涉及,但一些问题还有待挖掘。笔者试图通过回顾晚清外交观念演变的脉络,探析晚清屈辱外交形成的的观念因素,从而深化我们对观念转变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外交观念。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即便有个别成功的外交案例,但还是无法摆脱屈辱外交的形象。这除了中国国力衰弱的原因外,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关于晚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以往文章已有所涉及,但一些问题还有待挖掘。笔者试图通过回顾晚清外交观念演变的脉络,探析晚清屈辱外交形成的的观念因素,从而深化我们对观念转变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外交观念。  相似文献   

12.
面对西方的侵略,晚清政府被迫开始调整外交体制,由于此时社会思想发生了裂变,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思想认识上的二元化结构,这在思想层面上决定了晚清七十年外交的基本走向。由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不成熟和外交运作体制上的不健全,导致其外交政策及其实践总体是失败的,这对整个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以前的中国传统医疗体系,延续数千年,尽管在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层面上不断有所进步,但体系上没有根本创新。自西方医疗引进以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清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欢迎,医院、西方医书、医学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晚清时期医疗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使晚清医疗的发展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4.
罗绍志 《百年潮》2013,(12):47-50
一同剪辫子的发小 1936年夏,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美国记者斯诺谈到了在驻省湘乡中学的生活片断。毛泽东风趣地对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剪辫子”的故事:“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不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  相似文献   

15.
薛福成曾多年追随李鸿章襄办外交事务,后又任清政府驻英、法、义(意大利)、比公使数年,为晚清著名外交官,对晚清外交多有赞画。19世纪以来,以中国为封主的东方朝贡体制受到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猛烈冲击,如何应付这种局面,成为晚清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即试图...  相似文献   

16.
华工大规模出国,是晚清中外交涉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相当多数的契约华工是被人诱骗到国外的,因此对诱骗拐卖华工的不法之徒的惩治一度引人注目,成为清政府侨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及实践的角度考察清政府对此的态度及其演变,对了解  相似文献   

17.
马汉的海权论在世界各国传播的同时,也经由日本传到了中国。马汉海权论的传入,在中国国内产生了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扩大了海权论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中国民众对海军在国防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二是促使中国人产生了初步的海权思想。但是由于四个方面的原因,晚清政府并没有将海权论用于指导海军建设,国内高涨的革命形势令国人应接不暇,人们对海权论的热情很快就被政治改革的热情所替代,以至于后来,人们连海权论传入中国这一事实本身也被遗忘。所以,晚清海权思想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物质文明成果的铁路从1860年代开始以技术形态输入中国,是否建设铁路成为清政府朝野讨论的议题。从1860年代到1880年代,英、德、美、法等国先后有过针对晚清皇室的铁路"实验"活动或设想,使晚清皇室的重要成员对铁路的态度有所松动。在1880年代时断时续地出现了6次铁路"试办"活动,第六次"试办"活动进行时还伴随着皇室游玩铁路的兴建。唐胥铁路的建成及其延展和津沽铁路的完工,是6次"试办"活动的成果。当铁路准备进一步向通州延展时引发津通铁路争论,经过争论,清政府定计兴办芦汉铁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得以起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皇室成员如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郡王奕劻和慈禧西太后等人对铁路态度的根本性改变是晚清政府铁路问题决策的前提。铁路建设事业起步的过程反映着某种历史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张荩臣,字清廉,1884年(光绪十年)生于正定县里双店乡东里双村,1968年4月14日病逝于湖北武汉,享年84岁。他一生中历经三朝: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位有名望的爱国人士。他在青年时代,考取了清政府公费留日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法  相似文献   

20.
商丽浩 《近代史研究》2007,1(2):137-141
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绅士收入、晚清外国教习待遇和五四时期中国文化人的经济生活多有探讨,但对于晚清中国教习在新式高等教育机构内的薪酬状况尚无深入研究。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在内忧外患中以洋务运动为契机而产生,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至宣统年间,京师与各省专门以上学堂共有教习千余名。晚清高等教育机构的中国教习,处于传统绅士向现代知识分子嬗变之中,其薪酬受国际化进程和中国传统的双重影响。从中国教习薪酬的高低和变化可以透视新旧文化资本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价值的变迁。中国人获得比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